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90%以上,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但总体上可分为左右对称多发性的神经病变和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两大类,由于其发病机理复杂难明,所以也无确实有效的药物,西医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等对症治疗。中医将其归属于“痹症”“血痹”“不仁”和“麻木”的范畴,中医古籍中描述:消渴病可出现“腿膝枯细,骨节酸痛”,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它的病因病机是消渴久治不愈,使正气日衰,脉络空虚,正虚邪实,外邪乘虚人中经络,使脉阻络痹而引起,或因燥热炽盛,耗气伤阴,使血行无力,脉络失于温煦,寒凝血瘀;或因痰阻内生,痰瘀血结,胶结一处,留于经髓脉络,阻碍疏通,都可使络脉血瘀,血脉失和,导致肢体麻木、疼痛等病的产生。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而以正虚为主。病机关键为气血不畅,脉络痹阻。  相似文献   

2.
1.瘀血概论瘀血一证,含义非常广泛,如传统上认为:“留血”、“败血”、“干血”、“老血”、“蓄血”等名称。总之,凡系血脉运行不畅,病变过程中局部出现气血停滞,痹阻疼痛、瘀结等,均可以称为瘀血。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离经脉,内外出血及血液中血脂成分过高而诱发的血栓、梗塞等症,以及体内肿物、徽瘕等症,均可以归为瘀血的范畴。引起瘀血的原因很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外伤导致出血,血阻经络,引起血瘀气滞;痛病日久入络,络脉瘀阻;然论其治疗,现代多局限于王清任的“活血化瘀”,临床多选用桃红四物汤合逐瘀汤类加减,…  相似文献   

3.
络病研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桂芝  仝小林 《首都医药》2005,12(16):45-47
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营卫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瘀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有关络病学说络病理论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首次提出络脉概念,初步论述络脉分布、生理及病理。至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创制旋覆花汤,大黄广虫虫丸、鳖甲煎丸等络病治疗方药,首先提出辛温通络、虫药通络用药。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以辛为泄,“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其理、法、方、药,广泛运用于疼痛、卒中、积、痹证等病证,发展了络病学说。近10年来,一些学者对络病理论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为常见病多发病。高脂血症乃血中之痰浊,多属“无形之痰”。现就健脾化痰法在高脂血症防治中的显著作用作一阐述。1痰浊内阻是高脂血症的病理转归痰浊内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高脂血症病变主要在脾,但与肾气虚衰关系密切,也与肝胆心肺功能失调相关。本虚标实,脾肾气虚则心气亏虚而运血无力,易致瘀血形成;肾主水,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湿,脾肾亏虚则痰湿停留为患,痰瘀互结,阻滞气机,则肝胆疏泄失常。故其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兼有水湿,瘀血,气滞等。瘀血痰浊等浊邪,阻于心脉可致胸痹心痛,阻于脑络,可出现中风,阻于四肢可见血痹。脾肾气…  相似文献   

