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10年9月,我科开展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2例(104髋),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20~65岁。结果本组经过0.5~10年随访,9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和下沉。结论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符合股骨近端生理顺应性,能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引起假体松动和下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42例人工全髂关节置换翻修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2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X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I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的远期,并且以髋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评估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共10髋)行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析临床疗效并得出结论.[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影像学检查示假体位置好,无关节脱位、松动、下沉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于中青年患者,为以后髋关节假体翻修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保留股骨颈型假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保留股骨颈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33例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结果 :33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个月。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股骨距处无骨吸收发生;优良率为91%。结论::应用保留股骨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保留了更多骨质,利于再次假体翻修,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评价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18例(18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全髋关节置换15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4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2例,股骨柄位置不良1例,感染1例。结果:术后随访0.5~4年,返修总优良率为84%,效果良好。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翻修术最常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术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的疗效。方法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髋关节假体对18例青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生不稳定病例进行翻修术,分析松动原因,并应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18月,平均8个月。患肢功能良好,无髋关节疼痛,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4.6分,术后平均87.4分,X线复查髋臼及股骨侧均无松动发生。结论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关节的脱位率。采用第四代大直径陶瓷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柏云 《中外医疗》2011,30(30):47-4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或半髋置换手术病历资料。结果本组1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全髋关节置换,随访3~20个月,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照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无一例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疔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活动,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年龄在65~74岁的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6.1%(2/33),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0%(1/33),聚乙烯髋臼杯磨损率3.0%(1/33),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1分,优良率为91.7%.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5.8%(3/52),髋臼磨损率59.6%(31/52),其中3例(5.7%)翻修,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8%(2/52),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优良率为80.7%.结论 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青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C,F,P)是由意大利Pipino于1983年设计,经过20多年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翻修较为困难,而保留股骨颈的全髋置换,由于股骨颈保留,对假体的翻修也较容易,今,后假体需要翻修时,只要切除股骨颈骨质,使相当大的部分假体柄暴露出来,这样很容易取出假体,然后可以在股骨颈基底部截骨后再植入新的假体。因此,为青壮年今后需要翻修假体提供了骨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老龄高危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铸  陈江  马江川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61-1063
目的探讨老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48例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后外侧入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中注意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防治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全髋关节置换,2周患者逐步扶拐下地锻炼。随访9个月~5年,患者无疼痛,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旱期下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年龄在65~74岁的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术,52例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6.0%(2/33),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0%(1/33)。聚乙烯髋臼杯磨损率3.0%(1/33)。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1分,优良率为91.7%。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5.8%(3/52),髋臼磨损率59.6%(31/52),其中3(5.7%)例翻修。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8%(2/52),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优良率为80.7%。结论: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青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青年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8例,平均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手术措施及并发症,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教训。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结果 48例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其中3例股骨头置换由于假体松动疼痛行全髋置换翻修术。2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翻修,1例感染疼痛清创旷置翻修。结论 适应症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术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翻修前手术种类:全髋置换10例,双杯型髋置换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翻修前的人工关节使用时间0—13年,正常使用时间<1年13例,1—4年7例,5—9年6例,≥10年3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12例,假体位置不良7例(5例为他院转治),髋臼磨损8例,股骨近段骨折1例,假体柄折断1例。  相似文献   

17.
马志芳  杨渊  冯江学  陈海涛  韦庆  周游 《广西医学》2012,34(11):1588-1589
目的观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年龄>65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例行无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9例全髋置换术。结果 15例患者随访0.5~4年,假体无感染、松动、下沉及溶骨等现象。按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无柄人工髋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 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置换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疗效满意。除一例行走时轻微疼痛外,生活均能自理。无髋臼松动、假体脱位、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