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群 《西南国防医药》2003,13(3):348-348
病例 男性 ,4 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气促、胸闷十余年 ,加重一周前来就诊。心电图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 190次 /min。经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普罗帕酮、异搏定等缓慢静脉注射等治疗 3h后 ,转为窦性心律 ,心率 75次 /min ,P -R间期在同一导联中时而 0 16s,时而 0 2 8s。当P -R间期为 0 2 8s时 ,QRS波之后均可见逆行P′波 ,R -P′间期 0 10s。与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比较 ,其QRS波形态与之完全相同 ,证明此时每一QRS波之后均有逆行P′波。诊断 :隐匿性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讨论  ( 1)本例因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0岁.2年前术前体检时发现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在每一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后均可见一系列异常P′波.P′波在Ⅱ、Ⅲ、avF、avR、V1导联↓;I、avL、V5↑;P′-P′间隔规整,频率约200次/分.P′与QRS呈2:1形式下传,QRS为室上型,偶而呈1:1下传时,其QRS呈右束支型.诊断:窦性心律、2:1房性心动过速、偶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图示).随访2年,房性心动过速持续存在,实验室及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抗心律失常药及心肌代谢药疗效不佳,符合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周某,女,61岁。因慢性咳嗽、咯痰8年,气急1年,症状加重20天于1084年12月30日入院。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附图为V_1导联心电图。图中显示P波规律出现,形态一致,P-P间期为0.28秒,心房率为230次,为房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两个一组,其中前1个为qr型,时限0.08秒,是心室内正常传导,可疑右心室肥厚,第2个QRS波群呈rS型,(V_5相应的QRS波群亦为rS型),时限为0.10秒,提示第2个QRS波群是室内三位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胸闷、憋气,伴出汗、心悸1h就诊。无发热、咳嗽、咳痰、双下肢水肿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未诊治。急诊查心电图示宽QRS波形心动过速。血压80/60mmHg。给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后转为窦性心律。心肌酶谱结果正常。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与心房扑动交替出现。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仍阵发性出现宽QRS波形心动过速。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示下壁导联Q波,不能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快速心房扑动1:1传导。  相似文献   

5.
党群  盖丽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2):171-171
病例男性,33岁。因反复头昏、心悸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心界不大,心律不齐,有短阵心动过速,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频率平均75次/min。Ⅱ导联连续记录,前半段时而P-R间期0.16秒,时而跳跃式延长为0.26秒,并且当P-R间期延长时,每一QRS波群后均可见逆行P’波,其R-P’间期0.09秒,后半段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165次/min,QRS时限正常。P’波均位于QRS波群后,R-P’间期0.09秒。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讨论本例数组P-R间期0.16秒,突然跳跃式增至…  相似文献   

6.
侯普娟  ;吴亚平 《人民军医》2014,(11):1190-1190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以阵发性心悸10年、加重1周入院。院外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查体:心率80/min,律不齐,血压110/7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频发心房期前收缩(房早)伴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600/24h)。仔细分析发现:P’波高大,P’-P’间期不等,频率125~188/min,p’波落在QRS波前、中、后及T波中,p’波分别通过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7.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一般是指QRS波时限>120m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需要立即判断和处理的心血管急症。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差传或束支阻滞、旁路前传型AVRT,其中VT约占80%。临床上WCT主要是VT和SVT的鉴别,因为两者的电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故及时准确鉴别WC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7岁。有反复发作陈发性心动过速史5年余,临床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消融前心电图(图IA)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2s,QRS时限0.16s,V1~V6导联delta波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V1导联R波顶部有切迹,仔细观察可见I、aVL、V3~V6导联QRS波终末部粗钝,P-J间期0.27s。因室上速反复发作(图1C),频率在158次/min,于2005年10月17日成功进行左侧显性旁路(左前侧)射频消融术,术后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1B)。心电图诊断:l.窦性心律;2.A型预激综合征;3.室上性心动过速;4.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路,从而引起心室肌提前激动,改变了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健康成人正常心房及心室除极波的时限标准。方法:用美高仪心电工作站记录500例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采用机测与手测的方法,对心电图的P波及QRS波群时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波的机测均值为102.66ms,手测均值为90.38ms,P〈0.001;QRS波群的机测均值为101.26ms,手测均值为88.85ms,P〈0.001。P波上限修改为〈120ms,QRS波群上限修改为〈115ms的诊断标准,正确诊断率分别为98.0%及96.0%。结论:传统的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限诊断标准,不适合现代心电图的诊断。如果现在仍沿用传统的诊断标准,会增加P波及QRS波群时限的假阳性率。用现代心电图机记录的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上限标准分别修改为〈120ms及〈115ms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杜芳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2):175-175
病例 女,53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头晕30余年,曾多次住我院治疗,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5mg+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治疗后,均达到减慢心率的治疗目的,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此次因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1d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48次/min,血压:130/90mmHg,心音较有力,律齐,心率190次/min,精神不振,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末梢湿冷,明显气促,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无罗音。心电图检查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92次/min,未见明显P波,但T波尖耸,QRS波群的时间和形态均正常。根据患者既往有多年病史及心电图提示,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持续心电监测及血压监测下,给予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5mg(批号5E12002,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心率无减慢。约30min后再次加用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5mg+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完毕后心跳突然停止,  相似文献   

