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在肺部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在肺部结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5月至2005年8月利用VATS诊断治疗肺部结节病人112例,116次(双侧4次)VATS手术(包括小切口辅助31例和中转开胸2例)切除瘤体123个,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13-80岁,平均51岁;病变在右肺57例,左肺51例,双肺4例;VATS完成手术81例,小切口辅助下完成手术31例,中转开胸2例。手术方式:以VATS行肺楔形切除或肿物剥出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若回报为恶性病变则加小切口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若报为良性则结束手术。结果肺楔形切除68例72次(其中4例双肺病变行双侧VATS),肺叶切除23例,肿物切除2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术后住院4.3天。术后病理:肺良性病变61例(包括结核球13例,炎性假瘤11例,错构瘤21例,肺囊肿1例,硬化性血管瘤5例,曲霉菌球4例,神经鞘瘤1例,慢性肉芽肿4例,结节病1例)。肺恶性病变5l例(包括腺癌33侧,鳞癌5例,支气管肺泡癌6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转移瘤5例。术前诊断恶性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27例,术前诊断恶性术中病理证实为恶性3例。结论在肺部肿瘤手术中VATS结合术中快速病理可起到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作用,并且具有安全、微创、疼痛轻、恢复快的效果,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郑君  王朋  谢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01-802
目的分析肺部直径小于2.0 cm结节病灶的术后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直径小于2.0 cm肺部结节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对结节所在肺组织进行切除,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结果 6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36例,占58.1%,行VATS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炎性假瘤13例,占20.9%,行肺楔形切除术;结核球10例,占27.8%,行肺楔形切除术;肺大疱2例,占3.2%,行肺大疱结扎术;肺囊肿1例,占1.6%行病灶处肺叶切除。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良性病变者术后长期生存,无复发,无后遗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对肺功能损害小,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的临床诊治。方法自2004年9月-2009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37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术中胸腔镜下楔形切除结节,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恶性者加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肺癌23例(62.2%),肺内良性病变14例。13例(56.5%)肺癌患者延误治疗,从发现病灶到手术最长延误30月(2.5年),最短延误3月,平均9.5月。结论肺部孤立性结节有较高的恶性率,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197例肺部肿物进行穿刺活检,病灶直径2~10 cm(平均4.2 cm),病灶距胸膜深度0~8cm(平均3.4 cm)。结果诊断恶性病变133例,良性病变(炎症、结核、结节病)54例,诊断率94.9%(187/197),病理不能确诊10例,其中6例手术确诊为肺鳞癌,4例随访2年无变化。术后并发症气胸28例,胸腔出血2例,咯血6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诊断率高的诊断方法,尤其适用于距离胸膜较近病灶。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性质不明的肺孤立性结节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35例不明原因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胸腔镜技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恶性病变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诊断恶性病变12例,其中11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1例肺转移癌行病灶切除。23例良性病变(肺炎性假瘤8例,肺错构瘤4例,机化性纤维化结节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4例,结核瘤3例,肺囊肿1例)仅行病灶切除。35例随访6~30个月,平均24个月,23例良性病变无复发;12例原发肺癌中,10例健康存活,2例分别术后18、30个月死亡。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诊断不明原因肺孤立性小结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率,避免长期观察和等待,有助于早期肺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部混合磨玻璃结节影(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的疾病构成、诊断技术及疾病与影像学特点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19例连续性肺部mGGO病例的基本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大小、边缘特征、GGO百分比、内部特征、邻近特征、结节外表现)。根据确诊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并比较上述观察指标。结果19例肺部mGGO结节中良性病变4例(良性病变组),恶性15例(恶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中CT表现分叶征(86.7%)、边界清楚(86.7%)和血管集束征(80.0%)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GGO百分比≤50%为14例,良性病变组仅1例(P=0.016)。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位、内部特征、结节外表现及结节至壁层胸膜距离在良恶性病变组中均无差异(P均>0.05)。11例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均获确诊。结论肺部mGGO结节的CT表现对病变性质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对肺部mGGO结节确诊率高。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与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隐球菌病(PC)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特点。方法对23例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23例中8例术前经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15例开胸探查,病理证实为此真菌病,病理诊断5例为粘液胶样病变,炎性肉芽肿病变12例,结节状纤维肉芽肿病变6例,所有病例均检出新型隐球菌并行手术病灶切除,粘液卡红(Mc),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及六胺银(GMS)组织化学染色隐球菌呈阳性。术后3例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占本组病例13%(3/23),本组病例术后经6周~3个月不同疗程的抗真菌治疗,术后随诊3个月~1年,均无隐脑及肺部复发。结论PC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有助于此病的诊断,术后应常规抗真菌治疗,以防发生隐脑与肺部复发。  相似文献   

8.
