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羟丙基-β-环糊精-芒果苷包合物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予3.0 g/kg羟丙基-β-环糊精-芒果苷包合物后,用HPLC法检测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芒果苷包合物后,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8.226±0.972)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8.674±1.11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058±0.836)μg.h/kg。结论 HPLC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芒果苷包合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25)Ⅰ-超氧化物歧化酶(~(125)Ⅰ-SOD)1次皮下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血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近似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皮下注射~(125) -SOD~5·~5MBq/Kg(325,000u/Kg)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_1/_2Ka)0.25h;消除相半衰期(t_1/_2β)15h;表观分布容积(Vd)30.01ml/Kg;体内清除率(CL)1.3835ml/Kg.h-1;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4748.45u/ml.h。 SOD在体内的分布以肾脏最多,尤其是肾皮质;心脑分布最少,说明SOD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SOD为广泛存在于有机体内的一种金属酶。自猪血红细胞内提取的SOD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放射防护作用。关于SOD的药代动力学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SOD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的实验研究,并提出初步数学模型及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提供临床设计给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白蛋白融合人胰高糖素样肽突变体的串联体rh(GLP-1A2G)2-HSA(GGH)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氯胺T法标记目标蛋白rhGGH,γ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三氯醋酸(TCA)沉淀前后血浆、组织、尿和粪的放射性计数,用DSA1.0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模型,并计算相应动力学参数。结果 125I-rhGGH单次单剂量皮下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容积为53.4 mg.L-1.h-1,体内吸收相半衰期T12α为26.6 h,体内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57.8 h。125 I-rhGGH在小鼠甲状腺、血、胃、肝、肾、肺等组织器官中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而心、脑、胰腺、脾其它组织中放射性活度较小。125I-GGH主要经肾由尿排泄,给药后306 h,79.3%的药物由尿排出。结论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表明rhGGH体内的半衰期明显优于非融合人胰高糖素样肽-1,因而使用rhGGH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并有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魏宇峰 《中国药业》2012,21(17):16-17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靛玉红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靛玉红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大鼠单剂量口服25mg靛玉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靛玉红的质量浓度.结果 靛玉红在大鼠体内分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峰浓度(Cmax)为(48.63±5.68)ng/mL,达峰时间(Tmax)为(18.76±3.55)h,分布相半衰期(t1/2a)为(38.96±9.5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23.81±154.69)h,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87±1.33)μg·h/L.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用于体内靛玉红的质量浓度测定及代谢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给小鼠静脉输注~(125)Ⅰ—内皮素,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及血液动力学情况。内皮素在血液中的分布相半衰期T_(1/2(1))5.56min,消除相半衰期T_(1/2(2))为3.5h。静脉给药后,肺、肾等组织有特异性分布。我们还通过分别给小鼠不同比活度的~(125)Ⅰ标记的内皮素iv,比较其组织分布和血液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因重组干扰素α-2b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注射用干扰素α2b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小鼠组织分布、排泄。运用同位素示踪法结合SDSPAGE,测定静脉注射后大鼠血液中原型药物浓度并做其胆汁排泄试验;用小鼠进行组织分布试验和尿粪排泄试验。结果: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房室模型,干扰素α2b的t1/2β为0.69h,脂质体3个剂量的t1/2β分别为3.36h、3.02h、2.34h,干扰素α2b脂质体在大多组织中分布增加,肝脾中尤其明显。脂质体能够显著延长干扰素α2b在血液及组织中半衰期,提高靶向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HPLC探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小鼠单剂量背部推注头孢呋辛钠1000mg/kg,在不同时间取其血浆及各组织匀浆液经离心沉淀蛋白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及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背部给药后血浆药—时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头孢呋辛钠体内分布迅速,分布半衰期为0.6179h,消除半衰期为2.2098h,AUC为76.3199h.mg/mL,肺、肝脏及肾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结论:头孢呋辛钠在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消除半衰期。  相似文献   

9.
