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1992年~2001年我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1例,无手术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梁绍伟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1,6(2):201-202
本文报告我科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先心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术前确诊4例,余6例均在手术中明确诊断。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低流越不停循环下,缝合封闭PDA之肺动脉内口。全组无手术死亡。本文对先心病合并PDA的临床特点,术中发现,以及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1995—03/2006-10我们共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8例,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左右,发病率女多于男约为3:1。PDA按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三个类型:漏斗型:导管的主动脉端较粗,肺动脉端较细,状如漏斗,此型最多见。圆柱型:导管的主动脉及肺动脉粗细相等,状如圆柱,也称管状型。窗型:导管短而粗形似间隔缺损,又称缺损型。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5%~21%,女性高于男性(1:2~1:3)。临床上有一部分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PDA患者,术前容易漏诊PDA。2009年1年中,本院在行体外循环作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发现合并PDA3例。现对术中发现3例PDA的处理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虽然都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但在VSD合并PDA时,两种病变互相混淆,缺乏单一心脏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术前容易漏诊、误诊,术中经常发生遭遇战,为手术矫治带来困难。因此,术前的明确诊断十分重要。自1988年1月至2000年2月,我们共收治VSD病人308例,其中合并PDA21例,全部在体外循环辅助下施行了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本组病例术前检查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术中直视所见,对该病的诊断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范书润  胡殿宇 《临床医学》2000,20(12):30-31
自1996年2月~1999年12月,我院对5例动脉导管未闭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应用Foley气囊导管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创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 ,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不少医院已实现零病死率 ,手术方法也不断改进和提高 [1 ] ,但由于该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导管后壁无法直视下解剖 ,一旦破裂大出血 ,非常棘手。1997年 2月~ 1999年 4月 ,我们采用胸壁小切口 ,结扎线从胸降主动脉后方转移法 ,微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术后随访无一例再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31例 ,男 13例 ,女 18例 ;年龄 8~ 2 9岁。2 0岁以上 16例。9例术中证实伴有动脉导管后壁不同程度的钙化。导管直径 0 .4~ 1.2 cm,其中 9例大于 0 .8cm。排除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疾病。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报道11例动脉导管末闭(PDA)新生儿,婴幼儿的肺动脉左向右分流多普勒频谱峰值。注意到动脉导管分流的频谱峰值与其自然闭合的关系。方法:取大动脉短轴切面,清晰显示主动脉分叉处,得到完整左向右分流频谱。测量:每个病例观察2—4次。结果:一个月闭合4例,三个月闭合4例,半年闭合2例。一年闭合1例,分流峰值均大于1.9cm/s。结论:PDA的自然关闭与左向右分流的流速有关,流速越高,自然关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遇有术前未能确诊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经验,强调了术中深低温、低转流量、不停止体外循环转流、术中需维持良好的左心转流、先经肺动脉切口直视下缝闭动脉导管,随后处理合并的心内病变,以及术中对动脉导管未闭的确认。9例病人除一例死于术后严重免疫性溶血外,全部康复出院,出院时无流及脑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 (PDA)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0月我院行PDA手术治疗 12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采用左腋下弧形切口行PDA结扎术 97例 ,左腋下直切口 17例 ,电视胸腔镜下PDA钳闭术 11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 ,无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无再通及分流 ;随访 6个月 ,左心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PDA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美观等优点 ,易于掌握与推广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未闭动脉导管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的时间 ,新生儿动脉导管生理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早期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PDA)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出生 2 4h~ 7d的新生儿 (Ⅰ组 )及 6月~ 3岁患儿 (Ⅱ组 )未闭的动脉导管的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并比较测量结果 ,连续三次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结果 新生儿动脉导管多数可自然关闭 ,关闭时间多在 2 4~ 72h内 ,少数 3d后关闭。本组仅 1例经 4月的连续观察 ,动脉导管依然未闭。未闭的动脉导管内血流速度Ⅰ组与Ⅱ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早期诊断PDA ,也可进行跟踪观察 ,动态检测动脉导管的关闭时间 ,对诊断PDA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1985年1月至2005年5月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法洛四联症矫正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1例死于术中复跳困难,14例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导管无再通。结论: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或后天性心脏疾病的动脉导管未闭,只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期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15.
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电视胸腔镜在心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27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结果:26例手术成功;1例暴露差改行常规切口手术。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大多可以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电视胸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其效果优于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1997年9月-2000年9月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施行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治疗2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的护理,认为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加强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以及呼吸道,引流管的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是该术式的护理重点,也是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间外科治疗的34例成人PDA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出血,死亡率5.9%;随访复查心脏B超,导管无再通,房室间隔无残余分流。结论: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术,加强术后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我院7年间对42例成人PDA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完整资料。25例管型及漏斗型导管单纯用丝线双重结扎,11例窗型或瘤型采用缝扎或切断缝合术的方法,6例用垫卷置于导管上方压迫结扎;其中合并其他心脏病的11例于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缝扎或结扎导管。组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栓塞、灌注肺等并发症,随访无假性动脉瘤及再通发生。结论: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及术中认真仔细的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PDA是较为安全的选择,特别适合有合并心血管畸形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 ,及Amplatzer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器治疗小儿继发孔型ASD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女性PDA住院患者 2例 ,继发孔型ASD女性住院患者 1例 ,确诊为PDA、继发孔型VSD ,不伴其他需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分别为 3mm、5mm ,经 6及 7F导管置入AmplatzerPDA封堵器。ASD经心内球囊法测定ASD 10mm。经 7F导管置入AmplatzerASD封堵器。手术在DSA监测下进行。ASD封堵同时在TTE监测下进行。PDA术后 10min进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h、3d、3、6、12月TTE和X线胸片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 1例ASD术后即时TTE检查示立即关闭。 1例PDA术后 10min降主动脉造影及 2 4h后TTE检查有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第 3天TTE检查分流消失。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