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上消化道大出血(UGIH)是指失血量在短期内超过全身血量的25%,其表现为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极易诱发肝昏迷,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凶险,常危及生命。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判定患者是否持续出血,是采取正确治疗措施避免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前提。本文对5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施超 《江苏医药》2008,34(11):1177-1177
上消化道出血(UGIH)是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出血的主要形式,重则危及生命[1].预防并减少UGIH的发生,对降低PD手术病死率和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作者报道我院18例PD术后并发UGI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0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纠正低血容量等治疗,待血压平稳后在入院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判断出血原因。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0例(55.6%),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ro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y,HPG)并出血26例(24.1%);肝源性溃疡(bepatogenic ulcer,HU)出血24例(22.2%)。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PHG及HU亦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应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UGIH)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NSAIDs相关性UGI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SAIDs相关性UGIH患者(观察组)与同期120例非NSAIDs相关性UGIH老年患者(对照组)临床表现、胃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服用种类阿司匹林31例、双氯芬酸钠6例、其他11例;应用小阿司匹林剂量(75mg/d)31例,其他均为常规剂量,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 6例;服NSAIDs至出血时间1d至4个月,平均(5.22±7.45)d.观察组无上腹部疼痛53.66%、胃镜检查糜烂病变83.33%、病变弥漫分布85.42%、住院时间(16.78±4.12)d,高于对照组的25.83%、17.50%、20.83%、(13.22±4.08)d(均P<0.05);Hb(83.23±10.23)g/L,低于对照组的(90.45±11.45)g/L(P <0.05).结论 老年人NSAIDs相关性UGIH临床常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Hb水平低,住院时间时间长,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减少NSAIDs相关性UG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 以北京地坛医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并经电子胃镜检查的肝炎后肝硬化10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1035例患者中,男845例,女179例。无静脉曲张:66例,其中合并消化性溃疡15例(22.7%);门脉高压性胃病3例(4.6%)。轻度静脉曲张485例,合并消化性溃疡131例(27.0%);门脉高压性胃病61例(12.6%),中度静脉曲张203例,合并消化性溃疡74例(36.5%);门脉高压性胃病63例(31.0%)。重度静脉曲张281例,合并消化性溃疡97例(34.5%);门脉高压性胃病94例(33.5%);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17/1035(30.6%)、221/1035(21.4%)。结论 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检出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抗核抗体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526份血液标本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组295例、乙肝后肝硬化组8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31例及对照组120例。结果对照组ANA阳性者2.50%(3例);与对照组比,乙型肝炎组ANA阳性为10.51%(31例),P<0.01,肝硬化组ANA阳性37.50%(30例),P<0.01,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29.03%(9例),P<0.01,均有显著差异;肝硬化组与乙肝组对比,P<0.01,原发性肝癌组与乙肝组对比,P<0.01;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抗核抗体的阳性牢更高,抗核抗体阳性时可能提示着预后不良,抗核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和转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4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123例(84.8%)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78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53.8%),共分离细菌82株.包括11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40株,为主要致病菌,占48.8%。药敏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结果 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分剐占50.7%、22.7%和14.3%。在15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102例(68.0%)患有高血压痛、糖尿病或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死亡15例,死亡率10.0%。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死亡12例,占总死亡人数的80.0%。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的护理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56例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腹水20例,占35.7%,合并肝癌10例,占17.8%,合并脾功能亢进10例,占17.85%,合并出血8例,占14.3%,合并昏迷8例,占14.3%。结论做好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丽珠胃三联治疗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48例肝硬化患者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经胃粘膜组织检测Hp阳性,应用丽珠胃三联治疗1周。结果:Hp根除率为91.7%,溃疡愈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8%,治疗前后血象、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丽珠胃三联是经济、方便、高效的抗Hp方案,依从性好,适用于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死亡与并发症的关系,改善预后。方法分析230例肝硬化患者的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结果其中以50~59岁和40—49岁年龄组患者发病率高达33%、30.9%。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66例(72%),血吸虫性肝硬化23例(5%)。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8例(12%),肝昏迷15例(6%),感染29例(13%),原发性肝癌16例占7%。23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5例,死亡率11%,死因中:上消化道大出血17例(34%);肝昏迷13例,感染20例,占死亡病例80%。结论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是提高肝硬化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特点。方法:对17例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误诊情况等。结果:(1)17例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2)患者较为年轻,平均年龄20.5岁,易出现肝硬化。(3)角膜K—F环阳性率高,为88.2%;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占88.2%;尿铜增高,占70.6%。(4)D—青霉胺治疗有效。结论: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易误诊为肝炎、肝硬化,对可疑患者应提高认识,进行K—F环检查,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尿铜测定,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IH)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通常发病较急,具有较高死亡率,是临床上需紧急处理的急症之一。不同年龄人群UGIH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为探讨老年人与中青年UGIH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本文对1996年7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912例UGIH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常铮 《中国新医药》2003,2(4):52-53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本文回顾了1993年1-2002年12月收治的47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者82例(占17.1%)。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性质。方法 对8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入院后12h~24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灶性质。结果 发现病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9例,占55.17%,消化性溃疡出血21例,占23.86%,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5例,占16.87%,其他病灶4例,占4.1%。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性质不尽相同,应针对不同病灶性质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85例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SBP临床表现多样;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以大肠杆菌占多数;治愈36例(42.4%),好转32例(37.6%),自动出院4例(4.7%),死亡3例(3.5%),未愈10例(11.8%)。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SBP的关键;SBP治疗是复杂的综合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提高肝硬化合并SBP的治愈率但不能决定肝硬化患者预后,其最终预后取决于肝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肝硬化住院患者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男女比例约为3.6~8:1,发病年龄85.2%在21~50岁之间。随着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受到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为具体了解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152例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期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张小康  包显聪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65-1466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8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及肝性脑病发生,再出血率为2.63%(1/38),胃排空障碍1例(2.63%),脾静脉血栓形成2例(5.26%),无食管吻合瘘发生。手术后1~3月,27例术前肝功能Child B级者,有18例转为A级;术后半年全组病例均接受胃镜检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者28例,显著改善者10例。结论:本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令人满意,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其操作并不复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庄桂凤  张杰伟  曾仕平 《中国医药》2012,7(9):1105-1106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7例(39.7%),酒精性肝硬化15例(22.1%),丙型肝炎后肝硬化7例(10.3%),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9例(13.2%),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3例(4.4%),不明原因肝硬化5例(7.3%),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1.5%).乏力率、纳差率、腹胀率分别为82.4%(56例)、85.3%(58例)、91.2%(62例),多饮、多食、多尿率及消瘦率分别为2.9%(2例)、4.4%(3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8%(25例),16.2%(11例),22.1%(15例),38.2%(26例),无糖尿病神经或血管并发症.27例患者(39.7%)随着肝功能好转血糖控制理想;21例(30.8%)加用胰岛素治疗,血糖得到满意控制;10例(14.7%)血糖控制较好,5例(7.4%)血糖控制较差;死亡5例(7.4%).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腹胀等肝硬化症状为主,通过临床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可随肝功能改善而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启事     
刘太平 《安徽医药》2004,8(1):42-42
我院于1997年12月~2002年12月,对52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现27例(51.9%)患者出血系由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所致(以下简称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