来氟米特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磊  张茜  金涌  李俊 《安徽医药》2006,10(10):729-730
目的研究A771726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单剂量尾静脉注射三个剂量的A771726,根据小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估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A771726(4,12,36 mg.kg-1)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e(h):(18.63±1.78),(31.07±7.33),(25.41±2.76);C0(mg.L-1):(19.92±1.20),(49.58±9.00),(182.14±22.98);AUC(mg.h-1.L-1):(533.99±41.49),(2173.88±440.21),(6621.97±584.25)。结论单剂量尾静脉注射A771726三个剂量组的药物代谢均成线性关系,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万古霉素在危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宇  孙娜  顾健  张春燕  安友仲 《中国医药》2011,6(12):1464-1466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在危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入选8例肝肾功能正常的危重病患者,给予万古霉素0.5g溶解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h后多次留取血液标本和尿液标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万古霉素的血、尿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危重病患者体内万古霉素仍符合二室模型,血样回归方程:A =5315.3p+ 1176.4(r =0.9998,A为峰面积,为万古霉素浓度),尿样回归方程:A= 10 368p -7150.3.血浆药代参数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162.72±84.23)μg(h·ml);二室模型分布相的半衰期(t1/2α)(0.49±0.30)h,二室模型消除相的半衰期(t1/2β)(7.08±4.01)h,总清除率(Cl)(63.09±31.09) ml/min,一次给药后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44.46 ±28.60) μg/ml,tmax(1.0±0)h,表观分布容积(0.28±0.15) L/kg,尿液药代参数tmax(3.50±3.16)h,Cmax(74 889.86±83 277.71) μg/h,t1/2β( 10.47±9.61)h,AUC[ (31 5464.1±284 428.3)μg/(h·ml)].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给予0.5g万古霉素,AUC约为健康人的2倍;t1/2β也长于健康人.这可能与危重患者组织灌注不足,药物从循环向组织扩散减慢,体温异常而使药物代谢的酶活性降低等有关.同时对于重症患者因万古霉素谷浓度易高于正常而应更关注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小鼠静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后的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血液、肝、肺和肾样品,经处理后,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血浆及组织中浓度。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及溶液注射给药,血浆药时数据经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均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双隔室模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纳米粒小鼠体内消除半衰期(t1/2β=2.786 h)是溶液剂消除半衰期的(t1/2β=0.599 h)的4.7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纳米粒组是溶液剂组的3.95倍,肝组织中药时曲线下面积纳米粒制剂是溶液剂组的3.8倍。与溶液剂组相比,纳米粒组在肺、肾中的药物分布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纳米粒作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载体,能够显著延长重组人干扰素α2b小鼠体内消除半衰期,增加其在肝、肺、肾组织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ICU接受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的无尿患者体内进行亚胺培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在CVVH期及暂停CVVH期给予泰能0.5g静脉30min匀速滴注,分别在用药前以及用药后0、0.5、1、2、4、6h采取血液样本,用微生物琼脂扩散法测定亚胺培南浓度。结果泰能在CVVH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消除半衰期(t1/2)(2.06±0.38)h、血浆清除率(CL)(11.72±7.24)ml/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54.23±22.90)mg/(h.L),暂停CVVH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3.45±0.99)h、CL(4.57±1.26)ml/min、AUC(117.58±30.36)μg/(h.ml),二者有显著差异,并且与既往报道的正常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均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低,提示CVVH能清除部分亚胺培南。结论接受CVVH治疗的无尿患者在使用泰能时需要调整剂量,以避免血药浓度过高对中枢神经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氚标记的Bcl 2反义寡核苷酸 3H F95 1单次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用氚标记F95 1,用液闪仪检测放射性浓度 ,用 3P87软件判断房室模型 ,计算各种参数。用液闪仪检测3H F95 1在小鼠体内各器官中的分布浓度 ,检测给药后 72h内药物从小鼠尿和粪中排泄的量。结果 3H F95 1单次静脉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3种剂量时主要的参数血浆分布半衰期 (T1/ 2α)在 10~ 15min之间 ,消除半衰期 (T1/ 2 β)在 2~ 4 5h之间。3H F95 1在肾、肝、脾、骨髓中分布浓度高于其它器官 ,在心、肺、脑、肠、皮肤、脂肪、生殖腺中也有低水平的分布。3H F95 1主要经肾从尿中排泄 ,给药后 2 4h内的累积排泄量占给药量的 5 0 47%。3H F95 1从粪中排泄的量甚微。结论 3H F95 1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氧滴滴涕(MXC)及其代谢产物2,2-二(4-羟基苯基)-1,1,1-三氯乙烷(HPTE)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方法雄性SD大鼠单次ig给予MXC 500 mg.kg-1染毒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大鼠血浆中MXC和HPTE的含量,用DAS 2.0软件的房室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MXC的毒代动力学参数血浆最大浓度(cmax)为(5.52±1.21)mg.L-1;分布半衰期(t1/2α)为(4.12±1.21)h;消除半衰期(t1/2β)为(22.54±6.31)h;曲线下面积〔AUC(0-t)〕为(65.97±17.94)mg.h.L-1;AUC(0-∞)为(69.06±18.61)mg.h.L-1;清除率(Cl)为(7.94±2.31)L.h-1.kg-1;和表观分布容积(V)为(66.16±20.21)L.kg-1。代谢产物HPTE的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32±0.37)mg.L-1,t1/2α为(3.13±0.91)h;t1/2β为(31.12±10.91)h,AUC(0-t)为(14.69±2.99)mg.h.L-1,AUC(0-∞)为(17.23±3.66)mg.h.L-1,Cl为(30.14±6.09)L.h-1.kg-1,V为(232.55±36.44)L.kg-1。结论 MXC及其代谢产物HPTE的毒代动力学均符合二室模型。MXC和HPTE的清除半衰期均较长,易发生体内蓄积。  相似文献   

15.
