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pC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间收治的265例AJCC分期Ⅱ、Ⅲ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治疗±等待手术间期化疗, 而后手术。运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pCR的预测因素, 并根据预测危险因素进行归类后分为无风险组(无因素)、低风险组(1个因素)、高风险组(2个因素)。建立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因素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达pCR者50例(18.9%)。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治疗前CEA、放化疗前T分期、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和放化疗前肿瘤最大厚度对pCR有影响(P=0.017、0.001、0.000、0.040), 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和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是pCR影响因素(P=0.021、0.001), 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只有非吸烟组中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对pCR有影响(P=0.044)。临床风险评估模型诊断pCR的敏感性为80.5%, 特异性为46.0%, AUC为0.690, 阳性预测值为35.49%, 阴性预测值为86.5%, 准确性为73.9%。结论 新辅助治疗能使部分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达pCR。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和更长的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的预测因素, 而新辅助治疗前低水平CEA对pCR预测只在非吸烟人群中有效。根据新辅助治疗前CEA>5 ng/ml和同期放化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8周的危险因素建立的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pCR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辅助放疗对LC率的影响及地位。方法收集2005—2010年间收治的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筛选出T1-2N1M0人群,并对其辅助放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共入组T1-2N1M0患者144例,中位年龄45岁(23~72岁)。结果 术后30例(21%)获得乳腺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pCR者均接受了辅助放疗,45例仅腋窝淋巴结阳性转阴性者中10例未接受辅助放疗,6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仍为阳性者中6例未接受放疗,其余患者均接受了辅助放疗。全组中位随访时间88个月,46例复发转移(32%),其中pCR者5年LR率为3.0%。5年LR率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阳性转阴性者放疗组为7%、未放疗组为16%(P=0.181),腋窝淋巴结仍为阳性者放疗组为15.9%、未放疗组为33%(P=0.267)。全组pCR者DFS时间较非pCR者延长(P=0.017)。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获pCR者DFS期优于未获pCR者,获pCR患接受辅助放疗的LR率较低,腋窝淋巴结阳性转阴性者未能从术后辅助放疗中获益,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仍为阳性者的LR率高,辅助放疗有获益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组织中APAF-1、COX-2表达程度与新辅助同期neo-CRT后pCR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2012年行neo-CRT及根治性手术的82例局部晚期直肠癌疗前癌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APAF-1、COX-2表达水平。复阅术后病理组织切片,评估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等级(0—4级,pCR为4级)。分析APAF-1、COX-2表达程度与pCR是否相关。χ2检验或 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neo-CRT后0、1、2、3、4级分别为0、6(7%)、33(40%)、20(24%)、23(28%)例。APAF-1高表达组pCR率高于低表达组(37%∶17%,P=0.047),COX-2低表达组pCR率高于高表达组(38%∶15%,P=0.028)。APAF-1高表达/COX-2低表达组pCR率高于APAF-1高表达/COX-2高表达组、APAF-1低表达/COX-2低表达组、APAF-1低表达/COX-2高表达组(56%、14%、17%、15%,P=0.005)。APAF-1表达程度与pCR呈正相关(P=0.042),COX-2表达程度与pCR呈负相关(P=0.024)。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129例小细胞肺癌作了系统血清CEA观察。疗前>5ng/ml者41.9%(54/129),其中>10ng/ml者以广泛期为多(P<0.05)。总有效率(CR PR)以疗前<5ng/ml为优(p<0.05)。疗前CEA增高者,达缓解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前后CEA均值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生存≥2年者均在疗前CEA<5ng/ml组。但从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析,尚无具体CEA值可作为分期或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2年间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随后行根治性手术的116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盆腔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同期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完成治疗休息4~8周后行根治性手术。应用 Logistic法分析影响pCR和非pCR的临床因素。结果 共20例患者经新辅助放化疗后达pCR,pCR率为17.2%。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侵犯直肠管腔周径范围达75%以上(全周肿瘤)、治疗前血清CEA水平、T分期、N分期、肛缘距离、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pCR水平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周肿瘤、治疗前血清CEA水平和T分期是影响放化疗后肿瘤pCR预测因素。结论 非全周肿瘤、低CEA水平和早T分期等治疗前临床因素可能是获得pCR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行手术的278例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组间分析通过Pearson’sχ2进行评估。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91例(32.7%)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其中低SII组55例,高SII组36例,SII与pCR相关(P=0.015)。单因素分析显示:T1+T2组(pCR率37.10%)较T3+T4组(pCR率15.79%)更易获得pCR(P=0.003);低SII组(pCR率39.57%)较高SII组(pCR率25.90%)更易获得pCR(P=0.016);将单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金娜  谢凤  王颖 《现代肿瘤医学》2021,(18):3246-3251
