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4 420例LC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 4 420例中实施4 332例LC,中转开腹88例,中转率2%;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钛夹误夹胆总管2例,迷走胆管漏2例,肝右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2例,钛夹致胆囊管坏死穿孔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高度责任感是保障LC手术安全的前提,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泰州市人民医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施行的3 000例LC中,出现的非肝外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并发症进行分析.共有9例发生胆漏,5例为急诊手术病例,4例为择期手术病例.5例为迷走胆管胆漏,4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引起的胆漏,其中有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迷走胆管胆漏,均在术后B超引导下穿刺,细管引流;4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例开腹手术重新结扎胆囊管,2例行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 结果 9例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管夹闭不满意,以及迷走胆管胆漏.预防胆漏主要是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迷走胆管.多数迷走胆管胆漏可在B超引导下局部引流.不能排除胆管损伤者,应及时剖腹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李政安  张晓弟 《医学信息》2002,15(9):569-57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991.01-2000.12间收治的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胆囊切除引起21例(75%),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6例(21.4%),其它腹部手术引起1例(3.6%)。其中急诊手术损伤15例(53.6%),LC损伤4例(14.3%)。胆管损伤类型:肝(胆)总管横断5例(17.8%),胆总管结扎4例(LC钛夹夹闭2例,占14.3%),肝(胆)管侧壁损伤15例(53.6%),损伤情况不明4例(14.3%)。28例患者共施行52次手术,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行胆道修复5例,术后早期发现胆管损伤行胆道修复或引流11例。末次手术施行胆肠吻合术22例,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11例,肝门胆管成形空肠Roux-Y吻合5例,左、右肝管整形空肠Roux-Y吻合2例,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优良率87%。结论:①危险的病理、危险的解剖和危险的手术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②根据胆管损伤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祖明  李果生 《医学信息》2005,18(10):1352-135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463例LC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胆管损伤5例,全组均行剖腹探查,4例行一期修补及引流术,一例行胆管引流术。结果死亡一例。治愈4例,随访1-6年,无胆管梗阻症状。结论重视LC胆管损伤的预防,正确解剖Calot三角、灵活应用手术技巧、适当放宽中转手术的指征,可降低L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对策及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对策和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6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59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e,LC)35例,Ⅰ型31例,Ⅱ型4例。未完成LC 24例,其中发生肝胆管损伤8例(Ⅰ型6例,Ⅱ型2例),随访2年,预后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MSI型、部分Ⅱ型是可行的、安全的,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Mirizzi综合征的术中确诊和分型的判断。避免胆管损伤的关键是术中正确辨认出肝总管。  相似文献   

6.
董国海  田大广  袁岚 《医学信息》2006,19(8):1394-139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1450例。结果 胆管损伤3例(0.21%);胆漏2例(0.14%);气腹针穿刺致大网膜出血1例(0.07%),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转开腹止血术2例(0.14%);肠管损伤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0.21%);皮下气肿6例(0.41%);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17例(1.17%)。结论 严格的培训和规范的手术程序,掌握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预防方法可大大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97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100例行LC治疗(LC组),50例采用传统OC治疗(O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LC组短于OC组[(40.50±6.21)min vs(62.35±13.52)min];术中出血量LC组少于OC组[(15.84±10.65)m L vs(68.86±15.61)m L];疼痛VAS评分LC组低于OC组[(2.26±1.10)分vs(6.03±1.83)分];下床活动时间LC组少于OC组[(13.58±6.65)h vs(24.27±10.36)h];LC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0.05±4.96)h vs(30.86±7.33)h]及住院时间[(4.56±1.39)d vs(7.56±2.29)d]均小于O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胆管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1%。OC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胆管损伤及腹腔感染分别为1例、2例、2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12%。3例(两组)胆管损伤的部位均为胆囊,原因为部分胆囊水肿明显,胆囊壁张力过大,以致于手术时损伤胆囊。结论 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避免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从1996年5月至2005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3000例.其中男性1 876例,女性1 124例,年龄23~91岁.胆囊息肉920例,慢性胆囊炎并结石1 743例,急性胆囊炎256例,胆囊中占位病变81例.病程1天~28年,既往有手术史15例,术前均经2次B超或B超+CT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愈,无死亡.手术时间15~10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2~500 ml,平均35 ml;术后无并发症者住院时间2~5 d,有并发症者住院7天~6个月. 结果 共处理并发症27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13例,保守治疗10例,再次手术2例,介入治疗2例.包括胆管横断损伤6例(发生率为0.20%),术中及时发现并转开腹手术行胆管对端吻合T管引流术;胆囊动脉出血转开腹手术止血7例(发生率为0.23%);胆瘘10例(发生率为0.33%),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术后腹腔反复感染1例(发生率为0.03%),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再次手术证实为胆囊结石遗留在胆囊窝引起;术后黄疸3例(发生率为0.10%),其中1例为反复腹腔感染引起,行胆肠吻合术,另2例为术中损伤胆总管中转开腹手术行T管引流术后T管过早脱落或拔除,行DSA下PTC后,胆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愈率100%. 