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进小量青霉素递增法预防妊娠梅毒吉海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早期梅毒或TRUST滴度≥1:8的隐性梅毒孕妇分成2组进行预防性治疗并观察有无吉海反应的发生。结果 200例孕妇均完成了治疗,治疗组100例孕妇采用改进小量青霉素递增治疗,9例发生吉海反应,发生率为9%;对照组100例孕妇采用小量青霉素递增治疗,8例发生吉海应,发生率为8%;总共17例发生吉海反应,总发生率为8.5%(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预防吉海反应的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进小量青霉素递增法更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以及梅毒TRUST滴度对梅毒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共82例,其中26例终止妊娠,8例失访,48例完成随访。①根据结束妊娠前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未治疗组23例,记录各组妊娠结局情况。②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成TRUST滴度≤1∶4和TRUST滴度1∶4两组,TRUST滴度≤1∶4组患者29例,TRUST滴度1∶4组患者19例,统计各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梅毒6例(24.00%),无流产,死胎和死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4.00%(6/25);未治疗组流产2例(8.70%),死胎1例(4.35%),死产1例(4.35%),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52.1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达69.57%(16/23)。未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7例(24.14%)产生不良妊娠结局,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14例(73.68%)产生不良妊娠结局,滴度高的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滴度低的妊娠梅毒患者。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可预防新生儿先天梅毒,并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妊娠梅毒TRUST滴度的检测有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若妊娠梅毒TRUST滴度较高,宜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蛋白情况及其临床随访意义。方法对54例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别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IgM-WB),追踪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孕期治疗对孕妇TRUST阴转率并无影响。TP-IgM-WB经治疗后阴转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孕早期治疗后阴转率为35.19%,孕晚期治疗后全部阴转。TRUST低滴度(≤1:8)组TP-IgM平均阴转时间为(2.54±1.21)月,高滴度(≥1:16)组为(3.68±1.96)月,前者明显比后者短(t=5.94,P0.01)。所生新生儿均为足月活胎,未发现先天梅毒患儿。且TRUST滴度均低于或等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结论潜伏梅毒孕妇经规范驱梅治疗后能有效阻断胎传梅毒。检测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可初步推断潜伏梅毒孕妇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规范驱梅治疗后能快速阴转,有助于潜伏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学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驱梅治疗的方法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妊娠期合并梅毒孕妇,依据确诊梅毒及首次注射首剂青霉素治疗时间分为3组,其中在妊娠早期(孕周≤12周)24例为早孕组,妊娠中期(12周<孕周<29周)31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周≥29周)34例为晚孕组,给予规范苄星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围产儿预后。结果:早孕组及中孕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3%、19.35%,明显低于晚孕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孕妇根据初次检测RPR滴度不同分组,其中滴度≤1∶4者53例,滴度≥1∶8者36例,滴度≤1∶4者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滴度≥1∶8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2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分别为3.22%、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孕妇分娩新生儿RPR阳性率为20.83%,先天性梅毒患病率为0,中孕组分别为19.35%、3.23%,晚孕组分别为70.59%、26.47%,早孕组及中孕组RPR阳性率、先天性梅毒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驱梅治疗时机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密切相关,早期正规进行驱梅治疗能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3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为分娩前拒接受治疗或者未进行抗梅毒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完整规范化抗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TRUST高滴度≥1∶8、梅毒TRUST低滴度≤1∶4以及血清学TRUST阴性率、新生儿预后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足月分娩率及流产、死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正常新生儿比例、新生儿畸形、胎儿窘迫及围产儿死亡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新生儿TRUST高滴度≥1∶8、梅毒TRUST低滴度≤1∶4以及血清学TRUST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及时给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效及时的抗梅毒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对 145例经TPPA试验和 (或 )D F检查证实的早期梅毒治疗前后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 :145例早期梅毒治疗前TRUST阳性 135例 ,阳性率 93.1%。滴度达 1∶16以上的二期梅毒患者比例 ( 45 .8% )高于一期梅毒 ( 2 0 .6 % )和早期潜伏梅毒 ( 15 .4% ) ,提示二期梅毒血清学反应水平相对较高 ,TRUST滴度与病情活动性呈正相关。