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Cedemex对自然戒断吗啡依赖大鼠的内啡肽含量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7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下丘脑和垂体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伏隔核多巴胺的含量。结果(1)与停用吗啡组比较,Cedemex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升高下丘脑、垂体的β-EP水平(P〈0.05)。其中Cedemex中剂量分别升高的平均百分数为50%、印%;高剂量分别升高的平均百分数为55%、36%;(2)与停用吗啡组比较,Cedemex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吗啡戒断大鼠伏隔核的多巴胺水平(P〈0.05),降低的平均百分数分别为10%、17%。结论机体内啡肽和多巴胺的改变与吗啡依赖和戒断症状有关,Cedemex能够促进机体内啡肽和多巴胺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和戒断大鼠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含量变化,初步探讨海洛因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按剂量递增原则,给SD大鼠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确定成瘾后放射免疫法测定依赖租成断大鼠血浆、下丘脑内β-EP含量。结果海洛因依赖大鼠血液和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海洛因戒断大鼠血液和下丘脑β-EP含量较依赖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和戒断时大鼠血液及下丘脑β-EP含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干预及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草药制剂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用7 d时间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末次注射吗啡后,给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Cedemex,分别在4 h及治疗5 d后腹腔注射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记录1 h内戒断症状评分值及体重变化.结果:Cedemex高、低剂量组吗啡依赖大鼠经纳洛酮催促出现的戒断症状均显著减轻(P<0.05),同时能对抗吗啡依赖大鼠体重的下降.结论: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吗啡依赖大鼠镇痛及生殖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大鼠镇痛及生殖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戒断模型,观察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结状神经节和孤束核P物质(SP)以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结果:(1)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β-EP的含均较正常大鼠降低,而结状神经节和孤束核SP的含量升高;(2)吗啡依赖雌性大鼠血清FSH,E2,PR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雄性睾丸酮(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通过中药毓宫胶囊对肾阳虚型子宫发育不良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 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35 - 40d的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中药毓宫胶囊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及中药右归丸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结果中药毓宫胶囊大、中剂量组动物垂体、子宫湿重、子宫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 <0 .0 1 ) ;下丘脑β-EP含量测定中药毓宫胶囊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中药毓宫胶囊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去卵巢大鼠垂体、子宫湿重、子宫指数增加,从而促进子宫发育;肾阳虚型子宫发育不良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明显升高,毓宫胶囊可降低去势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改善肾阳虚症状。  相似文献   

6.
解毒脱瘾汤对吗啡依赖性大鼠镇痛及生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由黄连、生地、川乌、黄芪、党参、钩藤等16味中药组成的解毒脱瘾汤对吗啡依赖大鼠镇痛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戒断模型,观察解毒脱瘾汤对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结状神经节和孤束核P物质(SP)以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结果](1)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β-EP的含量均较正常大鼠降低,解毒脱瘾汤高剂量组可增高下丘脑β-EP的含量(P<0.01),解毒脱瘾汤中、高剂量组可增高血浆β-EP的含量(P<0.01);吗啡依赖大鼠状神经节和孤束核SP的含量升高,解毒脱瘾汤高剂量组可降低结状神经节和孤束核SP的含量(P<0.01或P<0.05)。(2)吗啡依赖雌性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解毒脱瘾汤中、高剂量组均可增高血清FSH、E2、PRL的含量(P<0.01或P<0.05);吗啡依赖大鼠睾丸酮(T)含量显著降低(P<0.01),解毒脱瘾汤中、高剂量组均可增高雄性大鼠血清T的含量(P<0.01),而对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H)、PR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解毒脱瘾汤可能通过改善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变化,消除其戒断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电击足底(FS)应激时,大鼠脑和垂体内β内啡肽(ir-β-EP)和神经降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NT)含量的变化。发现电击刺激2min后立即断头组,大鼠垂体内ir-β-EP含量减少非常显著,下丘脑内的含量则明显增加,而垂体和下丘脑内ir-NT的含量均明显增加。电击后20min组,大鼠垂体内ir-β-EP含量升高,下丘脑内的含量明显减少,而垂体和下丘脑内的ir-NT的含量均有减少。结果提示,电击应激时早期垂体可能释放ir-β-EP增加,而垂体和下丘脑可能释放ir-NT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毁损海洛因依赖大鼠伏隔核(NAc)对戒断症状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①海洛因依赖组(实验组)按逐日递增原则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首日每次剂量3 mg/kg,雌雄不拘,每日2次,连续9天皮下注射海洛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②毁损NAe:毁损电极插入NAc,通直流电进行毁损.