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胃癌细胞形态及体外侵袭、移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M0)中筛选获得高侵袭转移亚株(MH)。以脂质体介导将Tiam 1 ASODN转染至MH细胞中,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骨架蛋白染色、扫描电镜技术及Boyden小室法分别观察转染与未转染MH细胞在形态学及体外侵袭、移行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0.43μmol/L Tiam 1 ASODN转染可特异性抑制胃癌MH细胞中Tiam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Tiam 1 ASODN转染MH细胞较未转染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转染MH细胞较未转染MH细胞膜表面突起及伪足变稀疏或缩短、细胞骨架结构紊乱程度降低、斑点状肌动蛋白小体减少。结论特异性ASODN转染可有效抑制Tiam 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削弱其体外侵袭、移行能力,这可能是通过调整胃癌细胞骨架结构重组、降低其变形、游走能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析充分性、微炎症和残存肾功能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4例入选。检测指标包括(1)整体营养状况:使用MQSGA评估表并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Hb、Alb。(2)人体指数学测定。(3)血液透析充分性:测定血清iPTH、β2-MG、BUN并计算Kt/V、nPCR。(4)残存肾功能:测量患者24h尿量。(5)微炎症:测定血清CRP、IL-6、TNF-α。结果(1)Kt/V、iPTH、β2-MG分别与测量握力(HGS)、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无骨上臂肌肉面积(AMA)、Alb、Hb、nPCR、IGF-1相结合,MQSGA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和回归关系。(2)残存尿量在血透第1年内,与HGS、肱三头肌皮褶(TSF)、MAMC、Alb、nPCR、IGF-1呈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3)IL-6、TNF-α、CRP分别与HGS、MAMC、AMA、Alb、TSF、Hb、nPCR、IGF-1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和回归关系。(4)影响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分别是Kt/V、iPTH、IL-6、TNF—α、β2-MG、残存尿量,其中Kt/V、iFFH、IL-6、TNF—α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中小分子毒素的透析不充分,微炎症可能是患者营养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残存肾功能可能在透析第1年内对营养状况有显著影响。在上述诸因素中。Kt/V、iPTH、IL-6、TNF-α是影响营养状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恶性高热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分析我国大陆恶性高热(MH)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78年1月至2004年3月报道的MH病例34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我国大陆报道的MH病例以青少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集中在口腔科手术(尤其是唇腭裂修补术)、骨科手术和小儿外科手术(尤其是先天畸形矫治术),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高碳酸血症、体温急剧升高和骨骼肌僵直等。诊断上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尚未建立骨骼肌体外收缩试验方法,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缺乏特效药物(丹曲林)。结论 近几年我国大陆MH病例逐渐增加,应加强对MH发病机制的研究,尽快建立MH的实验诊断标准,增强预防、诊断和治疗MH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与药物和遗传相关的骨骼肌代谢紊乱状态,多表现为吸入强效全身麻醉药(氟烷、恩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及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后诱发的骨骼肌高代谢综合征,少数人也可因剧烈运动和发热而诱发。MH的典型表现为与骨骼肌高代谢相关的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二氧化碳排出增多、机体耗氧增加、酸中毒、肌肉强直及横纹肌溶解等[1-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动脉水平以下阻断腹主动脉所致的下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变。方法10例接受肾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切除重建术的患者,分别在腹主动脉钳夹阻断前即刻(基础值)和开放后30min(缺血/再灌注后)两个时间点,从右下肢和左上肢各取一肌肉活检标本,采用实时PCR方法,测定标本中血管紧张素原(AGT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1(AT1)以及白介素-6(IL-6)各物质的mRNA量,以确定上述物质在缺血/再灌注前后表达的改变。分别在诱导后及术后6h、12h、24h和48h抽取各患者的静脉血标本,以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浆IL-6水平。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下肢肌肉在缺血/再灌注后出现AGTN、ACE、ATl以及IL一6各mRNA表达增加(P〈0.05),而上肢肌肉标本中未检出上述改变。与诱导后测得的血浆IL-6基础值相比,术后6h即有血浆IL-6水平的显著升高(P〈0.05),术后12h升达峰值(P〈0.05),然后逐渐回落,至术后48h回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RAS参与了肾下腹主动脉阻断后下肢肌肉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下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为AAA术后血浆IL-6水平增高以及与此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方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以及清扫范围的合理选择。方法同顾性分析近4年多米收治的457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甲状腺双侧全切加颈深(Ⅲ+Ⅳ区)组技巾央(Ⅵ区)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颈部淋巴结总转移发生率为63.67%(291/457),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9.08%(270/457),颈深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9.76%(136/457)。