11.
许建华 《人民军医》2005,48(11):645-646
我们采用心电图10项指标对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63例进行分析,并与食管心电图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RST)若室 房 1∶1传导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 2 0~30mg ,观察有无室房分离 ,则明确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并确定心动过速的靶点位置进行消融。 结果  85例患者 ,其中 4 5例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电轴左偏 ,食管心电图 5例室房 1∶1传导 ,心内电生理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 ,4 4例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成功。 6例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II、III、avF导联高大R波 ,心内电生理诊断右室流出道室速 3例 ,左室流出道室速 1例 ,消融成功 ;1例房性心动过速Maiham氏纤维前传 ,于右侧游离壁消融成功 ;1例疑为特发性心外膜左室流出道室速。 34心电图诊断为SVT并束支阻滞病例 33例电生理确诊为SVT ,1例为ILVT ,消融成功。结论 RFCA术前对WQRST图形 ,必要时结合食道心电图描记进行仔细...  相似文献   

13.
贾清仁 《人民军医》1995,(11):55-56
1维持有效循环(四字处理:纠补降增)1.1纠正心率及心律紊乱1.1.1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在150次/min以下,心律规整,心电图窦性P波QRS波的时间和形态正常。治疗:针对病因,常见失血性休克等。毛花式丙(西地兰)0.2~0.4mg静点。1.1.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在150次/min以上,第一心音时强时弱并有分裂,心律欠现整,心电图无P波或P波少于QRS波,二者无固定关系,连续3个或3个以上迅速搏动畸形的QRS波,频率在150~250次/min间,QRS波大于0.12s,T波与QRS波方向相反。治疗:(1)利多卡因(赛罗卡因)50~100mg小壶内快速…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8岁。于2005年1月17日下午来院就诊时突然感觉胸闷、胸痛后意识丧失,当即描记心电图分析如下:心电图中所示两组QRS波群,一组是快速不甚规律、增宽畸形的QRS波,时间在0.20秒以上,其后均有T波,频率均为110次/分。另一组是缓慢,增宽不甚畸形的QRS波,时间在0.12秒以上,其后也均有T波表现,频率为19次/分左右,全图不见P波诊为:1.窦性停搏或Ⅲ^*窦房阻滞,2.心室双重节律(①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②室性自搏性心律)。3.完全性室内传导阻滞。4.心室心动过速型室室分离。  相似文献   

15.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000 h.无明显不适,体能状况良好.2010年3月,空军总医院诊断:夜间间歇性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体检结论:飞行合格,甲类身体,定期复查.2010年8月15日,该飞行员在体检时行1 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平均心率58次/min,最小心率40次/min,最大心率11 3次/min;24 h总心搏81 084次;P-R间期0.19s,QRS呈室上性,ST段及T波无异常;24 h内见偶发室性早搏3次,大于2 s的长间歇61次;间歇出现的Ⅰ度、Ⅱ度1型、Ⅱ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图1、2,见封三),14:48:39在午睡期间无症状时出现长达6.9s的R-R间期,连续4个窦性P波脱落未下传,亦未见交界性或室性逸搏,长间歇后出现窦性P波下传的室上性QRS波群(图3,见封三).  相似文献   

16.
快慢综合征是在缓慢心律失常基础上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一种常见表现.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心肌缺血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反复发作5年于1993年8月5日入院。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V_1导联显示:F波频率273次,F波以3:2下传心室,R-R间期长短交替,长间隙中有3个F波未下传,短间期中有一个F波未下传,形成二联律的两个QRS波形态略异,第二个QRS波振幅小且稍增宽,心电图诊断房扑伴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及室内差传。  相似文献   

18.
病例 男,68岁。近年来曾因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多次住院治疗。此次因反复咳嗽、气喘、心累、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诊入院。附图A为此次入院时常规心电图V_1导联。基本节律为窦性,心率100次/min、P( -)双向、P—R0.16s。全导联可见二种不同形态的QRS波群,一种为室上型(为V_1导联的基本波型);另一种宽大畸形为右束支型。两种图型时而交替出现,时而为连续性右束支型。附图B为两天后患者临终前抢救之V_1导联,QRS连续宽大畸形之波群,心率:平均168次/min,R—R略有不等,QRS前方似可见P。心电图诊断:图A:窦性心动过速、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B:频发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形成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5岁。自觉胸闷、气短、阵发性心慌2月余。外院曾因心电图ST-T略有下移和T波低平及病人反映出的自觉症状,在没有其它临床资料及心电国反复对比观察的情况下诊断为心肌炎,在长时间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就诊。在较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观察中,QRS波样表现出两种形态。以工导联为例,一种QRS波群R波振幅较高,P-R间期0.12s,频率68min。另一种QRS波群R波振幅较低,R波的起始部隐约可见凸波,P-R间期0.10s,频率65min。两种QRS波群除电压明显高低变化外,总时间无明显变化,P河间期均在0.ZIs之间,且两种QRS波群随频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30岁。2年前术前体检时发现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在每一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后均可见一系列异常P’波。P’波在Ⅱ、Ⅲ、avF、avR、V1导联↓;Ⅰ、avL、V5↑;P’-P’间隔规整,频率约200次/分。P’与QRS呈2:1形式下传,QRS为室上型,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