实验组大鼠20只,分为实验I组(海洛因依赖组)和实验Ⅱ组(依赖后行NAc毁损),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20只分为对照I组(NAc未毁损组),对照Ⅱ组(NAc毁损组),每组10只.比较实验I组和实验Ⅱ组戒断症状的变化;③β-EP检测:实验I组、实验Ⅱ组、对照I组、对照Ⅱ组大鼠取躯干血置入抗凝试管中,混匀离心,放射免疫法测定4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比较各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戒断症状:毁损大鼠NAc后,除湿抖症状外,其他戒断症状均较毁损前减轻(P<0.01);②血浆β-EP:与对照I组比较,实验I组血浆β-EP水平下降,对照Ⅱ组血浆β-EP水平上升(P均<0.05);实验Ⅱ组血浆β-EP水平上升,与实验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毁损NAe后,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减轻;NAc参与β-EP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对海洛因成瘾戒断大鼠情绪及中央灰质(periaqueductal grey,PAG)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剂量递增方法,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简单随机抽样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成瘾组、戒断组、针刺组.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判断大鼠的情绪状态;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AG β-EP的表达;观察戒断后,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对戒断大鼠情绪和PAG β-EP表达影响.结果 海洛因成瘾戒断后大鼠各项焦虑指标:开臂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 ( OT%)、开臂进入次数占进臂总次数百分比(OE%)、探头次数[分别为(12.5±4.3)%,(17.1±6.7)%,(5.7±2.0)次]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8±8.7)%,(32.4±6.0)%,(12.2±4.0)次],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3,0.018,0.003),β-EP表达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206.1±23.1)高于对照组(186.2±15.3),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41);戒断组大鼠给予针刺后OT%、OE%、探头次数各项焦虑指标值[分别为(26.5±8.7)%,(31.8±7.7)%,(9.9±3.1)次]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920,0.816,0.122),β-EP表达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185.3±11.4)与对照组(186.2±15.3)比较亦差异无显著性( P =0.891).结论 针刺能减轻戒断大鼠的焦虑情绪且具有促进PAG内源性β-EP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改善戒断大鼠的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研究8周有氧游泳运动对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影响以及伏隔核中内阿片肽家族的变化.②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吗啡组(M)和运动吗啡组(EM).E组和EM组进行有氧游泳运动训练,M组和EM组建立吗啡精神依赖模型.测定下伏隔核中内阿片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与C相比,E组β-EP、L-EK水平显著升高,M组β-EP、L-EK水平显著降低,DynA显著升高;与M组比较,EM组β-EP、L-EK显著升高,DynA水平显著降低.④结论 伏隔核中内阿片肽递质系统水平的变化参与了运动逆转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吗啡戒断后不同时段焦虑小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变化,以及电针的作用效应。方法:按照逐日递增原则给予小鼠皮下注射吗啡,以纳洛酮催瘾,建立吗啡戒断后焦虑动物模型。电针“三阴交”穴,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β-EP的水平,荧光法检测5-HT和5-HIAA含量。结果:1.电针可明显提高吗啡戒断3天和5 d后焦虑小鼠下丘脑β-EP水平(P<0.05,或P<0.01);2.电针同时能降低吗啡戒断3 d和5 d后下丘脑5-HT含量(P<0.05)、降低5 d后5-HIAA(P<0.05)含量。结论:电针抗吗啡戒断后焦虑效应可能与其通过提高脑内内源性β-EP水平,从而下调焦虑小鼠5-HT的合成、释放及其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瑞康欣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下丘脑和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研究复方瑞康欣的戒毒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按剂量递增法sc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复方瑞康欣ig给药5 d后,经纳洛酮催瘾,观察戒断症状,并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下丘脑和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量.结果 复方瑞康欣低、高剂量组戒断症状的评分值均低于吗啡戒断组(P<0.01);复方瑞康欣能缓解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的体重丢失;复方瑞康欣高剂量组下丘脑NA、DA、5-HT递质水平比吗啡戒断组显著降低(P<0.05);在丘脑中NA、DA、5-HT和5-HIAA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瑞康欣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及降低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量,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复方瑞康欣的戒毒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大鼠游泳时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催产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OT)、精氨酸加压素样免疫活性物质(ir-AVP)和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的变化。游泳时,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的ir-O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下丘脑ir-AVP含量也增高,5min,15 min和20 min时显著增加,垂体内ir-AVP含量减少,血浆ir-AVP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下丘脑和血浆内ir-β-EP含量明显增加,垂体内ir-β-EP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游泳应激对大鼠下丘腑,垂体和血浆内OT、AVP和β-EP等神经肽的含量有明显影响。