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991~2004年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早产儿换血后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副作用如血生化异常、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患儿血液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6例重度NH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泵换血组和手动换血组,每组53例。双泵换血组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手动换血组采用手动换血疗法,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血常规、电解质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48/53),高于手动换血组的75.47%(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38)。〖JP〗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双泵换血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手动换血组,白蛋白水平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水平高于治疗前,但双泵换血组低于手动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红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前,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氯、血钙、血钠、血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后血钠、血钾水平均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3%(6/53),低于手动换血组的28.30%(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0.028)。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较手动换血疗法效果更显著,可有效降低NHB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更好地维持血液内环境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7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液中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钙、pH值等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及血糖较换血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及血钙较换血前降低(P〈0.01)。胎龄≤32周、体重〈1500g、换血时患儿患病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自动动静脉换血疗法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喂养组和早产儿配方喂养组,观察在达到全肠道营养前后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和纠正胎龄至40周时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并作组间比较,同时还经较两组早产儿对喂养耐受精情况.[结果]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显著优于母乳喂养组(P<0.01),身长,头围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母乳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明显少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P<0.05).[结论]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能达到与母乳喂养早产儿同样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血源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指征的新生儿114例,随机分异型血组(n=58)和同型血组(n=56),异型血组采用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Rh血型与患儿相同的血作为换血源,同型血组采用ABO血型及Rh血型均与患儿相同的血作为换血源,观察两组换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换血后胆红素下降程度及平均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型血换血组发生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的比例与同型血换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时采用同型血源或异型血源行换血术的效果相当,但采用异型血换血发生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的几率更高。在换血时可以根据血源是否充足酌情选用相应的血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换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指标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外周动静脉换血新生儿22例,整个换血过程中未用肝素,比较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凝血五项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49.56%,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血钾、钠、镁水平均下降(P<0.001),血钙升高(P<0.05),凝血五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效好、操作简单,换血过程中需及时监测血常规和电解质等保证换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周内保存血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输液泵同步换血,血源采用1周内的酸性枸缘酸盐--葡萄糖溶液(ACD)保存血.换血前后检测血常规、电解质、生化代谢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换血前后比较,胆红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钠有显著的变化,血钙、血钾、血糖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周内的ACD保存血能够满足新生儿换血的需要,它对新生儿内环境影响较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时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换入的库存血的G6PD活性检测结果将56例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两组:库存血G6PD活性降低(G6PD-D)组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G6PD-N)组。比较换血后各时段(0、122、4 h)二组患儿的TSB水平及下降百分比,并对其换血后的光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G6PD-N组比较,G6PD-D组患儿换血后的TSB水平下降较慢,换血12及24 h时TSB的下降百分比较小,换血后的光疗时间延长(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时输入G6PD活性降低的库存血液将使换血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较慢,光疗时间明显延长,建议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对库存血液进行G6PD活性筛查实验。  相似文献   

9.
