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粒细胞输注的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粒细胞输注的再评价虞积仁严重的中性粒细胞(PMN)缺乏患者(PMN<0.5×109/L)常伴有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一方面是由于PMN数目过低,另一方面也与PMN功能异常有关。理论上输注粒细胞是治疗本病的合理手段,既往动物实验也证明假单孢菌败血症用粒...  相似文献   

2.
粒细胞缺乏症的急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缺乏症的急诊处理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血液科黄一微综述林果为审校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粒缺)通常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系内科急症之一,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骨髓位系祖细胞严重的生成障碍或成熟障碍以及外...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13例渐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胡慧仙,金华321000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为临床上较常见的重症,病死率颇高。2年来我院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本症13例均治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男性...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与肝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在肝脏炎症中介导组织损伤的机制。中性粒细胞既参与宿主本身的防御反应,又因对某些致炎因素的过度反应而加重组织损伤。机体暴露于促炎症介质中会使中性粒细胞活化并聚集到肝脏脉管系统,实质细胞受损发出趋化信号激活中性粒细胞游走、脱颗粒释放蛋白酶和活性氧簇攻击靶细胞,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机能障碍。此外有多种中性粒细胞源性的蛋白酶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和细胞毒性,同时通过对促炎症介质的加工而促进了炎症反应。另外,坏死细胞释放介质如高迁移率组信号-1也会进一步促进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068 嗜酸粒细胞肺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嗜酸粒细胞肺病,按Fraser氏的病因分类法将其分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肺病、有特定原因的嗜酸粒细胞肺病及伴有血管炎或肉芽肿的嗜酸粒细胞肺病,并按各自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刚  杜鸿  周向东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63-1264
目的探讨气道微环境改变对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1.先用趋化小室的方法,探讨支气管黏液的粘稠度对嗜中性粒细胞趋化专用的影响,2.通过研究诱导痰引起的炎症细胞的改变,探讨气道微环境改变对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结果 1.黏液干重从1.5%增加至6.5%,粘蛋白的浓度增加了10倍以上,嗜中性粒细胞重力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趋化能力在1.5%黏液中最强,逆重力方向的趋化能力在2.5%黏液中最强,在6.5%嗜中性粒细胞黏液中,几乎没有趋化运动。2.反复诱导痰在健康人群中不仅可以引起一过性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反应,而且还引起一个延长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的炎症反应。结论气道微环境改变对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落刺激因子是调节体内外造血干细胞及成熟白细胞功能的一组糖蛋白生长因子,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则是其中一种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集落刺激因子。本文阐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与作用,对感染的反应性性即体内存在感染时其上升情况,以及对免疫缺隐患者的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粒细胞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细胞肉瘤(GS)是一种少见的由幼稚髓系细胞形成的髓外肿瘤,可发生于机体任何器官,但罕见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我院最近收治1例中枢神经系统粒细胞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5年4月以来共收治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粒缺)合并严重感染患者32例,其中22例在抗生素等治疗的同时进行了粒细胞输注治疗,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对象:22例中合并严重感染患者,在抗生素等治疗的同时进行了粒细胞输注治疗病例(粒细胞输注组)为我院血液科1997年1月~2000年2月住院患者,其中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或甲基硫氧嘧啶所致5例,安乃近、去痛片或颅痛定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恶性淋巴瘤(M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分别为9例和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已知多种细胞参与哮喘非特异性炎症的发生,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其中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目前已证明中性粒细胞在哮喘非特异性炎症局部有明显浸润,并通过释放氧代射产物、蛋白酶以及阳离子物质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还可产生多种炎症性介质来影响气道反应性,同时可加速哮喘非特异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粒细胞变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嗜碱粒细胞变临床已有报道,但文献介绍尚少。我院目前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现已明确细胞凋亡是人体清除衰老和不需要的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一些学者认为嗜酸粒细胞凋亡的异常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病人气道嗜酸粒细胞持存在,活化,细胞内生物活性的物质释放的主要原因,因而是支气管道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就嗜酸粒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本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相继在美国、欧洲被发现。我国在2007年最先由安徽报道,以后的血清学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至少从2005年起在我国许多省份就有H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树平  尹卫东 《山东医药》2007,47(29):99-99
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临床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2×10^9/L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近年来,我们收治干扰素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1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6.2~36.9℃)、乏力不适、头痛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2—23岁。因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期间出现,故全部隔离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5.
应用体内试验将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分泌排泄产物和成虫浸出液注入豚鼠背部皮内,观察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在注射后2~4h,注射部位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8h细胞数达高峰,然后很快下降,24h后只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注射后1h,注射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开始增多,4h细胞数最多,然后细胞逐渐减少,48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证明,卫氏并殖吸虫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具有明显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林浩  李侠 《山东医药》1996,36(11):26-26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CT诊断章丘市人民医院(250200)葛林浩,李侠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较为少见。现回顾分析5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CT表现,以探讨本病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25~52岁。其中3例有气喘史伴咳嗽、咳...  相似文献   

17.
中性粒细胞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深入和发展,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现在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低度炎症性疾病,其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炎症反应是多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共同参与的结果。白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主导者与组织损伤的参与者,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中性粒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主要成分,在炎症反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对糖尿病与中性粒细胞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褪黑素受体(MR)亚型mt1和其细胞内定位。方法 分离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应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其亚型mt1的mRNA,阳性产物用自动测序仪测序;同时将所分离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制成细胞涂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1在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的分布。结果 RT-PCR产物电泳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阳性条带,片段长度约370bp,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GenBank的人mt1受体亚型的基因序列相吻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均存在mt1受体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以细胞膜和细胞浆为主。结论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均存在MR的亚型mt1,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为褪黑素作用的外周靶器官,提示褪黑素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可能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接受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104 例接受联合化疗患者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分别采用综合措施,即层流室隔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GM-CSF激活骨髓等,单用抗生素防治,两组病例均为52 例。结果:综合组中性粒细胞恢复快,粒细胞缺乏期明显缩短,仍有8 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5.4% ,但程度轻,预后好,无霉菌感染;单用抗生素组14 例发生感染,感染率26.9% , P> 0.05,差异无显著性,2 例合并霉菌感染,死亡2例。结论:综合措施防治联合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经验。方法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227例患者,给予亚安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抗感染,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及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静脉注射较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其他支持治疗。结果216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结论对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血液肿瘤患者,应及早选择足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足够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