当癌肿直径〉1cm或癌肿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肌肉时各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全组无手术或住院期间死亡。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为巾央组淋巴结,其次为颈深组(Ⅲ+Ⅳ区)的淋巴结,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双侧中央组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cm或癌肿突破甲状腺包膜和/或侵犯肌肉时宜同时,清扫同侧的颈深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淋巴细胞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胃癌细胞形体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MH)中筛选获得高侵袭转移亚株(MH)。以脂质体介导将Tiam1ASODN转染至Mn细胞中,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Ti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HE染色、细胞骨架蛋白染色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转染与未转染M。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的不同。结果与未转染组相比,应用0.43μmol/LTiam1ASODN转染可特异性抑制胃癌M。细胞中Ti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转染Mn细胞的膜表面突起及伪足变稀疏或缩短,细胞骨架结构紊乱程度降低,斑点状肌动蛋白小体减少。结论特异性ASODN转染可有效抑制Tiam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胃癌细胞形体重塑,这可能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拟诊为NGU患者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并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30例患者中支原体总阳性率38.6%,以UU(30%)感染为主,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MH和UU+MH对药物的敏感性最高者依次为阿奇霉素和美满霉素,uu对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罗红霉素耐药性高,MH及uu+MH则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性高。结论:uu成为本地区NGU的主要病原体,治疗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首选阿奇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9.
862例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长期应用他克莫司(FK506)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选取1997至2005年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FK506的患者862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18例,成人组(≥18岁,≤60岁)692例,高龄组(〉60岁)152例;根据术前是否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64例)和非糖尿病组(698例),比较各组间1、3、5年的人/肾存活率、排斥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2)选择上述应用FK506的糖尿病患者164例(FK506组),另选同期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的糖尿病患者126例(CsA组),比较两组1年内高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的应用情况。结果 (1)儿童组、成人组和高龄组的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3.8/93.8、98.8/97.2和97.8/95.7;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1.7/83.3、96.5/87.3和94.7/93.3;儿童组1、3年人/肾存活率略低于成人组和高龄组,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有3例患者均带肾存活超过5年,成人组和高龄组的5年人/肾存活率(%)为87.5/84.4和90.4/85.7。糖尿病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5/94.4、91.5/84.1和88.2/82.4,非糖尿病组为98.2/97.3、97.1/89.1和89.7/8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2例患者的1、3、5年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9%、12.69%和16.07%;3、5年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5%和12.5%。FK506的毒副作用有肝功能损害、肾中毒、感染等,其发病率分别为7.54%、5.33%和12.41%,神经、精神毒性和脱发的发生率为15.89%和4.76%。非糖尿病组的糖代谢紊乱发生率为16.7%。(2)FK506组术后1个月有112例(68.3%)使用胰岛素,平均剂量为32.72IU/d,术后1年有63例(38.4%)使用胰岛素,平均剂量为13.46IU/d;CsA组术后1个月有78例(61.9%)使用胰岛素,平均剂量为29.08IU/d,术后1年有40例(31.79/)使用胰岛素,平均剂量为12.29IU/d。结论 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FK506可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移植肾存活率。FK506是一种安会有效的基础免疫抑制剂,也适用于儿童和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麻醉恢复室内(PACU)患者肌肉松弛作用恢复不全可能影响其肺和上呼吸道的功能,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评估和定量分析PACU内发生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CREs)患者残余肌肉松弛作用的严重程度。方法资料收集持续1年。根据事先定义的CRE,PACU的护士在患者入室15分钟内评估是否存在CRE。应用肌肉加速度描记图评估这些患者的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值(病例组)。同时记录对照组的TOF值,对照组亦为全身麻醉,且其年龄、性别以及手术过程与病例组配对。结果1年内有7459例患者接受全身麻醉,61例发生CRE。其中42例有与其配对的对照组,且能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常见的CRE是严重低氧血症(22例,52.4%)以及上呼吸道梗阻(15例,35.7%)。