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病人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12-12 ~2014-12烧伤科治疗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烧伤患者创面外用敷料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医用凡士林进行创面的内敷包扎处置,观察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内敷包扎处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Ⅱ°烧伤患者伤后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应用在门诊小面积浅Ⅱ°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中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锌霜联合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性。方法观察我院诊治的84例皮外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其创面应用银锌霜联合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治疗,对照组42例均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愈合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感染概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锌霜联合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提高临床有效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纳米银生物海绵的制备方法及其抑菌能力。方法含有硝酸银的壳聚糖等胶液经复合交联、冷冻干燥,最后经紫外线照射得载纳米银的生物海绵;扫描电镜观测纳米银粒径;扩散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并与明胶海绵比较;大鼠后背创面涂抹混合菌液后,贴敷海绵,于不同时间点观测伤口愈合情况,取分泌液进行细菌培养考察海绵的在体抑菌能力。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海绵中纳米银的粒径多为40 nm;相对于明胶海绵和生物海绵,载纳米银生物海绵对三个菌种无论是离体或在体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更为明显。结论纳米银生物海绵对常见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敷料用于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个创面面积16 cm2以下、创面4周未愈合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共4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经1∶1的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清洗创面后,治疗组使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涂抹、凡士林纱覆盖、浸润无菌水的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覆盖并包扎创面,对照组予以10%聚乙烯吡酮碘软膏涂抹、凡士林纱覆盖、灭菌纱布包扎。两组均规范更换敷料,治疗前、中、后检查创面细菌变化,全程规范营养支持、控制活动。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33±1.97)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发热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丁敏  唐丽  刘雨村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13-1314
目的 观察纳米银抗菌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重症监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观察组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料,观察两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及穿刺点局部皮肤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0.00%,局部皮肤阳性率为6.25%;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0.00%,局部皮肤阳性率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银抗菌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找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比较纳米银凝胶、无色纳米银凝胶、市售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抗菌作用的强弱。结果:与中药妇科外用制剂作对照,纳米银凝胶组的MIC和MBC分别为0.156%-0.625%、0.312%-1.25%;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MIC和MBC分别为1.25%-2.50%、2.50%-5.00%。以含银量计,无色纳米银凝胶与纳米银凝胶的MIC为0.625μg/ml-1.25μg/ml,MBC值为0.25μg/ml-2.5μg/ml。结论: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是中药妇科外用制剂的八倍;纳米银凝胶和改良后的无色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每例患者残余创面2个,共计80个创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共计40个创面使用复方多占菌素B软膏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对照组共计40个创面使用10%聚乙烯吡酮碘软膏联合灭菌纱布包扎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患者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清除率高达94.44%大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时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银溶液及纳米银凝胶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将纳米银开发成烧烫伤外用抗感染药提供依据。方法:以磺胺嘧啶银为阳性对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考察纳米银溶液及纳米银凝胶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等10种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纳米银凝胶、纳米银溶液及磺胺嘧啶银对上述10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10、4~32、32~64μg·mL-1,纳米银溶液及其凝胶的抗菌效果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结论:体外试验中纳米银溶液及其凝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为其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等感染提供了一定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NSAHD)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踝部开放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沈阳积水潭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踝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以及无菌纱布对创面进行敷盖,观察组采用NSAHD联合RHBFG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DA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0.
张剑锋  赵艇  魏东  葛雪燕 《中国医药》2010,5(8):755-757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在治疗Ⅲ度、Ⅳ度内痔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HCPT)术后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第7天给予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早晚纳肛,1支/次,用药前均用温水清洗患处,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如改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周清洁、温热坐浴等,不使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48h及第7d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瘙痒等常见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48h疼痛、水肿、分泌物3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5±0.74)分、(0.90±0.71)分、(0.9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80±0.41)分、(2.50±0.68)分、(2.25±O.72)分,;治疗组7d水肿、瘙痒2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0±0.77)分、(0.6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1.70±0.98)分、(1.80±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d显效15例(38.5%)与对照组[6例(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可缓解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常见不适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复方黄连凝胶剂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药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与组织学技术相结合,以细菌和真菌感染皮肤的日本大白兔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方黄连凝胶剂对细菌和真菌皮肤感染的治疗效果。并通过皮肤组织学实验,以皮肤细胞修复状况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指标,从组织学角度进一步阐述复方黄连凝胶剂促进皮肤愈合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复方黄连凝胶剂抗菌作用强,是一种较好的外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2.