去氧氟尿苷及其代谢物在肿瘤病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研究了去氧氟尿苷(5'-deoxy-5-fluridine)及其主要代谢物5-氟尿嘧啶在肿瘤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肿瘤病人口服800mg去氧氟尿苷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肿瘤病人体内中的去氧氟尿苷和其主要代谢物5-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结果肿瘤病人体内去氧氟尿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为6.45±1.71mg·h·L-1,末端相消除半衰期t1/2为0.65±0.23h,峰时间和峰浓度分别为1.00±0.37h和5.11±1.36mg·L-1.5-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为222.7±86.3μg·h·L-1,末段消除相的半衰期t1/2为0.65±0.50 h,峰时间tmax和峰浓度Cmax分别为的0.93±0.26h和199.11±89.14μg·L-1.比较不同肿瘤病人的药动学参数,胃癌病人对去氧氟尿苷的吸收与肝癌和结肠癌病人有差异,去氧氟尿苷在不同肿瘤病人体内代谢成5-氟尿嘧啶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去氧氟尿苷在三种肿瘤病人体内的吸收可能有差异,其主要药代动力学特征没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甲氧氯普胺作为胃动力剂在美国于80年代起用于治疗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症(GER),未见该药新生儿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报导,本文以10名早产新生儿;其中男9,女1,孕龄31-40周,体重1.14~3.20kg的GER患儿为对象,研究了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用反相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了9名早产儿的血药浓度,单剂口服0.1mg/kg或0.15mg/kg甲氧氯普溶液后0,0.5,l,2,3,6,12,18,24h采取血样.血药浓度—时间关系表明,符合一级动力学一室开放模型.本组新生儿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Ke 0.129±0.083~L/h;Ka1.86±2.42~L/h;AUC219.87±183.20ng/ml·h,Cmax17.72±6.20ng/ml;t_(max)2.41±1.07h,CL/F 0.795±0.682~L/h·kg,Vdss/F 6.94±2.39~L/kg,算得消除半衰期t e1/2 5.4h,吸收相半衰期t_(A1/2)为0.37h.C_(max)与t_(max)等与胎龄无关.与以往研究的婴儿药动学参数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醋己氨酸锌(zinc acexamate,Z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排泄等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用薄层色谱分离原形药后再用放射性定量。结果:大鼠iv[~3H]ZA(2.07MBq·kg~(-1)),血中分布相半衰期T_(1/2α)为0.8h,消除相半衰期T_(1/2β)11.0h,分布容积(V_d)为2.16L·kg~(-1)。ig[~3H]ZA(4.44MBq·kg~(-1)),灌胃给药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0min。结论:ZA经口给药吸收迅速,并能广泛分布于器官组织中。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7,(6):765-768
目的研究多烯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多烯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1 h化疗,在化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标本,用HPLC法测定多烯紫杉醇血药浓度,用DAS 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多烯紫杉醇的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均值为(3.345±1.05)mg·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 h均值为(3.247±0.91)mg·h·L~(-1),消除半衰期t1/2均值为(9.602±3.72)h,清除率CL均值为(18.718±3.84)L/(h·m)-2。药动学参数在患者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多烯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提示在临床用药时需要监测多烯紫杉醇的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在小鼠体内对白细胞介素-6静脉给药、腹腔给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给药后,白细胞介素-6在小鼠体内分布较快,T1/2α=1.5min,消除也较快,T1/2β=0.38h,体内停留时间较短,不适于临床治疗;腹腔给药后缓慢吸收,Tp=0.73h,Cp=5.9×10~4u/ml,分布及消除较静脉给药慢,T1/2α=0.67h;T1/2β=2.9h,给药后6h内体内仍保留一定量的药物,适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考察本实验室合成的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hydroxypropyl)methacrylamide,HPMA]聚合物-5-氟尿嘧啶(5-flurouracil,5-FU)接合物(P-FU)的体外释药、体内分布及抗肿瘤活性。以小鼠血浆为介质,考察P-FU中5-FU的释放规律;以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皮下型)为肿瘤模型,考察接合物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药代动力学规律及抑瘤活性。结果表明,37℃时P-FU在小鼠血浆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半衰期(t1/2)为32.4 h。与5-FU相比,P-FU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明显延长(血浆中t1/2为原药的166倍),在肿瘤中的沉积量(AUC为5-FU的3.3倍)及滞留时间(t1/2为5-FU的2.3倍)均有明显增加。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P-FU组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69.09%)显著高于5-FU组(56.49%,P<0.05),瘤块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也显示P-FU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程度大于5-FU组。HPMA聚合物可被用于为5-FU构建一种新型实体瘤高分子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