王卫杰  杨冉  宋清荣 《山东医药》2010,50(22):55-56
目的观察同期手术治疗同时性食管、肺原发癌的疗效。方法 29例同时性食管、肺双原发癌患者,均于一侧开胸行同期根治性切除术或姑息性切除术,其中27例术前确诊食管癌、肺部肿瘤未明确诊断者于开胸后先予肿物楔形切除行冰冻病理检查,同时游离食管、胃;2例术前食管癌、肺癌均明确诊断者,于游离食管、胃后先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再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者6例,死亡1例。28例获随访,1、3、5 a生存率分别为70.83%(17/24)、41.18%(7/17)、36.36%(4/7)。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同时性食管、肺原发癌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SD治疗的17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病例,对其手术及治疗情况、近远期并发症、术后随访疗效等多个指标进行回顾比较。结果176例患者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6例,病灶长度1~10cm,平均4.3em,ESD平均手术时间62m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0例,病灶长度1~10cm,平均5.0em,ESD平均手术时间72min。早期食管癌病例40例,病灶长度1-11em,平均5.7cm,ESD平均手术时间86min。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80例(45.5%),出血2例(1.1%),穿孔3例(1.7%),食管狭窄15例(8.5%),腹痛17例(9.6%),发热15例(8.5%),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125例病例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1~39个月)。病灶术后病理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56例患者中,54例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3.6%(2/56)边缘有残留;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80例患者中,76例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5.0%(4/80)切缘有残留;食管早期癌的40例患者中,37例为一次性完整切除,7.5%(3/40)切缘见残留。所有病理基底均未见残留,且术后病理提示所有患者病变范围均未突破黏膜下层。病灶局灶复发3例(1.7%)。101例进行了术后2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100%(101/101)。79例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胃镜复查,其中2例局灶复发,1例发现贲门病变,创面愈合率100%(79/79)。52例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胃镜复查,1例局灶复发,创面愈合率100%(52/52)。结论ESD能够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有利于病理诊断,并且病灶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创伤小,是诊断及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三位。约20%的结直肠癌初诊时就伴有远处转移,其中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大量文献表明,对于结直肠癌伴有局限性肺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转移病灶,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21%~64%。存在其他可切除转移灶并不是手术禁忌。对于手术耐受良好的肺部转移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手术仍可生存获益。距离病灶0.5cm~1.0cm楔形切除是肺外周型病灶的经典术式。对于结直肠癌肺转移瘤手术胸腔淋巴结清扫仍有不同观点。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肺转移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多发肺转移瘤、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胸内淋巴结转移、无瘤间期较短。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不同定位方式,对Ⅰ期肺癌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147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或磨玻璃样病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经过删选后共有1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PN 81例,GGO 44例,所有患者胸腔镜手术前均行Hook-wire定位,68例患者接受Hook-wire穿刺针穿过病灶,57例贴近病灶定位于周围正常肺组织中。根据手术结果,评价Hook-wire不同定位方式定位的效果,对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肺癌经Hook-wire定位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患者术前平均定位时间为(20±8)min,3例出现导丝脱落(2.4%),无症状并发症7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12例由于胸腔粘连中转开胸,术后病理:原发性肺癌76例,良性病变44例,5例为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肺癌患者中,Hook-wire定位穿过病灶40例,贴近病灶定位36例,术后9例复发,前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后者(20%vs 2.8%,P=0.03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亚肺叶切除、病理为腺癌、Hook-wire穿过病灶定位、术前穿刺出血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胸腔镜术前早期肺癌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穿过病灶定位的术后复发率高于贴近病灶定位,对于直径≤2.0 cm的早期肺癌,选择亚肺叶切除术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无远处转移的病例,首选治疗仍是手术切除。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长,食管癌已经成为老年人高发肿瘤,老年食管癌患者多合并有心、肺疾病,因此对这部分病人实施手术有较大风险。文献报道,术前有呼吸道病变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在肺部结节病灶胸腔镜术前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22例共22个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术前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标记,术中先行肺楔形切除术去除病灶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案。结果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成功率100%(22/22);穿刺定位后出现刺激性咳嗽10例(45.45%),无症状气胸3例(13.64%);无出血、血胸病例。术中均能准确定位后行肺楔形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例,良性病变2例。均VATS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无术中、术后重大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ZT胶定位肺部结节病灶,快速、安全、有效,特别在直径≤10 mm的肺微小结节的定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与肺部切除同期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同期手术的患者共13例。