刘晶 《工企医刊》2012,25(2):7-9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2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检测比较换血前后患儿的胆红素、血常规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换血前比较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血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尽早的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电解质、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尽可能保证供血新鲜,如出现高血钾症、贫血、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做应对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新生儿是否存在钙磷代谢异常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为两组:IUGR儿(即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组24例,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gestational age,AGA)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脐血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及25-OHD3浓度;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新生儿脐血钙、磷、镁的浓度.[结果]与AGA组相比,IUGR组脐血中骨钙素及血磷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t=4.60,P<0.01;t=3.80,P<0.001);骨钙素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558,P<0.001);IUGR组脐血钙及25-OHD3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125,P>0.05;t′=1.112,P>0.05).[结论]IUGR新生儿生后早期钙、磷、镁代谢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与听力损失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与听损失及其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进行听力测试,以单侧耳V波反应阈>30dBnHz作为2-4kHz范围内听损失指标,并对高危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测试异常新生儿246名,发现听损失63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3例,听损失3例(100%);胎龄30-34周47例,听损失22例(46.8%);胎龄34-37周的早产儿共171例,听损失30例(17.5%);胎龄>37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25例,听损失8例(32%),不同胎龄发生听损失差异显著(P<0.001)。中、重度以上听损失12例,其中中-重度10例,极重度2例,胎龄与听损失程度呈负相关,胎龄越小,听损失越重(r=-0.378P<0.01)。不同低出生体重发生听损失也有显著差异(P<0.001)。测试正常新生儿52例,听损失1例(1.9%),与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听损失差异显著(P<0.01)。[结论]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听损失相关因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围生期感染、窒息及颅内合并症。听损失发生及程度与不同早产胎龄、低体重显著相关,足月小于胎龄儿也是听损失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换血不良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所致各种不良结局可能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为临床实施换血提供帮助。方法:不良结局定义为换血7天内发生的任何一种并发症。具体包括: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低钙血症:血清总钙<8mg/dl;代谢性酸中毒:血清重碳酸氢盐<16mmol/L;低血糖:血清糖<40mg/dL;肾衰:血肌酐水平>2.0mg/dl:呼吸停止20s;心搏徐缓:心率<80次/min;血压过低或高血压;呼吸窘迫;抽搐。拟探讨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胎龄、换血时体重、疾病状态、换血日龄及换血成份。结果:换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是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并多发生于早产儿。胎龄≤32周、换血时疾病状态为导致换血后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5.718、8.11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28(1.77~51.32)、11.73(3.35~41.14)。结论:换血后内环境的改变危险仍然存在,且与胎龄、体重和疾病状态正相关,对于胎龄≤32周合并有各种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是否实施换血术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在不同时期进行输血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贫血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根据首次输血时间分为早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内)和晚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后),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产时危险因素、输血前临床特征及输血后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患儿42例,其中早期输血组19例(45.24%),晚期输血组23例(54.76%)。与晚期输血组相比,早期输血组出生体重更低(t=2.04,P<0.05)、住院时间更长(t=2.05,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早期输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高于晚期输血组(χ~2值分别为4.40、4.50,均P <0.05)。结论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早期输血与ROP及BPD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类患儿应尽量避免早期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4.
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地]分析影响肠道双歧杆菌水平的可疑因素,为维持婴儿肠道的双歧杆菌优势提供线索.[方法]采集152例进行食物过敏诊断试验的婴儿大便,运用平板活菌计数培养法和PCR鉴定法计数大便双歧杆菌,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单因素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配方奶喂养儿、食物过敏儿或引入其他食物的婴儿的大便双歧杆菌计数分别较母乳喂养儿、非食物过敏儿或未引入其他食物的婴儿的大便双歧杆菌计数显著降低,且婴儿喂养方式、是否食物过敏、有无其他食物的引入对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作用逐级减弱.[结论]母乳喂养、适时引入其它食物将有利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优势的维持和食物过敏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在本院产科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了解两组婴儿体格及运动发育特征,并于1岁时运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对两组婴儿进行发育测评。 【结果】 巨大儿1岁以内的体重、身高、头围均高于同龄的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两组之间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出现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巨大儿的运动发育指数均值较足月适于胎龄儿的高(P<0.05)。 【结论】 出生正常的巨大儿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显著超前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对其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的出现以及1岁时的智能及运动发育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2例小胎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小胎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为13.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感染史、吸入氧气浓度>40%、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胎膜早破是早产儿BP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胎龄早产儿BPD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重视早产儿BPD的防治,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12月龄以下婴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生、脱水症状、病程的影响。 [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9月因腹泻住院治疗的12月龄以下患儿245例进行调查,收集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喂养方式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并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检测标本245份。轮状病毒阳性85份,阳性率为34.69%。母乳喂养儿轮状病毒阳性率低于混合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P<0.05);不同喂养方式的腹泻患儿出现脱水症状和病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发生轮状病毒腹泻,但不影响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出现脱水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