梅毒治疗后 1年内的血清阴转率 ,一期梅毒 ( 10 0 % )和早期潜伏梅毒 ( 88.9% )均高于二期梅毒 ( 76 .9% ) ,说明二期梅毒血清学阴转时间相对较长。TRUST具有简易、快速、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等特点 ,是临床筛查早期梅毒和了解其病情活动程度及判定疗效的快捷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治疗对新生儿血清学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68例孕期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期是否进行治疗干预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每组34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孕妇34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孕期低滴度血清固定治疗,未治疗组与对照组孕期不进行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情况,新生儿出生时TRUST滴度情况,新生儿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TRUST试验结果。比较三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新生儿出生时不同TRUST滴度者TPPA与TRUST转阴时间。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孕妇妊娠1、2、3个月及分娩时血清TRUST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个月时,未治疗组中有1例TRUST滴度从1︰1转为1︰2;治疗组中有1例由1︰4转为1︰2。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新生儿出生时TRUST滴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新生儿TRUST与TPPA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体重新生儿、死胎、自然流产及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出生时TRUST滴度1︰1、1︰2、1︰4的新生儿TPPA转阴时间均长于阴性者(P0.05)。治疗组出生时TRUST滴度1︰4的新生儿TPPA转阴时间短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孕期进行梅毒低滴度血清固定治疗对新生儿TPPA、TRUST阳性率及新生儿TRUST转阴时间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高TRUST滴度新生儿的TPPA转阴时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妊娠梅毒与先天梅毒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孕期干预治疗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发生先天梅毒的关系,为先天梅毒的干预及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将427例已分娩的妊娠梅毒产妇按干预治疗(319例)和未干预治疗(108例)分两组,比较二者先天梅毒发生情况;对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TRUST滴度进行随访18个月并比较分析。结果未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16.8%(18/106),干预组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0/319)。母亲生产时TRUST滴度与新生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4,P〈0.05);先天梅毒儿出生时滴度的高低与其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相关,且先天梅毒儿出生时TRUST滴度≥1:32时,更易出现具有皮肤粘膜损害、黄疸、蛙状腹等临床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而母亲梅毒分期与是否有典型的先天梅毒临床表现无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妊娠梅毒的筛查和干预治疗可有效阻断先天梅毒的传播,应高度关注疑似先天梅毒儿血清TRUST滴度继续升高的情况,将TRUST滴度≥1:32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南山区318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确诊并转诊慢性病防治院治疗随访的318例妊娠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干预治疗(247例)和未干预治疗(71例)分两组,比较两者的妊娠结局;对两组患者按照血清学滴度分析血清学与先天梅毒的关系。结果干预组分娩99.19%正常新生儿,明显高于未干预组(46.48%);干预组孕妇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为0.40%,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的11.27%和33.80%;干预组未发现先天梅毒儿,未干预组分娩先天梅毒儿8.45%(P=0.000),其中,产前未接受规则治疗的血清学滴度1:8的患者,分娩先天梅毒儿发生率高达33.33%(P=0.002)。6例先天梅毒经治疗,临床症状1个月内消失;287例疑似先天梅毒儿接受预防性治疗后TRUST及TPPA滴度均在7月龄内转阴。结论母亲未经干预且血清学滴度1:8时发生梅毒垂直感染的机率更高,妊娠梅毒经过规则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母亲经过干预的新生儿血清学均于7个月内转阴,预防性治疗方案亟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孕期内和妊娠前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的不同影响。【方法】将梅毒孕妇按其发现和治疗时间是在妊娠期内还是妊娠期前分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观察Ⅰ组是在妊娠时发现梅毒进行正规的青霉素抗梅毒治疗,观察Ⅱ组是已接受正规青霉素治疗后才怀孕。【结果】观察Ⅰ组165例中。9例Ⅰ期梅毒患者治疗均成功分娩产出活婴,14例Ⅱ期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1例,142例潜伏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36例;各期梅毒患者总的治疗成功率94.5%(156/165)。观察Ⅰ组经过足量治疗后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0.6%(34/165),其中6例患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高于母亲的4倍;观察Ⅱ组174例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87%(5/174),但RPR滴度均低于母亲;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6.16,P〈0.005)。观察Ⅰ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3.64%(6/165),给予青霉素驱梅治疗,跟踪随访2年先天梅毒均治愈;观察Ⅱ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57%(1/174),跟踪随访2年RPR滴度均阴转。差异有显著性C庠3.93,P〈0.05)。【结论】妊娠梅毒不良结局高于妊娠前进行驱梅治疗的孕妇,对女性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和对梅毒孕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其所分娩新生儿发生先天梅毒。  相似文献   

11.