国产美洛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国产美洛增南和其它5种药物对136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国产美洛增南与进口美洛增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近,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西林和头孢他啶。国产美洛增南对金葡萄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表葡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比后者稍差。国产美洛培南的抗菌活性稍受接种菌量、培养基pH和血清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加替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651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万古霉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比较。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具有强而广谱的体外抗菌活性。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球菌(MSSA)、表葡球菌(MSSE)、肠球菌的MIC90分别为0.125、1、16mg/L,抗菌活性为左氧氟沙星的1-2倍、环丙沙星的2-4倍,逊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对肺炎克雷伯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奇异变形菌、粘质沙雷氏菌,MIC90分别为4、0.25、0.5、4.32mg/L,抗菌活性为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的1-2倍,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相当。对聚团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乙酸钙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分别为32、32、16.4mg/L。加替沙星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具强大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喻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5(11):2269-2275
目的 制备夫西地酸微乳凝胶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考察夫西地酸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平衡溶解度,确定夫西地酸微乳的处方组成,并进一步通过伪三元相图获得其处方用量;以卡波姆941作为凝胶基质制备夫西地酸微乳凝胶。使用激光粒度仪在25℃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以及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微乳的形貌;使用黏度计和pH计在25℃测定微乳凝胶的黏度及pH值;透析法测定夫西地酸微乳和夫西地酸微乳凝胶的体外药物溶出速率;以外观、黏度和pH值作为指标,考察夫西地酸微乳凝胶在4、25℃下3个月内的物理稳定性; Mueller-Hinton肉汤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微乳凝胶和夫西地酸原料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抑菌圈实验比较夫西地酸原料药和夫西地酸微乳凝胶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根据各辅料对夫西地酸溶解性,选择油酸乙酯、聚山梨酯80和异丙醇分别作为夫西地酸微乳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配比为6∶2∶2;夫西地酸微乳外观为淡蓝色半透明状溶液,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其呈规则球型,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5.4±2.9)nm,Zeta电位为(-16.9±0.6) mV;夫西地酸微乳的黏度为(0.027 7±0.000 5)Pa·s,黏度过低,而夫西地酸微乳凝胶的黏度为(5.614 5±0.036 1) Pa·s;夫西地酸微乳中的药物在15 min内已完全溶出,而夫西地酸微乳凝胶中的药物溶出速度明显减慢,在240 min时溶出达到90%左右;夫西地酸微乳凝胶3个月内物理性质稳定。夫西地酸微乳凝胶、原料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12、0.40 μg·mL-1 ,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7±0.6)、(27.5±0.7) mm。结论 制备的夫西地酸微乳凝胶理化性质较好,体外抗菌活性显著,有潜力成为夫西地酸局部外用给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15.
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美罗培南对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对110株产β-内酰胺酶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相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国产美罗培南作用略强于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外抗菌作用优于头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结论 国产美罗培南是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所致感染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板蓝根注射液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板蓝根注射液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研究其抗菌活性,为其生产工艺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结果板蓝根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无明显的抗菌作用,仅对福氏志贺菌有轻微的抗菌作用。结论应对板蓝根注射液的生产方法加以优化,尽可能多的保留原药中的抗菌活性成分,达到提高其临床抗菌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头孢匹胺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匹胺对518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它9种抗菌药物作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匹胺对肠杆菌科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对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相仿,明显优于其它受试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也具良好抗菌作用,其中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其它头孢菌素,与哌拉西林、青霉素接近。结果表明头孢匹胺抗菌谱广,尤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司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检测司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37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3种同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司氟沙星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0.03~0.06mg/L,抑菌率75%~93.8%;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900.06~1.0mg/L,抑菌率92.5%~100%;除粘质沙雷氏菌和柠檬酸杆菌耐药率较高外,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亦有53.1%~85.7%的抑菌率。  相似文献   

19.
拉氧头孢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进口分装拉氧头孢对625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原装进口拉氧头孢及其它6种抗菌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拉氧头孢对肠杆菌科的常见致病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MIC90均≤8μg/ml,抑菌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