5.
"消渴"一词溯源于《内经》,对于消渴病的论述散见于各篇章。书中对消渴致瘀这一观点虽无专篇论述,但可从相应经文中得知。本文将从因热致瘀、阳虚致瘀、气致血瘀及痰湿致瘀等四个方面论述消渴病病程中血瘀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陈荣东 《家庭用药》2011,(11):42-42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素问·痹论》有云:“心痹者。脉不通。”即指明冠心病的病机主要为血脉不通。中医认为,血脉不通乃瘀血和痰浊气滞所致,瘀、痰和气滞则为长期脏腑功能失调之结果。因此,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强调调理脾胃、养气活血。最终达到通脉护心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过去人们曾用一般血管扩张药、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支持疗法,但效果不确切[1、2]。1糖尿病概述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病"范畴,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因虚致瘀而目络阻滞,本病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非增殖期DR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为基本病机,目络瘀阻为特点,进入增殖期后则以淤血阻络,痰浊内生及痰瘀互结致目络损伤为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的中医综合治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diabetesfoot),属中医“消渴病”继发的“血痹”、“脱疽”、“筋疽”范畴。以消渴病失治误治,热伤气阴,气阴两虚,甚或阴阳俱虚,久病入络,络脉血瘀,或痰瘀互结为发病基础。或有热毒外犯,或有热毒、湿热邪毒内生,壅遏气血,肉腐为脓,则可表现为溃疡、痈疽,甚至进一步发生筋烂骨脱。早在《内经》中就有论及,其后历代医家更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糖尿病足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日益受到关注。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相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00-101
本文探讨了强直性脊椎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于先天禀赋肾精不充及外感风寒湿热致邪瘀痹阻骨脉而成。辨证分型以湿热痹阻及瘀血阻滞为纲,灵活运用了四妙五味犀角地黄汤的辨证配伍,突出了中医中药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优势,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痹益心汤治疗痰瘀痹阻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痰瘀痹阻型冠心病患者应用通痹益心汤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0例痰瘀痹阻型冠心病患者经通痹益心汤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结论:通痹益心汤治疗痰瘀痹阻型冠心病效果显著,副作用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中医的水肿与瘀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瘀血是水肿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 ,所以很多活血化瘀法 ,成为治疗水肿的重要法则之一 ,在临证中收到满意疗效。1水肿与瘀血的病因病机水肿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咳喘日久 ;症瘕积聚、瘀阻脉络、均可致水肿 ,其发生与心、肺、脾、肾、肝、三焦膀胱有关。其病机不外乎瘀血内停、血溢脉外为水。《血证论》“血与水本相离” ,“瘀血者 ,未尝不病水 ;病水者 ,未尝不病血”,“瘀血化水 ,亦发水肿 ,是血病兼水也”《素问调经论》云“孙络水溢则有留血”。这些均说明水肿与瘀血有关。如风邪犯肺…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络病主要包括络脉瘀阻和络脉绌急,血瘀证与络脉瘀阻较为一致,络脉绌急反映的是血管病变。络病不仅反映了血液的瘀阻,还反映了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等。通心络胶囊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冠心病。本研究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5例,观察了其临床疗效,为指导临床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多为肝郁气滞,气血瘀滞,湿邪内伏,血流失畅,瘀血阻于胞宫,痰凝阻于胞脉,胞宫胞络受阻,不通则痛,瘀血停滞,内留则蓄积成瘤块。故患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者临床上有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4.
丁英钧  肖永华  傅强 《药品评价》2009,6(4):153-153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继发“尿浊”、“水肿”、“关格”等病证范畴。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糖尿病治不得法,迁延不愈,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积聚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渐成癃积的过程。正气亏虚为肾生癥瘕之因,痰热郁瘀互结为肾生癥瘕之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中医不同证型的疗效.方法 1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中医辩证思维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46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38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16例;肝阳上亢36例四型.治疗上均用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1次/d,20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性、动态CT扫描及心电图改变.结果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肝阳上亢两型的临床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96.3%)均显著高于痰热腑实,风痰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62.0%和80.0%,P<0.05和P<0.01),动态CT扫描观察的总有效率(85.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6.0%,P<0.01).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纤溶酶原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等作用,分型论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家庭用药》2010,(11):27-2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不足,血瘀痰凝,络脉瘀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中又称为消渴病痹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等。于世家教授作为一名具有25年内分泌临床研究者,其在消渴病痹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教授主要认为消渴病痹病多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本文主要对于世家教授在消渴病痹病治疗中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少腹逐瘀汤属和血化瘀、温经散寒之方,临床常用于瘀血痛症。笔者受“异病同治”理论启迪,将少腹逐瘀汤用于金瘀不鸣而失音者,疗效满意,现简述如下,以求共研。祖国医学称失音为“喑”或“喉喑”。历代医家将失音症归纳为外感和内伤所致。外感属实,谓金实不鸣。内伤属虚,谓金破不鸣。但实践中尚有部分顽固性失音者属金瘀不鸣之范畴,以发声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声带息肉或小结节为多。见于(1)脾肾阴虚之体,素嗜寒凉酸敛之物,致寒瘀痹阻於肺。(2)肺胃蕴热,化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在临床上,常见各种痹证迁延不愈,正虚邪恋,瘀阻于络,津凝为痰,酿成痰瘀痹阻者屡见不鲜。笔者从1995年至今收治了32例病程长达5年以上的痰瘀痹阻型痹证患者,以桃红饮加味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与实验组(14.29%)相比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两组之间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化痰活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可靠,无显著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