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手术前或手术中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病例组平均TOF值(±SD)是0.62(±0.20),73.8%的病例TOF值〈0.70。相反,对照组平均TOF值(±SD)是0.98(±0.07)(差值-0.36,95%可信区间是-0.43=0.30,P〈0.0001),并且没有患者TOF值〈0.70(95%可信区间是59%-85%,P〈0.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在CREs患者中严重的残余肌肉松弛作用的影响很大。研究结果提示,肌肉松弛作用恢复不全是PACU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6岁,因反复乏力、关节肌肉疼痛6年,水肿5年,加重3个月伴咳嗽、咯痰1个月于1999年1月11日入院。 患者于1992年12月饮用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水样便,无腹痛及血便,双下肢小腿内侧点片状红斑疹,无痛痒,压之不退色,分批出现,并有乏力,低热(37.5℃)、四肢关节肌肉疼痛。停饮牛奶后消化道症状可消失,但其它症状无改善。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Hb)67 g/L,白细胞 7. 2 x109/L,血小板4. 1x 109/L;尿蛋白+++,红细胞1~3个/HP,尿蛋白定量1.…  相似文献   

12.
琥珀胆碱诱导时,肌纤维成束收缩和颤搐增强作用可产生某些不良后果。我们预先静注小剂量泮库溴铵,用加速度仪观察其制颤效果和对琥珀胆碱神经肌肉阻滞效应的影响。选择乳腺或腹部择期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临床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术前45分肌注哌替啶(1mg/kg)和阿托品(0.01mg/kg)。麻醉诱导均先静注芬太尼2~3ug/kg和2%硫喷妥钠2~3mg/kg,继之连续滴注1%硫喷妥钠溶液,患者入睡后启动加速度仪。临床组和对照组分别静注伴库澳铰(0.01mg/kg)或生理盐水(2ml)。3分后在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1,Tiaml)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同时观察胃癌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M0)中筛选获得高(MH)、低(ML)黏附亚株。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aml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以Boyden小室法测定M0、ML、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l表达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苏木精-伊红及细胞骨架蛋白染色、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胃癌细胞形态。结果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及Tiaml表达均强于M0、ML细胞(P〈0.05),且Tiaml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r=0.997和1.000);同时与M0、ML相比,MH胞体伸展,表面突起增多,片状伪足宽厚,丝状伪足细长而密集,异型性明显,且细胞骨架结构较紊乱,斑点状肌动蛋白小体增多。但M0、ML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ml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这或许是通过调整胃癌细胞骨架结构重组,增强其变形、游走能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层面解剖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APP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结合层面解剖技术的TAPP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血清肿、膀胱表面血管损伤、腹膜损伤和复发)以及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整体健康(GH)、活力状况(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5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膀胱表面血管损伤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肿、腹膜破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PF、RP、BP、GH、VT、SF、RE以及MH等8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层面解剖技术结合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健侧颈7移位术后的远期功能随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随访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移位术后远期功能恢复的情况,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 对28例行健侧颈,移位术的全臂丛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其中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20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18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2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2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1例。随访内容: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电生理表现、双侧肢体协同活动和颈,神经根切断后对健侧肢体功能影响等情况。结果 术后28例患者远期随访发现,健侧肢体功能均无障碍。1.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屈腕、指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10例(10/20),屈腕肌肌力达M3或以上者12例(12/20),屈指肌肌力达M1或以上者9例(9/20);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者10例(10/20)。2.健侧颈7移位于肌皮神经:屈肘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2例(2/2),屈肘肌肌力均达M3以上;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S3或以上者l例(1/2)。3.健侧颈7移位于桡神经:伸腕、指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1例(1/3),伸腕肌力达M3或以上者2例(2/3),伸指肌力达M3或以上者1例(1/3);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者2例(2/3)。