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菌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护土在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拔针前停止推注药液即有血液回流至头皮针针管内,此时拔针极易造成患者不满意,引发护患纠纷。鉴此.笔者采用反向握持注射器法进行拔针.无1例出现血液回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CT增强静脉注射时由于所用的针头大(多为12号),导致患者血管和皮肤损伤较大,如按常规拔针,则患者较为疼痛,且易导致拔针后穿刺点皮下瘀斑。鉴此,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给药拔针手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给药拔针手法探讨浙江巨化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翁红先,李玉仙静脉注射是常见的用药途径之一。拔针手法是否得当,可减轻或增加患者的痛苦。经过400次拔针手法的比较,得出如下结果。1样本的选择和方法1.1样本选择:住院的成人患者,要求神志清醒,皮肤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静脉输液后常发生局部皮肤青紫,主要是由于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或是按压点不准确所致。鉴此,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笔者对住院患者均采用一种新的拔针方法,防止拔针后局部肿胀、青紫的现象,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中多强调输液前的健康教育和输液中的巡视工作,对于输液毕拔针过程重视不足,易出现拔针不及时或过早拔针使液体浪费等现象。有损患者对护士的信任。针对眼科患者视力不佳.对护士依赖性强的特点,我科2006年6~10月实施了“护士等候拔针,让患者满意”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缩短内瘘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患者12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透析后立即拔针(常规拔针法)和后延10 min拔针(延时拔针)各720例次.比较两种方法穿刺点止血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延时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拔针法,相关并发症(局部出血、血肿、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对高压瘘患者透析结束后延10 min拔针可缩短内瘘拔针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一项基础性的护理技术操作,由于拔针方法不同,常致患者拔针后出现皮下淤血,疼痛加重。经过临床护理观察和实践,笔者采用平行直压拔针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缩短内瘘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患者12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透析后立即拔针(常规拔针法)和后延10min拔针(延时拔针)各720例次。比较两种方法穿刺点止血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延时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拔针法,相关并发症(局部出血、血肿、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对高压瘘患者透析结束后延10min拔针可缩短内瘘拔针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后缓慢拔针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缓慢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0例行静脉输液患者按首次输液顺序,奇数患者先行缓慢拔针法,偶数患者先行快速拔针法。结果缓慢拔针法疼痛程度、皮下瘀血率均显著低于快速拔针法(均P〈0.01)。结论绷紧皮肤缓慢拔针可减轻疼痛,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用斯氏针改制拔针钩许明熙现用的骨折髓内针“V”形针,梅花针)拔针器存在着钩挂针尾孔不便和拔针力量不够的缺点,作者近年来将斯氏针改制成拔针钩,较为实用。方法取3.5mm直径斯氏针12cm,一端做成钩状,尖端锉细便于钩挂针尾孔;另一端弯成弧形以阻挡克丝钳...  相似文献   

15.
程媛芳 《护理学杂志》2006,21(17):63-63
CT增强静脉注射时由于所用的针头大(多为12号),导致患者血管和皮肤损伤较大,如按常规拔针,则患者较为疼痛,且易导致拔针后穿刺点皮下瘀斑.鉴此,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唐薇  尚红梅 《护理学杂志》2012,27(18):66-67
目的探讨更优化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损伤。方法将663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1例和对照组322例。观察组拔针后采用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比较两组拔针时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以及在拔针后24h时穿刺局部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医用棉签顺血管方向按压法相比,手掌大鱼际压迫医用滴注敷贴式按压法更能减轻患者拔针时疼痛和穿刺局部皮下淤血。  相似文献   

17.
拔克氏针致再植手指离断1例报告王海清,沈正忠,陈浩明,张志霖断指再植后拔取克氏针,是常见而简单的操作。而拔针时连同再植手指一同拔掉实为罕见,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18岁.右手示、中指从中节完全离断,在他院行再植术后11/2月,外观息指...  相似文献   

18.
静脉抽血是临床常用操作,穿刺角度及拔针方式会对患者疼痛产生影响.为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笔者对真空管留取血标本操作中的拔针方式进行改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针尖溢液发生率及程度。方法选择41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于腹部、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外侧、臀部外上侧注射相同剂量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完毕针头均在局部停留15 s拔针,其中方法 A直接拔针,方法 B退出少许针头停留2 s后再拔针,观察拔针后胰岛素针尖溢液情况。结果方法 A注射164例次,针尖溢液115例次;方法 B注射164例次,针尖溢液87例次,两法针尖溢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同一种拔针方式下,不同注射部位针尖溢液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0. 01),其中以腹部注射针尖溢液最少,臀部外上侧注射针尖溢液最多;不同拔针方式下,同一注射部位不同拔针方式的针尖溢液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P 0. 01)。结论合理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注射并采用退出少许针头停留2 s后再拔针,可减少胰岛素针尖溢液量。  相似文献   

20.
螺旋式髓内针拔出器的研制与应用刘方田刘子笃马晓宁我们在临床上应用锤击式髓内针拔出器时,发现该拔出器的拔针钩抗拉强度远远不够。2例股骨“V”针及梅花针内固定轻度弯曲,在拔针时,由于嵌插太紧,阻力过大,反复应用锤击拔针钩数个均断裂,给手术造成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