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淋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3):205-206
目的 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般在术后20d左右发病,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并发糖尿病,关节炎的白内障患者发病率最高,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结论 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可能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引起。可早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3.
4.
乔斌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广泛而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术后早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经散瞳抗炎等常规处理后,多数在1周内消失.但也有少数病人在炎症消退一段时间后又突然复发,甚至表现为较严重的葡萄膜炎,即迟发性葡萄膜炎.现将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21例(2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小切口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刘爱平,李一壮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由于患眼特殊的病理改变,常常给手术造成一定的困难,J.工晶体植人更被极为应慎之的。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工而作的植入适应症巳日趋扩大,我院自19...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已取得满意的疗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被忽视,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29例此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消退一段时间后又突然复发,甚至表现为较严重的葡萄膜炎(即迟发性葡萄膜炎).我院于2000年至2004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865例,其中有27例(27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唯一的有效方法[1],但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对1996年8月至2002年10月间施行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引起葡萄膜炎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43只眼)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结果:95%术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中25.58%术眼在小瞳孔下操作,术中并发症有前房出血(2.33%),后囊膜破裂(4.65%),术后瞳孔的均能维持生理性圆形无上移,术后并发症有早期角膜水肿(23.26%),虹膜后粘连(1.40%),后囊膜混浊(46.51%),黄斑囊样水肿(2.33%),人工晶体表面机化物(4.6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 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慢性葡萄膜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并发白内障 ,它是慢性炎症的刺激及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综合结果 ,也是葡萄膜炎患者主要致盲原因之一。目前常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囊外手术摘除白内障及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以提高术后疗效。但慢性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术后葡萄膜反应的程度及后发障的发生率往往高于其它类型的白内障。因此 ,对此类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及门诊随访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自 1990年~ 2 0 0 0年对 2 8例 30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囊外手术摘除白内障及一期植入人工晶体 ,并进行临床观察及术后门诊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14.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如何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成为白内障围手术期的重要研究课题.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消退后又突然复发,甚至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葡萄膜炎即为迟发性葡萄膜炎反应[1],近年来己引起一些眼科学者的高度重视[2,3].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3月-2005年12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17例,对其发生情况和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2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采用局部典必殊眼液及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散瞳治疗。结果对糖皮质激素敏感,全部病例经治疗后在5天内炎症消退,视力恢复正常,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晚期并发症,经及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后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临床资料.结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率为3.8%.结论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病反应.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唯一的有效方法 [1 ] ,但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 ,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对 1996年 8月至 2 0 0 2年 10月间施行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引起葡萄膜炎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施行 12 8例 (14 6眼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发生急性葡萄膜炎 13例 ,15眼 ,发生率为10 .2 7%。男 5例 6眼 ,女 8例 9眼 ,年龄 36~ 86岁 ,平均 6 5岁。其中双眼白内障患者中 ,1例双眼接受手术间隔 1周 ,1例间隔 6个月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3例(3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其发病因素、临床特点、防治方法。结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1.78%,33只眼术前均无葡萄膜炎病史。术后早期(1周)眼内炎性反应消失后,出现急性葡萄膜炎性反应。发病时间最早在术后9 d,最迟在术后35 d,平均16.22 d。本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经局部皮质类固醇、非甾体类药物治疗,7~24 d眼部炎性反应完全消失,视力恢复良好。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性反应,术后定期复查、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临床眼科常用手术,迟发性葡萄膜炎是其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对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15例防盲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防盲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5例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6~10d眼部炎症完全消失,视力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与后遗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7个月,无1例复发,视力稳定。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