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NS)是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自1962年首次人工合成喹诺酮类(quinolones QNS)药物奈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FQNS类药物已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或验证者已有50个,并且一批新的FQNS类药物正在研制中。由于FQNS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分布广、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已成为10余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目前FQNS类在国内临床迅速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愈率的提高,危重感染病死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氟喹诺酮类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其抗菌谱广,大多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部分品种可静脉给药,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感染。在氟喹诺酮类药发展过程中,喹诺酮的最早品种萘啶酸,一直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包括儿童),临床观察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指关节软骨毒性反应)。然而,氟原子引入喹诺酮母核形成氟喹诺酮类药后.虽其抗菌作用增强,但一系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抗菌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是新型化学合成的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其它抗菌药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1].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与其它抗生素不同之处在于,本类药主要作用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细菌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使细菌繁殖终止[1].临床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国内外对本类药的研究非常活跃,不断有新药问世,加之商品名的应用,给临床正确应用本类药物带来一定困难.由于本类药是在4-喹诺酮母核上进行结构改造派生而来[2],因改造的部位、引入的取代基团不同,所得药物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均有很大差异.为此,笔者从最低抑菌浓度(MIC90)、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代谢途径、药物浓度半衰期、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商品名等方面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临床合理选用本类药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情况调查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患者,研究分析患者给药方式,用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患者给药方式主要是为联合用药(35.00%)和单独给药(65.00%);用药途径分别为:静脉注射(76.25%),口服(15.00%),外用(8.7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导致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在于皮肤系统,全身性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结论:药剂师需要全面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科学选择给药方式和途径等,这样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FQNL)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调查我院1191例FQNL治疗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ADRs)情况。结果:常用剂量下FQN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8%,其中84.1%发生在用药后1-5d,15.9%发生在第2-第3周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神经精神系统10.3%,,消化系统4.3%,心血管系统1.1%,泌尿系统1.3%,血液系统1.3%,过敏反应1.8%,发生率≥1.0%的ADRs有:过敏性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泄、失眠、焦虑等。严重ADRs有:过敏性休克、喉痉挛、上消化道出血,室上速、房颤、粒细胞缺乏,精神错乱,剧烈头痛,急性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病、癫痫发作和共济失调等。结论:FQNL的ADRs极易漏诊,大多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或伴发症,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彩彩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4):99-100
自 1 962年Lesher首次报道了 8-氮杂喹诺酮环系的衍生物奈啶酸 ,即第一代喹诺酮类(guinolones)药物以来 ,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 ,喹诺酮类药物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 1 974年开发出第二代喹诺酮类—吡啶酸后 ,药物学家通过在喹诺酮的母核上引入一个至多个氟原子 ,开发出第三代喹诺酮 ,即氟喹诺酮类药物 (Foluroguinolones,FQNS) ,如诺氟沙星 (nor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等 ,近来又陆续出现了高效含氟喹诺酮 ,亦称新氟喹诺酮 (N… 相似文献
9.
10.
喹诺酮(quinolone)于60年代早期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肠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近年来大量的资料介绍新的、更强抗菌活性的萘啶酸(naldi-xic acid)的衍生物氟喹诺酮类(fluorinated pui-nolones)。为此,1987年7月在日内瓦举行了新喹诺酮国际讨论会,1987年6月英国药学会也举行了喹诺酮专题讨论会,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并迅速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断DNA复制。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需氧菌、厌氧性球菌和杆菌均有很强活性,且细菌很难对其产生耐药性,因而深受临床欢迎。临床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统、肠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外伤感染等。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 196 2年美国sterling 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 (nalidixicAcid)以来 ,喹诺酮类 (quinolones)抗菌药发展迅猛 ,引人注目。其中氟喹诺酮 (fluoroquinolone)已逐渐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 ,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活性强、药代动力学优良、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简单回顾其发展过程 ,对近年来的研究发展状况作一综述。1 分类概况〔1~ 3〕1.1 从化学结构看 ,喹诺酮类药物大体分为萘啶酸类 (萘啶酸 )、吡啶并嘧啶酸类 (吡哌酸 )、… 相似文献
15.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应用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20世纪60年代初)萘啶酸在体内血药浓度低.对于许多全身感染治疗无效。而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西诺沙星、吡吸热哌酸的抗菌活性虽然比萘啶酸高,但临床疗效并没有明显改善,现临床上已少用。新一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已完成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有6种.进行过Ⅰ期临床试验的有9种,其余30余种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6.
17.
<正> 洋地黄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它常与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有些药物可改变洋地黄在血中及心肌中的浓度,而另一些药物则可改变心脏对洋地黄的敏感性。现简略介绍洋地黄与这些药物合用时的相互作用。一、弹地黄与利尿剂合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合用时,由于利尿剂可造成血清电解质浓度改变,从而使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加,易导致洋地黄中毒。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排钾性利尿剂可造成低血钾症,容易引起洋地黄中毒。但血清钾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心肌内是否缺钾,它只能反映细胞外钾的浓度,因此应该用心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抗菌谱广、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不受有效期限制、价格较低等优点,特别是该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部分革兰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深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氟喹诺酮类与氨茶碱相互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氨茶碱在动物及健康人体内产生相互作用的程度及其机制。方法:用60只小鼠进行氟喹诺酮类对小鼠异戊巴比妥催眠作用的影响实验;在家兔和健康人体内氟喹诺酮类对氨茶碱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结果:氟哌酸、氟嗪酸能缩短异戊巴比妥诱导小鼠睡眠的时间;丙氟哌酸、氟啶酸能延长睡眠时间,且丙氟哌酸的抑制作用较强。在家兔的实验结果显示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可缩短氨茶碱的血浆半衰期。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氨茶碱在肝药酶的代谢性质不同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将临床上遇到的病例,结合文献资料,作为药学讲座。结果:按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表现,总结了8个方面,如消化系、神经系、泌尿系、过敏、心血管系、血液系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少,症状轻,停药后多可消失。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禁止滥用。药名极不统一,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规范统一药名,以利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