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熟练规范的操作可大大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 tectomy,LC)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2004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全麻下行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 结果 93.1%(202例)成功完成LC,4.6%(10例)中转开腹,5例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后治愈。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手术并发症。术后根据手术操作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术后住院2~12d,平均4.5d。193例术后随访半年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 在急性胆囊炎的病例中采用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较高、容易掌握,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患者,值得提倡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闫杰  陈伟 《医学信息》2008,21(3):234-235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治疗。结果4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并立即修复,其中3例手术治愈,8例实施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2例胆肠吻合后狭窄再次手术治愈,1例死亡(死于胆汁性肝硬化)。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麻醉和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共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3例、胰漏9例、腹腔出血4例、胆漏4例、胃排空障碍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积液1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1.5%(27/65)。患者PD术后1个月内死亡5例,病死率7.7%(5/6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P<0.05);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400 ml和胰腺质软;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360 min、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P<0.05)。结论 老年并非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禁忌,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32例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胆囊切除的一种常规手术方式。因腹腔镜视野的独特性和操作上的间接性,后三角入路已成为胆囊切除术中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并发症较高仍是阻碍LC开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以胆管损伤最为常见。如何快速有效地经过后胆囊三角入路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且避免胆管损伤就成为LC术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158例应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颈内中心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59%,其中局部出血、血肿5例(3.16%),误穿动脉3例(1.90%),局部红肿感染2例(1.27%),心律失常1例(0.63%)、气胸1例(0.63%)。结论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缪兴全  孙万林 《医学信息》2006,19(12):2230-223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LC中转开腹9例。结果 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区严重粘连4例,胆囊管未夹闭1例,手术野出血2例,副肝管损伤1例,怀疑胆囊癌变1例。结论 适当放宽LC中转开腹的指征,把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降低L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指针及处理技巧。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无选择性实施的2650例LC中转开腹手术的4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术中转开腹率为1.7%,其中胆总管损伤2例,右肝管损伤4例,术中出血8例,致密粘连\解剖不清30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经及时术中转开腹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2 d。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针,提高术者操作技巧,术前把握手术时机,术中预防胆管损伤、及时有效止血是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010年12月实施高难度LC 3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2.88%),其中胆管损伤3例,胆漏2例,腹腔出血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道损伤的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采用以Rouviere's沟或线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对440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人无一例发生胆道损伤及手术死亡。13例中转开腹(2.9%)。4例术后胆漏(0.8%),其中2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9天治愈;1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二次治愈;1例经十二指肠内镜鼻胆管引流8天治愈。2例术后腹腔出血再次腹腔镜探查结扎止血而愈。1例因呼吸道并发症于术后一个月死亡。4次胆漏病人术后随访3-6个月无胆道遗留症状。结论 以Rouviere's沟或线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减少胆道损伤的几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739例胆囊疾病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发生胆管损伤5例(0.68%),其中胆管穿洞性损伤1例,副肝管损伤1例,电灼伤致胆管缺损1例,胆管横断伤2例。1例穿洞伤行开腹侧壁修补,T管支撑引流,恢复良好;1例副肝管损伤行开腹副肝管结扎,T管引流治愈;胆管缺损1例及胆管横断2例行肝门空肠围套式吻合,2例效果良好,1例发生胆管狭窄,予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正规手术操作技术。发生胆管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LC+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LC+LCBDE组和LC+EST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Oddis括约肌损伤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1.52±25.71)min、住院时间(8.13±2.35)d、并发症发生率(15.38%)、Oddis括约肌损伤发生率(3.85%)均低于LC+EST组的(167.12±35.24)min、(10.37±3.25)d、48.07%、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和LC+EST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微创手段,LC+LCBDE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同时能保护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隆昌县中医院10年来开展LC 24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结果 胆道损伤6例,胆道损伤发生率0.25%.结论 规范腔镜医师培训,提高腔镜操作技术,严把手术质量关,避免盲目自信,重视解剖变异、病理性异常的术式选择,中转手术是预防胆道损伤的关键,胆管损伤后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