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自 1990年 3月至 1999年 2月 ,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出血 82例 ,疗效尚好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2例 ,其中男 47例 ,女 35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17岁 ,平均 41.3岁。首次出血 37例 ,有 2~ 6次出血史 45例。49例术前行 X线或胃镜检查均有食管静脉曲张。全组病例均经手术及肝组织活检证实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6 3例 ,胆汁性肝硬化 14例 ,酒精性肝硬化 5例。术前肝功能情况按 Child分级 :A级 2 8例 ,占34.1% ;B级 38例 ,占 46 .3% ;C级 16例 ,占 19.6 %。2 手术方…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6年10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门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采用手术治疗43例,其中急诊手术18例,择期手术25例,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本组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18~68岁,平均48岁。血清HBsAg阳性40例,阴性3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5例,B级20例,C级18例。其中38例有不同程度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其余5例牌正常。(二)手术方式: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氏手术)3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断流术±食管下端横断吻合术10例。术中探查食道胃底静脉中度曲张13例,重度曲张3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被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0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实施选择性断流术后,患者自由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施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患者肝功能比手术前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2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24例,术后静脉曲张再发14例,肝性脑病6例,上消化道出血再发4例。结论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时使用选择性断流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保留机体自发性分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鹏  张磊 《哈尔滨医药》2001,21(2):64-64
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TV)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1例,年龄27-63岁,平均45.3岁。均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2~6月发病。均有腹部不适、厌食、腹泻、便秘等前驱症状。病程4-17天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可分为断流术和分流术,由于断流术能有效地阻断门奇静脉的返常回流,对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已成为我们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措施。但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严重影响断流术的远期疗效,本文对13例施行断流术后再出血的门脉高压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4.2岁。皆为肝内型门脉高压,其中3例曾为血吸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10例,门奇断流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2例。1.2 手术方式本组皆行经腹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中5例急诊手术治疗,8例行择期手术。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包括:8例行脾切除术加食道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行脾切除、胃冠状静脉加胃底静脉结扎术,2例行脾切除食道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分流术。1.3 再出血原因门奇静脉联合断流术后近期再出血4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46例肝功能Child—pughA、B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管型吻合器行经腹联合断流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脾床继发出血和肝性脑病等近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46例患者获得1~7年随访,无1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和肝性脑病。胃镜检查显示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或仅为轻度曲张。肝功能均能维持术前状态或稍有改善。结论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应用管型吻合器行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止血效果好、对肝功能影响小,是一一种较好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3例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胃粘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随访临床近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术前胃镜提示:胃粘膜病变轻度11例、中度20例、重度12例;术后6个月通过胃镜观察:轻度13例、中度19例、重度11例。术前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轻度12例、中度8例、重度23例;术后6个月通过胃镜观察:完全消失7例、轻度13例、中度11例、重度12例。随访1年再出血4例,死亡2例。结论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可达到断流的目的,又保证了门奇静脉间的自发性分流,维持肝脏的血流,具有减轻术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7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采用经腹食管吻合器的联合断流术治疗.结果 本组11例行急诊手术,术后出血均停止,止血率达100%.1例肝功能C级死于肝功能衰竭,70例均痊愈出院.58例随访,其中2例死于肝癌,2例死于3-5年后再次出血,其余病例均无肝性脑病及再出血发生,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58例术后胃镜提示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其中22例(37.9%)出现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结论 采用吻合器经腹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的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凯  郭书若  谷明利 《淮海医药》2005,23(5):372-37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11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有呕血和便血7例(7/11),经食道钡餐摄片,纤维胃镜及彩色多谱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仍然存在,以便血为主4例(4/11),出血量不大,均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结论首次手术操作不规范,新的门奇侧支循环形成,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肝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是常见原因的断流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其中断流不彻底是术后再次大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PH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开腹术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观察组73例给予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5.102 3,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508 6、-36.903 7、-12.099 9、-11.489 0,均P<0.05);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2 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4%(x2=15.161 5,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524 3、6.389 9、6.802 8、6.698 0、47.008 7,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低,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6年6月~2012年6月140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各70例,普通组实施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治疗组实施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即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环缝扎手术)治疗,术后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及手术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普通组为1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219).