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使中、低位直肠癌患在接受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能够保留原位肛门的感觉和结构功能,并且不会导致直肠癌的复发。方法:选择中,低位直肠癌患36例,在肿瘤根治性切除时,保留了原位肛门、保留排便反射,重建直肠瓣、直肠骶曲、肛门直肠角及内括约肌、结肠断端与肛管波浪状吻合、术后功能锻炼等措施。结果:术后大便自控随意情况良好;无局部复发及肛门狭窄发生,1年复发率为:0%。结论:癌肿下缘距外科肛管1cm以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在接受直肠癌切除术后,能够保留原位肛门功能,配合综合治疗并不会导致直肠癌的复发,手术既能根治性切除癌肿,又保留了原位肛门及良好的感觉和括约功能,患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海聪 《当代医学》2012,(27):88-8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98例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规范直肠全系膜切除(TME)后,保留距齿状线≤1cm的直肠,剥离直肠粘膜,保留齿状线,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与直肠残端吻合.结果9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发生.经术后随访有5例患者吻合口狭窄,患者肛门生理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能使患者保留良好的肛门控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效果。方法对31例癌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腹部手术施行直肠全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于癌灶下缘2cm、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处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内外括约肌间向上游离至腹部,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端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1例病人平均随访24月,26例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糖链抗原19-9(CA19-9)增高,但未见转移灶。30例患者手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根治性,并能较好保留肛门功能。对较早期或对术前放、化疗敏感的超低位直肠癌、直肠间质瘤、基底广泛息肉和骨盆狭窄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5例采用双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低位肠吻合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双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低位肠吻合应用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4%;盆腔感染1例,发生率4%;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8%;出血1例,发生率4%。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采用吻合器行低位肠吻合方便,特别是解决了遇到肥胖或骨盆狭窄患者手工缝合困难的问题,使许多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全肛门。但是此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原则是必须在癌肿根治的基础上保留肛门,对部分中低段直肠癌患者(如低分化、癌肿侵犯广而深等)须行“挖肛术”较为安全。采用吻合器行低位肠吻合保留肛门者,要注意防止术后一些并发症,并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洁灌肠时对患者在插管深度与入液量的关系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有关问题。方法:以100例术前需清洁灌肠的妇科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还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加肛管插入深度等方法。结果:两组在灌肠中液体的入量和灌肠后液体在体内保留的时间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管插入深度20cm,可使灌肠液直接到达乙状结肠,避免了液体对直肠直接刺激而引起排便反射,减轻便意感,使溶液在结肠内保留时间长,有利于大便充分软化,灌肠前和灌肠过程中注意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可解除病人精神紧张,避免肛门括约肌收缩,造成插管困难,灌肠时忍受力下降等因素,从而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6.
保留肛门外括约肌治疗低位直肠癌12例报告沈鹏,王涛(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21002)低位直肠癌是癌肿下缘距肛门7cm以内的直肠癌。我科自1986年采用保留肛门外括约肌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术,效果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2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有效指导灌肠患者插管时放松肛区,顺利插管,减轻插管时不适的方法。方法:将43例溃疡性结肠炎需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先嘱患者做排便动作,待肛管插入肛门3~4 cm后嘱患者停止做排便动作,然后嘱患者做深呼吸、放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肠插管指导方法,插管时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别紧张。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5.45%,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肛区疼痛不适发生率,观察组9.09%,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遇阻发生率,观察组13.64%,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灌肠插管时先指导患者做排便动作,待肛管插入肛门3~4 cm后停止做排便动作,嘱患者深呼吸、放松等指导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同时可减轻患者肛区疼痛不适,降低插管阻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用气囊导尿管与肛管方法为肛门括约肌松弛病人灌肠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采用气囊导尿管与肛管为肛门括约肌松弛患者灌肠。结果:气囊导尿管为肛门松弛患者灌肠效果明显优于用肛管者。结论:改进方法可以改善肛门括约肌松弛病人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灌肠方法是开放式灌肠筒与胶管、肛管相连返复多次高温消毒重复作用。这种灌肠方式在临床已应用很久,但此法灌肠在直肠癌患者术前准备中的缺点却显的尤为突出。该法使用中的主要缺点有:①肛管粗、较硬插入肛门时易致疼痛,直肠肿块较大时往往易擦破肿瘤造成出血。②灌肠筒不透明,护土很难掌握灌肠液的流速及流量。③肿块较大时肛管粗很难通过狭窄的直肠段造成灌肠液不易灌入肠内,起不到清洁肠道的目的。④经过多次高压,胶管与肛管易脱落,造成灌肠液流出导致床单污染。⑤肛管近复多次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而采用封闭式灌肠法即…  相似文献   

10.