潜伏期妊娠梅毒168例临床及母婴传播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潜伏期妊娠梅毒的临床预后及不同驱梅治疗时机胎传梅毒的发生.方法:总结168例潜伏期妊娠的梅毒妊娠不良结局,根据驱梅治疗时机分为早、中孕治疗组和晚孕、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结果:168例患者中,宫外孕20例(11.9%),自然流产10例(5.95%),死胎死产5例(2.98%),人工流产或引产1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与其配偶梅毒血清学试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0例梅毒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及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试验,根据孕妇TRUST滴度高低不同,分析其与配偶TRUST和TPPA阳性率的关系。结果400例梅毒孕妇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其配偶TRUST试验阳性96例,TPPA阳性99例。而TRUST滴度高于1:16的孕妇其配偶TRUST、TPPA检测阳性率(48.28%、51.72%)高于滴度为1:8~1:16(29.82%、31.58%)以及滴度≤1:4(21.74%、22.07%)的梅毒孕妇配偶,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度1:8~1:16、滴度≤1: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妊娠梅毒普查,追踪检测其配偶情况,可有效降低梅毒发病率。TRUST滴度超过1:16的产妇其配偶感染率明显增加,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经TRUST初筛和TPHA阳性确诊的178例早期梅毒患者(包括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38例、早期潜伏梅毒128例)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67例,对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多西环素治疗11例,于最后一次治疗后3、6、9、12、18及24个月复诊,分别做TRUST定性和定量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梅毒分期及TRUST初始滴度对血清学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为52.25%,苄星青霉素组和多西环素组TRUST转阴率分别为52.69%和45.45%,不同治疗方案TRUST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91.67%、60.53%、46.09%,不同梅毒分期TRUST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TRUST滴度≤1∶8组和滴度>1∶8组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78.05%和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疗效肯定,多西环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替代药物;一期梅毒TRUST比早期潜伏梅毒转阴快,治疗前TRUST滴度越高,转阴时间越长,应加强对梅毒患者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断和治疗的梅毒患者129例,采用TRUST、TP—ELISA、TPPA,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在3种方法检测的129例梅毒患者中,TRUST法检测阳性92例,阳性率为71.37%;TP—ELISA法检测阳性112例,阳性率为86.82%:TPPA法检测阳性129例,阳性率为100%。3种方法检测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行大量人员的高危人群梅毒筛查时宜采用TP—ELISA检测方法;对TRUST和TP—ELISA等初筛阳性以及潜伏期梅毒和一些非螺旋体试验阴性又高度怀疑为梅毒患者的确认试验采用TRUST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梁西岚 《河北医学》2011,17(6):785-78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113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全疗程治疗组(64例)和未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分娩率90.62%,而未治疗组仅为69.39%(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4.69%及4.69%,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0.41%及10.20%(P〈0.01);治疗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者占76.56%,而未治疗组仅占16.93%(P〈0.01)。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孕妇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就诊的24 964例孕妇同时采用ELISA、TPPA和TRUST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4 964例孕妇标本中ELI-SA阳性180例,TPPA阳性178例,TRUST阳性74例。新感染患者74例,既往感染的患者104例,患者阳性率为0.71%;TPPA和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κ=0.972),在45例一期梅毒患者中,阳性符合率为97.78%,23例二期梅毒患者阳性符合率为95.65%,在6例三期梅毒患者中,阳性符合率为100.00%;TPPA和TRUST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κ=0.476),在一期梅毒中的阳性符合率为71.11%,在二期梅毒中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0%,在三期梅毒中的阳性符合率为66.67%。结论对于孕妇梅毒筛查,可先用ELISA方法进行筛查,提高初检结果的检出率,阳性结果通过TPPA确诊,用TRUST试验观察疗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梅毒阳性孕妇及其配偶/性伴梅毒感染状况,积极进行干预,避免胎传梅毒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9-2016年通过海南省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进行免费筛查后确诊为梅毒的685例梅毒孕妇及其配偶/性伴血清,进行梅毒血清学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根据孕妇TRUST滴度高低不同,分析与其配偶/性伴TRUST和TPPA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685例梅毒孕妇梅毒血清学TRUST和TPPA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TRUST滴度为1∶1~1∶256,其中≤1∶4有461例,1∶8~1∶32有165例,≥1∶64有59例。其配偶/性伴TRUST和TPPA试验阳性率分别为31.24%和37.37%,且随着孕妇梅毒TRUST滴度越高,配偶/性伴的TRUST和TPPA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特别当孕妇TRUST滴度≥1∶16时,其配偶感染梅毒的机率≥50%;2009-2016年,发现妊娠梅毒的阳性数增高,但其配偶阳性率却逐年降低,其TRUST和TPPA的阳性率从60.00%和66.67%下降为23.45%和28.28%。结论 加强对梅毒阳性孕妇及其配偶/性伴的梅毒知识宣传和监测工作,及时追踪检测其配偶情况,可有效阻断了孕妇与其配偶/性伴间梅毒的传播,对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婴儿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孕前采用中药治疗的(32例)育龄期梅毒血清固定女患者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同期56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根据孕期是否规范治疗分为青霉素治疗组(31例)和未治疗组(25例)。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定期随访母婴的血清结果。结果妊娠结局:中药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0.63%,早产发生率为3.13%,不良结局(自然流产和死胎死产)发生率为6.25%青霉素治疗组分别为90.32%、6.45%和3.22%;未治疗组分别为88%、4%和8%;三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预后:中药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占96.67%、早产儿占3.33%、先天梅毒为0;青霉素治疗组分别为93.33%、6.67%和0;未治疗组分别95.65%、4.34%和0。三组新生儿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血清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TRUST滴度持续上升,且滴度均〈母亲TRUST滴度的4倍;TRUST在3-6个月内均逐渐阴转,TPPA在6-12个月内均逐渐阴转;所有婴儿的19S-IgM-TPPA(-)。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前给予中药治疗对妊娠结局无影响,定期随访是评估母婴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