目的:探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经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和肿瘤降期(ypT0-1)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筛选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pCR及肿瘤降期(ypT0-1)的预测因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肠腔<1/2周(P<0.001)、基线CEA≤5 ng/mL(P=0.001)、基线临床N分期为N0期(P=0.019)以及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影像评估为缓解(P=0.002)与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的高pCR率有关;肿瘤占肠腔<1/2周(P<0.001)、基线CEA≤5 ng/mL(P=0.029)以及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影像评估为缓解(P=0.007)与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的高肿瘤降期率(ypT0-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肠腔环周大小(P=0.013)、基线CEA水平(P=0.042)以及基线临床N分期(P=0.038)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子;肿瘤占肠腔环周大小(P=0.001)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ypT0-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初始诊断时肿瘤占肠腔环周大小、基线CEA水平及淋巴结是否阳性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pCR有预测作用,肿瘤占肠腔环周大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ypT0-1)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联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6-01—2019-04-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05例确诊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CRT及根治性手术,80例术后达pCR为病例组,225例未达pCR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远期生存、晚期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2010年共335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纳入分析,其中合并有明显放疗并发症的患者占20.6%(69例)。全组中男268例,年龄21~75岁(中位数45岁),T1、T2、T3、T4期分别为41、36、122、136例,肿瘤体积中位数37.5 cm3,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70 Gy (中位数68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5年随访样本数290例。5年OS、LRFFS、DFFS分别为34.7%、64.2%、82.2%。多因素分析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45岁(P=0.01)、疗前合并明显放疗并发症(P=0.00)、肿瘤分期(T2~T4)(P=0.00)、肿瘤体积>38.0 cm3(P=0.00)以及GTVnx的Dmean>68.0 Gy (P=0.01)。鼻咽黏膜坏死、鼻咽出血、放射性脑病、颅神经损伤及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6%、16.4%、22.4%、15.8%及13.7%。结论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能获得较好肿瘤控制,可作为有效补救治疗手段,但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更好平衡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保护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DCE-MRI辅以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5例直肠癌患者实施DCE-MRI辅以DWI诊断,分析其对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结果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DWI、DCE-MRI以及DWI+DCE-MRI术前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55%、74.84%、96.1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期DCE-MR参数中,N0期Ktrams、Kep、Ve值和N1~N2期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Ktrams、Kep、Ve值与T3~T4期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辅以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5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cT3~4N+~M0新辅助治疗及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pCR的临床相关因素。  结果  452例患者全部完成新辅助治疗及根治性手术,其中44例(9.7%)患者达到pCR。治疗前T分期为T3期、肿瘤最长径 < 4 cm、治疗前CA199≤30 U/mL、治疗结束与手术时间间隔≥6周、同步放化疗或联合靶向治疗方案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高pCR率有关(均P < 0.05)。治疗前T分期为T3期、CA199≤30 U/mL、肿瘤最长径 < 4 cm、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或联合靶向治疗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出现pCR的独立因素(均P < 0.05)。以上每项指标出现pCR的预测评分均为1分。评分>2分患者出现pCR的概率为34.48%,评分≤2分患者出现pCR的概率为6.09%。  结论  治疗前临床分期、CA199水平、肿瘤最长径及治疗模式是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的影响因素,通过预测评分模型能有效识别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术前同期放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2007—2013年 共入组 51例 T3、T4期或N (+)的病理证实初治直肠癌患者。全盆腔三维放疗技术, 45.0~ 50.4 Gy分 25~ 28次;化疗采用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在放疗开始第1、4周进行共2个周期;放化疗结束后 4~ 8周手术,术后1个月内开始行同方案巩固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 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 Cox 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49例 患者完成术前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9年 ,总保肛率为65%,总降期率为59%。pCR为20%。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3、5年 样本数分别为24、12例 ,3、5年 OS分别为81%、69%, DFS分别为76%、60%, LRFS分别为78%、70%,DMFS分别为82%、7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降期为 5年 DFS、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同期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能提高病理降期率和pCR率及保肛率,降期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者的长期预后,探讨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间,323例在我院进行新辅助治疗及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CR者的长期预后,同时比较术后辅助化疗组和术后未化疗组的预后。