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引起[1],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较常见的问题之一.ICU救治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身上往往留置有多条管道,如气管插管、胃管、深静脉置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护理不当往往发生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严重的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安全护理在此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此类病人的安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ICU患者病情危重,身上往往带有多条导管,包括气管插管、鼻胃管、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及各类引流管,而且昏迷着居多,无家属陪护,如护理不当极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导致拔管[1].非计划性拔管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患者损伤、住院天数延长、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还使重新插管率增加,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2].护理人员应认真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AST HUGS BID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入我科的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计划性拔管成功患者,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试验组在护理常规基础上,引入FAST HUGS BID理念,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平均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3%,平均留置时间(7.59±6.06)d,试验组患者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0.93%,平均留置时间(5.04±4.03)d。结论:FAST HUGS BID理念降低了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缩短了气管插管的平均留置时间,提高了ICU重症患者的监护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03年5月~2010年5月对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事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未采用适当的约束保护、缺乏有效的固定、患者不能耐受及护理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为避免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规范的操作和安全措施相结合对气管插管患者保证管道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预防留置T型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留置T型引流管的患者57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病案回顾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根据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观察组为3.5%,对照组为14.3%,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险评估降低了T型引流管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本院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在2017年1月开始应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探讨实施预防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相应的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措施,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仅1例。结论加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亚莉  何剑 《中国病案》2012,(12):74-75
目的通过危机管理对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进行风险防范管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在本院行气管插管的210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危机管理,与2010年在本院行气管插管的219例ICU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应用危机管理对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进行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危机管理后,2011年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较2010年明显降低(P〈0.05),2011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2010年明显提高(P〈0.05),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后护士主动报告增多、患者投诉减少(P〈0.05)。结论将危机管理应用于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全面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蒋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0):1097-1098
目的:加强 ICU 患者管道安全管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 ICU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28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舒适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针对28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采取实施风险评估护理防范措施可使 ICU 的管道管理更安全,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UEX),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ICU非计划性拔管22病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UEX的原因。结果:患者因素、护理因素、健康宣教不足、医疗因素、医务人员因素是导致UEX的主要原因。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例数及百分比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正确使用镇静和镇疼剂,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有效地肢体约束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在预防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儿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ICU患儿在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现非计划性拔管1例,发生率为2.08%(1/48),对照组患儿出现非计划性拔管6例,发生率为12.50%(6/48),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风险,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悦  夏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07-4110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在无拔管指征的情况下,自行将插管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气管插管脱出,可能导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本文就有效导管管理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气管插管的置入、导管固定、气囊管理、气道分泌物管理、及时拔管等方面阐述,旨在科学管理气管插管,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为临床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进行常规固定的12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20例改进固定方法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固定效果、舒适度、焦虑程度、相关知识认知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固定效果好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认知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明显好于常规固定方法,更为适用于气管插管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ICU 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12 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收集2008年1~8月期间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从中分析导致意外拔管的原因.结果:20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患者留置管道多、舒适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针对20例非汁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采取实施管道评估、加强管道标识管理等护理防范措施可使ICU的管道管理更安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自行脱落和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的情况下患者自行将插管拔除,或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致使导管脱落的情况[1]。高压氧单人纯氧舱为密闭的、环境特殊的治疗空间,适用于神经外科一些昏迷的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患者体内常留置多种管道,如气管导管、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及其他引流管等,氧舱内患者发生UEX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11年9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并于2012年1月初自发组建管道安全护理质量品管圈,制定并实施营造舒适环境、做好心理护理、合理镇痛/镇静、有效的约束肢体、提高责任心、加强医护沟通、预见性护理等有效防范措施。结果:我院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下简称"发生率")比同年下降6.1%。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HFMEA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改进气管插管的护理流程和制度。结果实施改进的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由2009年的0.188降低为2010年的0.113。结论应用HFMEA改进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教育,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RICU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01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51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干预后患者PSQI、SAS评分。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32.00%高于观察组的17.65%,干预后PSQI、S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R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ICU科室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镇静无效或未接受镇静患者,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方式患者,或者气囊出现破裂漏气的患者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夜间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高于白天。需要结合上述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针对性地护理。结论为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需要使用有效镇静剂并进行镇静评分,尽可能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方式,并且加强气囊管理,防止气囊漏气或破裂,合理调度护理人员,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监护。  相似文献   

20.
俎振英 《河南医学研究》2022,(22):4194-4198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规范化管道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气管插管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2例纳入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4例纳入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问题导向式规范化管道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拔管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结果 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拔管前后PaCO2、PaO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费用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问题导向式规范化管道护理可促进STBI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康复,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