除OT含量增多对游泳不利以外,AVP和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对游泳应激有何影响,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RIA测大鼠在几种不同条件下,血浆、垂体和下丘脑中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P)的含量以观察其差异。结果显示:大鼠在近似常氧的高压氮氧中与在常压空气中暴露相比,垂体IR-β-EP含量显著较低。血浆IR-β-EP含量显著较高,但下丘脑IR-β-EP含量几乎没有差异;大鼠在高压氧中与在近似常氧的高压氮氧中暴露相比,垂体IR-β-EP含量亦显著较低,血浆IR-β-EP含量亦显著较高,下丘脑IR-β-EP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P>0.05)。动物发生惊厥时,上述变化更趋显著,下丘脑IR-β-EP含量亦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增高(P<0.05)。此外,还观察纳洛酮和β内啡肽(β-EP)抗血清对大鼠高压氧(HBO)露露时的惊厥始发时间(ITC)和严重程度(SOC)以及出舱时死亡率(MOS)的影响。结果提示:β-EP可能参与氧惊厥的发作过程,它可能是导致氧惊厥的内源性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疲劳安口服液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中医体劳、神劳法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给药14d,取下丘脑测β-E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疲劳安口服液大、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结论疲劳安口服液可降低模型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缓解应激反应,减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吗啡依赖猴快速脱毒过程中血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量的变化。方法吗啡依赖猴模型按剂量递增法(吗啡:0.6、1.2、1.8、2.4mg.kg-1.d-1)制备,除吗啡2.4mg.kg-1.d-1维持3周外,其余吗啡剂量均维持1周。吗啡依赖猴模型制成后,在全麻下分别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和用纳洛酮作为处理组进行脱毒,观察戒断症状并计算戒断症状分数。在脱毒的不同阶段取血和脑脊液,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β-内啡肽。结果吗啡依赖猴模型制备完成后,血和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的水平与模型制备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纳洛酮快速脱毒过程中,血和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水平迅速升高(P>0.05),在给纳洛酮后2h达到峰值;对照组在观察的72h内出现戒断症状,处理组脱毒后连续观察3个月无戒断症状。结论增加体内β-内啡肽水平可能是全麻下纳洛酮对吗啡依赖猴快速脱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戒毒片对动物吗啡依赖性及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作用。方法采用明暗箱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考察药物对吗啡成瘾小鼠药物依赖性的影响;注射吗啡成瘾及纳洛酮催促戒断的方法制作大小鼠成瘾戒断模型,研究药物对消除戒断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组小鼠在白箱停留时间延长;纳洛酮催促戒断模型组小鼠的焦虑症状明显加剧(P〈0.01);模型组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总平均分明显增加(P〈0.01),大鼠额叶皮质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明显增加,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经复方戒毒片治疗后,NE、5-HT含量下降,戒断症状减轻,β-EP含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复方戒毒片有减轻吗啡依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结合行为学观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吗啡依赖和戒断机理及丁丙诺啡对吗啡戒断的影响。方法 :观察吗啡戒断大鼠的戒断体征及条件性位置偏爱情况 ;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其垂体阿黑皮源 ( POM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停用吗啡后 ,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消失迟于戒断体征 ,吗啡依赖及戒断时垂体 POMC m RNA含量下降。结论 :垂体 POMC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精神依赖产生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应激大鼠β-内啡肽(β-EP)分泌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训练后期给予3周的冷刺激,测定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的含量.结果①经过3周的冷应激后,大鼠产生显著的身心变化,下丘脑和血清β-E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从而表明冷应激可使机体β-EP的合成和释放增多.②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含量显著下降;而对运动训练的大鼠施加冷刺激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以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最为明显.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内源性β-EP的释放,有效对抗大鼠机体对冷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分泌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寒凝血瘀模型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其对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和影响.方法 将大鼠置于0~1℃冰水中造成妇科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及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清E2、P、T、LH、FSH明显降低,下丘脑β-EP、5-HT、NA、DA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下丘脑分泌的神经介质β-EP、NA、DA、5-HT参与了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和寒凝血瘀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