心脏手术包括双瓣膜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心房黏液瘤切除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肺部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11例,肺段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术4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2例,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0(12~24)h,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为41(36~64)h,术后24 h引流量为250(235~390)mL,胸腔引流时间为(5.46±2.26)d,住院时间为(8.31±3.45)d。手术标本病理:肺癌12例,良性病变2例及2例阴性结果。肺癌的病理分期:ⅠA期8例,ⅠB期2例,ⅢA期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2.2(3~40)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亡,其余12例未发现肺部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 心脏疾病合并肺部肿瘤同期手术不增加围术期风险,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早期切除肿瘤,减轻分期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浅表性食管癌是指癌细胞仅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此类病灶若未累及淋巴结称为早期食管癌,累及者则称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浅表性食管癌。本文对8例早期食管癌及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浅表性食管癌的临床症状、手术方式及病理等进行综合分析。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6岁。6例没有与食管病变有关的临床症状,2例有吞咽困难,1例由吞咽时不适发展为吞咽时胸骨后疼痛。患者均经X线和内窥镜检查。全部病例均作手术治疗,其中8例作食管次全切除术及颈段食管-胃吻合术。另1例作食管下段-贲门切除术及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7例作局部淋巴结切除,余2例因有严重的伴发疾病,仅用钝性剥离取出下  相似文献   

16.
肺曲菌球病48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菌球病患者常因长期肺部疾病,手术和术后处理难度较大,死亡率高。总结我院手术治疗曲菌球的病例,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研究对象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48例肺曲菌球患者,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岁(25—73岁)。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根据Belcher分类,将曲菌球分为两类:单纯型曲菌球为薄壁空洞,周边肺组织基本正常;复杂型为厚壁空洞或存在严重的肺或胸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冯波  冯志  于海涛  刘飞 《山东医药》2011,51(14):58-59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85例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LC组122例和MC组63例,分别行LC、MC治疗。结果与MC组相比,LC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均〈0.05),术后6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明显提高(P〈0.05)。结论与MC相比,LC更适于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患有乳头状甲状腺癌并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患有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在过去的6年间(2008~2013年)已进行了甲状腺全切术(TT)以及中央区颈清扫术(CND)的病人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的病理报告。进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淋巴结转移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回报均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中多发病灶16例(21.9%),16例患者中有多发病灶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中,发现14例(87.5%)有淋巴结转移。而独立病灶有57例(78.1%)患者,57例患者有发现淋巴结转移39例(68.4%)。在多变量分析中,多病灶疾病为确认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99;95%置信区间,1.12到14.15;p=0.033)。结论患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多病灶乳头状甲状腺癌病人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增加有关。然而,这一发现的临床重要性需要在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7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 48%(13/27)的患者有全身或呼吸道症状。全部患者胸片及胸部CT误诊为肺癌、肺炎或结核。7例行FDG-PET检查,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全部患者抗炎与抗痨治疗后病变无变化。3例穿刺确诊患者抗真菌治疗无法治愈。所有患者病变均手术切除。病灶切除术后16例未行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隐球菌性胸膜炎,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全部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等疾病。除非病理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术式以局部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20.
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及切除无体征乳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任何体征,经乳腺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检查发现乳腺有可疑病灶的患者共38例,分别在乳腺钼靶摄影及彩超引导下用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并行局部活检,根据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切除病变组织。术后确诊为乳腺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良性病变32例(乳腺腺病伴囊肿形成或乳腺导管扩张18例,纤维腺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神经鞘瘤1例)。乳腺钼靶摄影及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可以对无体征乳腺病灶准确切取活检材料,对病灶作出病理诊断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