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2.93±4.04)d,普通组为(17.29±4.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4,P=0.016).治疗组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1.43%,普通组为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445,P=0.001).结论 门奇静脉断流改良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合并出血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合并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1994年以来收治PHG合并出血23例,术前利用胃镜、动脉造影检查,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合门脉断流加胃减动脉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全组随访6个月~7年,1例2年后上消化道再出血(占4.3%)。余患未出现再出血现象。结论胃镜为PHG诊断主要方法,动脉造影为重要诊治手段,门脉断流加胃减动脉术能较好防治PHG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1例门脉高压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和B组54例。A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组24h止血显效率为81.08%高于B组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止血时间A组为(20.78±5.46)h短于B组的(27.14±5.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再出血率A组为2.70%低于B组的14.82%,A组输血量为(1.68±0.56)U少于B组(2.89±0.5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疗效,较单用奥美拉唑有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2例肝硬化患者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0mg,2次/d,普萘洛尔10~20mg,3次/d,共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联合治疗后4周、8周均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P<0.01)。于治疗8周后,脾静脉内径也较治疗前缩小(P<0.05)。结论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普萘洛尔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患者一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的患者作了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并一期完成胆囊结石的处理(胆囊切除9例,胆囊次全切除2例)。结果 均顺利地度过麻醉及手术期,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腹水5例,轻度肝性脑病、脾窝积液、应激性溃疡各1例,均应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天。结论 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手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肝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9-01~2008-01收治的367例行壁内外双重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变化及术后肝功能的相关资料。结果断流前测自由门静脉压平均为(36.2±4.2)cmH2O(1cmH2O=0.098kPa),断流后压力为(31.4±3.3)cmH2O,有统计学差异(P<0.05)。断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降低,肝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3个月肝功能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6、12个月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壁内外双重断流术能适度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强化肝动脉灌注,对维持患者术后近期肝功能、改善术后远期肝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曲肽用于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止血、输血、泮托拉唑抑酸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持续治疗48h,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8h后仅1例患者肠鸣音活跃及仍排黑便,治疗无效,其余27例病例症状均恢复正常,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48h后,有效13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46.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共47项指标异常(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14%,对照组为39.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1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胰源性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研究总结,认为对胰腺炎发病后6~8周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征象。对大出血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禁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等;抗休克治疗的同时争取时间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待病情稳定后行脾切除术。本组病例中9例治愈,2例因再次出血不能控制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Primary sensory afferent neurons modulate the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cirrhotic ra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The stomach of cirrhotic rats is prone to damage induced by ethanol, a phenomenon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gastric hyperemic response to acid-back diffus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blation of capsaicin-sensitive neurons and the tachykinin NK(1) receptor antagonist A5330 on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ic mucosa to ethanol-induced injury and its effects on gastric cyclooxygenase (COX)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mRNA expression. Capsaicin was administered to neonatal, male, Wistar rats and the animals were allowed to grow. Cirrhosis was then induced by bile duct ligation in adult rats while controls had sham operation. Ethanol-induced gastric damage was assessed using ex vivo gastric chamber experiments. Gastric blood flow was measured as well as COX/NOS mRNA expressio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ethanol produced significant gastric damage in cirrhotic rats compared to controls, which was reversed in capsaicin- and A5330-treated animals. Mean arterial and portal pressure was normalized in capsaicin-treated cirrhotic rats. Capsaicin and A5330 administration restored gastric blood flow responses to topical application of ethanol followed by acid in cirrhotic rats. Differential COX and NOS mRNA expression was noted in bile duct ligated rats relative to controls. Capsaicin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modified gastric eNOS/iNOS/COX-2 mRNA expression in cirrhotic rats. Capsaicin-sensitive neurons modulat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ic mucosa to injury induced by ethanol via tachykinin NK(1) receptors and signalling of prostaglandin and NO production/rel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