正直肠癌包括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如直肠癌位置低,距肛门7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同时切除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约5cm直径以及全部肛管括约肌。在乙状结肠近端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做好人工肛门的护理,是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点。是提高造瘘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新走向社会的前提。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佟志红 《当代医学》2010,16(3):100-100
清洁灌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及多种检查、手术前的必要准备。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在灌肠过程中,很难耐受1000ml左右的灌入量,有的甚至只灌入100ml就不能耐受,这样就大大影响了灌肠的效果与速度。老年患者各项生理功能均衰退,皮肤肌肉松弛,肛门括约肌也容易松弛。当插入肛管并灌入一定液体时,即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引起排便反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拖出吻合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42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拖出式肛管结肠吻合术。结果:全组术中结肠、肛管吻合术过程均顺利。术后发生吻合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年。2年随访率100%。盆腔复发2例,术后近期内肛门控制稀便功能欠佳。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均良好。结论: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拖出肛管、结肠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浅插管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合并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结肠炎合并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浅插管保留灌肠法,即抬高臀部15cm,肛管插入肛门4~6cm开始灌肠,拔管后继续抬高臀部20~30min。结果:观察组肛门异物感及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肛门出血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浅插管保留灌肠法可减轻肛管对患者痔及直肠黏膜的刺激,增加患者治疗舒适度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应用问卷调查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对25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Vaizey和Wexner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分别选择同期25例直肠癌低住前切除术及25例肛门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Vaizey和Wexner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高于低住前切除术,但在术后1年差异却没有显著性,而两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结果在术后1年却仍有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一直有显著性。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肛门功能短期内不如低住前切除术,虽然长期的结果可以接受,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非 《海南医学》2011,22(7):74-7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距肛缘7cm以下、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漏2例,6个月~1年吻合口癌肿复发2例,远期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无梗阻5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TME操作,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既能起到癌症根治作用,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结直肠外科医师一直不断探索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其中低中位的直肠癌常见于中国患者,而关于低中位直肠癌的治疗,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Miles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Hartmann术(肿瘤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经肛门的局部切除、Parks术(结肠-肛管吻合术)、腹会阴柱状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Dixon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Bacon术(结肠经肛拖出吻合术)、经骶后入路的局部切除等,不同的术式应用于不同症状的直肠癌。而对于肿瘤巨大、系膜肥大、骨盆狭窄等具有“困难骨盆”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TaTME)因为能够精确定位患者病灶切缘、肛管内括约肌和中低位直肠膜间隙,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控制复发率,改善生存率,得到了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青睐和认可。但是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需要医师们有足够的腹腔镜和经肛门手术经验,并受限于目前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发展。本文就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发展起源、运用,优势和劣势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这方面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点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肠平滑肌内括约肌重建术后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低位直肠癌直体肠平滑肌移植内括约肌重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 ̄6个月,分别行肛肠测压。结果:术后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直肠静息压和内括约肌“静息压”无明显改变;肛门最大收缩压和最大耐受容积较术前均明显降低,随着时间推移斩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无明显恢复。结论:肛肠测压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客观检查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87年5月~1989年9月,在Miles手术的基础上,用结肠残端建造“新直肠角”及人工内括约肌,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对16例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随访12~36个月,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男14例,女2例,年龄27~57岁,平均48岁。癌肿距肛缘1—6cm。腺癌15例,肛管癌1例。 按照Miles术式切除全部直肠、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19.
杨红朵 《当代医学》2010,16(6):112-112
低位肛管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低位肛管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永久性人工肛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普遍推广。由于肛门不能控制排便和排气,使患者精神上有不同程度的负担。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合理的护理,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科收治的低位肛管直肠癌术后行人工肛门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保留灌肠肛管插入过程中减轻对患者肛门粘膜的刺激程度,提高患者的舒服程度.方法 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灌肠液,温度,用具,灌肠方法(除肛管润滑方法除外)相同,观察组用无菌棉签醺适量液体石蜡润滑肛管前段25cm-35cm,将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1ml液体石蜡(去针头),用液体石蜡润滑注射器乳头,将注射器乳头轻轻插入肛门注入1ml石蜡油至患者肛门内壁,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25ml-35ml后按常规操作.对照组按常规润滑肛管前段25ml-35ml,排尽空气后将肛管自肛门插入直肠25ml-35ml.结果 观察组灌肠不适(肛门水肿,肛门坠迫感及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保留灌肠肛管润滑方法改进可以有效减轻肛管对肛门的刺激,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