结果:52例(16.1%)获得pCR,其中1例患者失访;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全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90.9%。其中22例(43.1%)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29例(56.9%)未接受术后化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大小、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新辅助化疗的方案、新辅助治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周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的数目以及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者可获得良好的生存预后;对于pCR者,实施术后辅助化疗不会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信超  孙轶群  毛健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2):985-991
背景与目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检查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理想方法,常规DWI使用单指数拟合函数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则采用足够多的低b值和高b值并使用双指数拟合函数,可获取更丰富的生物信息,因此本研究欲探讨IVIM-MRI的单、双指数模型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2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并在新辅助治疗前、后行常规MR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的患者。IVIM序列包括9个b值(0~800 s/ mm2),所得IVIM序列原始数据经单、双指数模型处理,得到单、双指数模型衰减曲线,并生成对应参数图。测量新辅助治疗前、后肿瘤实质区单指数模型ADC值和双指数模型D值、灌注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比较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组和非pCR组新辅助治疗前、后参数差异。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VIM的单指数模型中,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133.2±21.5)×10-5 mm/s]较治疗后[(166.9±29.7)×10-5 mm/s]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指数模型中,新辅助放化疗前pCR组肿瘤D*值[(4 471±1 271)×10-5 mm/ s]低于非pCR组[(5 749±1 722)×10-5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组肿瘤D值[(97.0±14.6)×10-5 mm/s]低于非pCR组[(113.4±22.6)×10-5 mm/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常规DWI序列,IVIM双指数模型可更加详细补充描述肿瘤扩散信息。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的可行性及可能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8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5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184例(21.3%)为HER2阳性和TNB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阴性(ypN 0 )的相关性。结果:NAC前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及Ki-67,NAC后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ycN 0 )、乳房影像学完全缓解(breast radi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rCR)及乳房病理学完全缓解(breas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pCR)均与NAC后ypN 0 显著相关(P<0.05),其中NAC前临床淋巴结分期(OR=0.363,P<0.001)、bpCR(OR=11.285,P<0.001)及ycN 0(OR=4.995,P<0.001)是NAC后ypN 0 的独立预测因素。cN 0 →ycN 0 组37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 0 率分别为100.0%(17/17)、90.0%(18/20)(P=0.178)。cN 1 →ycN 0 组42例,NAC后bpCR、未达bpCR患者ypN 0 率分别为95.8%(23/24)、55.6%(10/18)(P<0.001)。NAC后未达bpCR的cN 1 患者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相对风险是bpCR患者的10.56倍(95% CI:2.720~41.003;P<0.001)。结论:在HER2阳性和TNBC患者中,NAC后bpCR与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高度相关性。NAC后bpCR的cN 0 及部分cN 1 患者(NAC后降期为ycN 0 )腋窝淋巴结残留转移的风险<5%,使其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分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activity of some of the key 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purine metabolism was measured in cancerous and noncancerous human kidney tissues from 18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Twelve cancerous tissues were at stage T1-T2 and 6 tissues were at stage T3-T4. Adenosine deaminase (ADA) and guanase (GUA) activity was increased and xanthine oxidase (XO) activity decreased in cancerous tissues compared to noncancerous ones. No difference was, however, found between 5'-Nucleotidase (5'-NT) activity of the tissues. There were also no statistically meaningfu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the cancerous tissues at stage T1-2 and T3-4.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anges observed in the activity of the 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purine metabolism result from accelerated DNA turnover in the cancerous tissues and cells, and these changes might provide selective advantage, possibly by causing acceleration of salvage pathway activity, to the cancer cells to grow and develop more rapid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