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伟 《中国药师》2006,9(11):1071-107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ADR的发生规律,对临床用药起到警示作用。方法:时我院收到的抗菌药物ADR报告368份,按ADR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中涉及喹诺酮类药物ADR发生例次最多103例(占28.0%),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率为第2位(占25.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异常、皮疹的发生率最高176例次(占47.8%)。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ADR发生率最高249例(占67.7%)。结论: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ADR发生。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现将我院2003~2005年8月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1]。现将我院2003~2005年8月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1资料来源我院通过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立不良反应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的522份ADR报告,按照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反应分级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2例报告中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中≤10岁的患者最多(30.46%);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最主要给药途径(97.70%);药品以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41.18%);单品种以注射用左氧氟沙星(13.03%)所致的ADR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62.64%)。结论临床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曾晓芳  游枫慧 《中国药业》2009,18(24):51-5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征,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到的75例ADR,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引起ADR的药物类别、给药方法、ADR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75例ADR报告共涉及26种药品,其中头孢菌素类引发ADR的比例最高;ADR可累及人体各系统,常引起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5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报告类型、患者的基本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ADR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较2010年均显著增加;联合用药引起的ADR显著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大;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用药部位;大部分ADR停药或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谨慎联合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朱鹏祥  张麒 《中国药房》2010,(46):4392-439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自发呈报的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成年人比例最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1):1507-150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2014年上报的1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报告中,ADR发生最多的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6.84%;引起ADR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有46例,占24.21%;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6.84%。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监测,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反应,谨慎选择给药途径,坚守"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院612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自发呈报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6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以β-内酰胺类最多,其次为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19例(占50.4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97例(占15.35%)。结论:抗菌药物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从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及ADR的严重程度等统计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19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抗菌药物ADR报告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和上报的228例ADR报告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上报的228例ADR,男性和女姓ADR发生比例为1:1.38;共涉及106种药品,包括多种心血管药品、抗生素、中成药等,其中降血压药、抗血栓药、调脂药及冠脉造影剂等心血管类药品ADR占较大比例;严重ADR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造影剂所致过敏样反应较多,并有1例死亡.结论 重视分析ADR报告资料,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这是做好ADR监测工作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31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登记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名称、给药途径,ADR名称、级别、转归。结果ADR集中发生在40~50岁年龄段,女性比男性比例高;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1.29%和6.45%;静脉滴注引起的ADR175例,占总数的56.45%,口服给药引起的ADR112例,占总数的36.13%;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ADR发生比例高;ADR临床表现分布广泛,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抗菌药物引起ADR的原因较为复杂,应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德  田静 《中国药业》2011,20(1):45-4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汇总100例ADR,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60岁以上患者33例;涉及药物45种;单一用药38例,联合用药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28%;皮肤及软组...  相似文献   

14.
10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大致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我市某医院2009年104例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104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18~59岁年龄段的成年患者占多数;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72例,占69.23%);以头孢菌素类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40例,占38.46%);不良反应的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4例,占51.92%)。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李军珂  张梅 《中国药业》2011,20(18):56-5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集的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0~10岁人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3.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53.54%;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41.9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3.44%);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6.5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做好用药监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淑娟  刘晓玲  赵波 《中国药业》2010,19(13):66-6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集的18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ADR最多,占95.11%;导致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63.5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占24.49%和21.0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7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4例中,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44.81%),其次是中药制剂(29.08%);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35.32%)。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及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吴海燕  韦炳华 《中国药事》2013,(10):1103-110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上报的24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大类,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累计的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坚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以利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上报的12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ADR中,6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29.2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77.24%),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34.96%),其中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38.2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十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对2009至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探究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结果近十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快速提高,监测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值得关注和需要改进的问题。结论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技术监测机构应根据监测数据提示的风险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展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重心,着力提高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