4.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屈腕肌肌力达M3或以上者2例(2/2),屈指肌肌力达M3或以上者1例(1/2);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均为S2。而桡神经支配区伸腕、指肌力仅为M2和‰,感觉均为S1。5.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1例,其电生理均呈单纯相,屈腕肌和肱二头肌肌力均已达M3。28例中能自主活动患肢者仅为6例(6/28),22例需靠健侧肢体带动以活动患肢。结论 健侧颈,移位术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理想术式,分期手术效果更好。如需同时修复2根神经,则应选择相互无拮抗作用的受体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刺激间隔对全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脊髓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氯化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持续输注异丙酚5mg·kg^-1·h^-1、芬太尼1μg·kg^-1·h^-1维持麻醉至试验结束。在麻醉前、后分别记录2、5、10ms(分别为500、200、100Hz)刺激间隔下4次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麻醉前:与2ms相比,5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In8和5In8相比,10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麻醉后:与2ms相比,5、10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与5ms相比,10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麻醉前、后各刺激间隔下CMA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s刺激间隔下2例患者未记录到CMAP,10ms刺激间隔下4例患者未记录到CMAP。结论 采用2ms刺激间隔下对全麻患者4次经颅磁刺激可在靶肌肉上记录到最大的CMAP波幅,更适用于全麻患者术中施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可有效对抗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运动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增加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微创的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和处理原则。方法 对我院2004年5月~2006年3月所进行的149例mPCNL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并发症有感染20.1%(30/149)、出血10.1%(15/149)、肾盂破裂5.4%(8/149)、肾造瘘管脱落2%(3/149)、其他脏器损伤0,6%(1/149),经过对症治疗与处理,结果满意。结论 mPCN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预防和处理的关键为合理选择患者、操作轻柔、严密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性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对102例肿瘤患者共157个实质性肿块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肿块直径1~20cm,平均4.03cm。结果 肿块直径小于5cm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83.5%(91/109),大于5cm为35.4%(17/48)。射频后多数肺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胰腺癌组中40%(4/10)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经皮穿刺组无中转手术,无皮肤烧伤,无气胸。肝脏射频术中有13.4%(11/82)出现疼痛和6.1%(5/82)出现恶心;术后9.7%(8/82)出现黄疸;23.2%(19/82)出现发热;3.7%(3/82)出现胸腔积液;1.2%(1/82)出现胆漏。肺癌射频术中14.3%(1/7)出现疼痛,术后14.3%(1/7)出现皮下气肿。胰腺射频20%(2/10)并发胰漏;70%(7/10)出现血淀粉酶升高;20%(2/10)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质肿瘤有效、适应证广且安全,但胰腺射频应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松剂阿曲库铵对面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慢性中耳炎须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20例,全麻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利多卡因0.5—1mg/kg,丙泊酚2mglkg,氯化琥珀胆碱1.5mg/kg依次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行右手拇内收肌肌松监测,用Medtronic多功能神经监测仪行面神经功能监测。术中刺激面神经引出面肌收缩肌电图之前不用肌松剂,而以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注维持麻醉。记录神经肌肉接头完全不被阻滞时的刺激电流阈值,术中刺激面神经成功引出面肌收缩肌电图信号之后,再给予阿曲库铵0.5mg/kg,神经肌肉接头达100%阻滞后再次刺激面神经,记录能够引出肌电图信号的刺激电流闷值。结果术中给予阿曲库铵前后均能维持患者麻醉平稳,安静不动;阿曲库钱应用后达到100%神经肌肉接头阻滞时,刺激面神经时面部肌肉收缩的肌电图信号依然能够引出,但刺激电流阈值从(0.224-0.09)mA增大至(0.394-0.17)mA(t=-8+643,P=0.000)。结论阿曲库铵应用后周围神经肌肉阻滞达100%时依然可以进行面神经监测,但刺激电流阌值显著增大;可以在不用肌松剂的情况下,只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维持乳突根治手术的麻醉平稳。  相似文献   

20.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罕见的与药物和遗传相关的骨骼肌代谢紊乱状态,多在使用全身吸入性麻醉药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以及剧烈运动后诱发[1],可发生于麻醉中的任何时间及术后早期,以麻醉后1 h内多见[2],出现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肌肉强直、横纹肌溶解、高热、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国内也有氯胺酮[3,4]、利多卡因[5]、氟哌啶醇[6]、氯氮平[7]等诱发恶性高热的报道.我科近期收治1例少见的静脉全麻诱发恶性高热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复习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