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9%,对照组有效率72.0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 CRP、PAI-1、MMP-2、IL-6、PAGM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PAI-1、MMP-2和PAGM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稳定患者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及内皮素(ET)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血浆NO浓度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来评价其对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下称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脉灵方对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冠脉灵方),治疗周期为4周。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的变化以及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3.33%,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6.6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1、TXB2均降低,6-keto-PGF1和NO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ET-1、NO、TXB2和6-keto-PGF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灵方能改善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香舒心胶囊对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158例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77例,两组均采用最佳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降香舒心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胶囊(4粒/次,3次/d)。治疗疗程均为8周。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中医证候以及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82%,68.83%,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8.76%,66.23%;两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各单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vWF降低,NO,FMD均升高(P<0.01))。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SOD和MDA水平无变化。结论:降香舒心胶囊能改善气滞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6例UP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 脑心通组,观察治疗3月前后血清ET、NO、hs-CRP,并利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脑心通组血清ET、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水平,升高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取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3年3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颈动脉彩超结果、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情况及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8周后心电图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 <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神疲、乏力、气短、脉络瘀血、疼痛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博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SPV)、T波倒置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ST段下移导联数、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大多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发生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和不完全堵塞性血栓形成,严重阻塞血管腔,影响血流所引起。他汀类药物已证明不仅改善血脂代谢而且具有消除炎症,稳定斑块,迅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等多向性效应。因此,当前主张在UA患者中越早应用他汀类药物越好。我们在UA的早期应用血脂康,探讨血脂康在UA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丹参滴丸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治疗前后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浓度及血脂下降,血清N0及N0S水平均升高,但通心络胶囊治疗组血浆ET浓度明显低于丹参滴丸治疗组(P<0.05),NO及NOS水平则高于丹参滴丸治疗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降低ET,升高N0、N0S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降糖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2型T2DM合并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糖保心丸,6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检测治疗前后血脂、炎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观察组中未发现与降糖保心丸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降糖保心丸治疗T2DM合并UAP安全有效,拮抗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康的调脂作用及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患高脂血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康(0.6g/次,每天2次)口服连续2个月、再半量服用2个月;血脂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连续口服维生素E4个月。比较入选时、治疗1个月末、2个月末两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的血清值及血脂水平;对比两组患者4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血脂康应用1个月后即可有效降低TC、LDL-C水平,2个月后疗效进一步提高,其降低TG、升高HDL-C在2个月后起效;与维生素E相比,血脂康应用2个月后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4个月内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血脂康具有良好调脂效果,且能抑制斑块内炎症的发展,有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4例)。所有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4周后取血,行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小板胞质内a-颗粒膜糖蛋白(CD62p)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要求采血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T-1、CD6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血浆ET-1、血小板CD62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NO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1),ET-1、CD62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4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仍然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及血小板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T2DM)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对T2DM并UAP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92例T2DM并UAP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溶血磷脂酸(LPA)、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PA,CD62p,PAC-1,MAR,vWF,ET-1,NO,FMD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LPA,CD62p,PAC-1,MAR,vWF,ET-1,NO,FM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中药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30 d内中药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补阳还五汤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T2DM并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安全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和保护内皮功能可能是其改善T2DM并UAP预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舒心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舒心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舒心胶囊,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消耗量、心电图变化及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观察舒心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多数监测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及血流变、降低血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表明,舒心胶囊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舒心胶囊比单用西药疗效更好,舒心胶囊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电图及血流变异常,降低血脂,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名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清IL-18、IL-1、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L-1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在丹参多酚酸盐组IL-18、IL-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8、IL-1和sICAM-1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进程。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显著降低IL-18、1L-1以及sICAM-1水平,从而抑制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0例UAP患者用通心络胶囊(60例)及复方丹参麦(30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CGRP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ET明显下降(P<0.01),CGRP明显升高(PM<0.05);复方丹碜片治疗后ET明显下降(P<0.05),CGRP无明显改变(P>0.05);通心络组降低ET、升高CGRP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调节ET、CGRP代谢失衡状况,减少心肌缺血损伤程度,是治疗U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心绞痛(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用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3,CD62P,PAI-1及C-RP的影响。方法: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32例)及抵克力得组(27例),并对照观察治疗4周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对照组比较,UAP患者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API-1,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组的加重,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亦增加;(2)治疗4周后,葛根素组及抵克力得组CD63,CD62P,PAI-1及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活化 ,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葛根素抗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主尖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机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