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52锎中子放疗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2锎中子射线治疗宫颈癌的机制.方法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PCNA表达变化.结果20例患者宫颈癌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凋亡指数(AI)分别由放疗前的35%和(4.22±4.14)%增加至放疗后的85%和(34.64±24.36)%,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放疗前后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且与凋亡无明显相关(P>0.05).bax表达阳性率和平均标记指数分别由放疗前的25%和(8.35±3.06)%增加至放疗后的80%和(16.43±6.0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放疗后bax表达与凋亡呈正相关(r=0.852 0,P<0.01).PCNA标记指数放疗后为(24.18±5.37)%,比放疗前的(48.67±5.62)%下降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52锎中子射线治疗宫颈癌的机制不仅在于诱导细胞凋亡,而且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bax表达是252锎中子射线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间的平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252锎中子放疗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子放疗前后宫颈癌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鳞癌放疗前后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20例患者宫颈癌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凋亡指数(AI)分别由放疗前的35%和(4.22±4.14)%增加至放疗后的85%和(34.64±24.36)%,差异显著(P<0.01).放疗前后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且与凋亡无明显相关(P>0.05).bax表达阳性率和平均标记指数分别由放疗前的25%和(8.35±3.06)%增加至放疗后的80%和(16.43±6.05)%,差异显著(P<0.01),且放疗后与凋亡呈正相关(r=0.852 0,P<0.01).结论 252锎中子射线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bax表达是252锎中子射线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间的平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治疗妇科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科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始于腔内~(226)镭疗,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226)镭作为医用放射源,因其本身的缺点,而被其他同位素如~(60)钴、~(137)铯及~(192)铱先后取代。这些同位素均是以其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γ线治疗肿瘤,被称为γ线治疗源。尽管放疗技术和设备在上世纪后半期不断发展,但历来以放疗为主的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的放疗效果却没有明显的提高。进入70年代后,一种新型的在衰变过程中产生中子的放射源——~(252)锎引起从事妇科肿瘤放射治疗工作者的关注,被视为有望提高长期停滞的妇科肿瘤放疗生存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52锎中子腔内后装在宫颈癌术前辅助放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3年01月至2010年0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2 ~ Ⅱb期的54例宫颈癌,分为两组,其中 252锎组24例,为局部肿块直径 ≥ 4 cm,术前采用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放疗;直接手术组30例,为局部肿块直径 < 4 cm,未行术前辅助治疗,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252锎组放疗前后肿瘤局部变化及放射性副反应,并比较252锎组与直接手术组术中情况。【结果】 252锎组放疗前肿瘤平均直径46.29(S = 6.28) mm,放疗后肿瘤平均直径18.63(S = 9.46)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2锎组放疗后骨髓抑制3例(12.5%),放射性直肠炎1例(4.2%),放射性膀胱炎2例(8.3%),无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发生252锎组平均手术时间258(S = 45)min,与直接手术组266(S = 60)min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52锎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2(S = 166)mL,与直接手术组667(S = 381)mL相比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52锎中子腔内后装在宫颈癌术前辅助放疗中可缩小局部肿瘤改善手术条件,且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赵永生  辛芳  尹卫东 《实用全科医学》2009,7(4):359-360,402
目的观察252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36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宫颈癌患者,其中Ⅱa期6例,Ⅱb期18例,Ⅲa期8例,Ⅲb期4例。252Cf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6—10Gy/次,1次/周,共4~6次,使宫旁A点累积剂量达30~42Gy。全盆腔外照射和中子后装同期进行,后装治疗当天不进行外照射,前后对穿野,1.8—2.0Gy/次,4次/周,外照射20—34Gy后,盆腔野中间挡铅4cm,使总剂量达到45~50GY,总疗程5—7周。结果36例患者均随访2年,2年局部控制率为97%,2年生存率为92%,其中Ⅱa期100%,Ⅱb期94%,Ⅲa期88%,Ⅲb期75%。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6%,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8%。结论252Cf中子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患者能较好耐受,同常规γ射线后装治疗比较,临床Ⅱ、Ⅲ期患者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锎-252中子单纯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5年7月对我院收治的21例ⅠA以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锎-252单纯腔内治疗,采用宫腔加穹隆三腔施源器,A点计划剂量为每次1000cGy,每5~6天1次,共5~6次,全疗程在5周内完成,宫颈表面总剂量为400~540Gy,A点总剂量为50~60Gy。3年随访率100%。结果 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00%(21/21),3年无转移生存率为95.2%(20/21)。膀胱、直肠急性放射损伤:0级17例(80.9%),Ⅰ级4例(19.1%),无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损伤;晚期放射损伤:0级3例(100%),无Ⅰ级以上远期放射损伤。结论锎-252中子单纯腔内治疗早期宫颈癌效果好,毒副反应轻,病人容易接受,可以在门诊治疗。是值得推广的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MRI对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6天内、2~3个月,6个月.1~2年不同时间点行2~6次不等的MRI扫描。每次MRI扫描均用相同的扫描方法,以相同序列正常子宫肌层信号为参照。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放疗结束时,局部控制率100%,38例肿瘤消失,1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85%。2~3个月至2年内不同时间点MRI检查,48例肿瘤消失,12例肿瘤明显缩小较放疗结束时显缩小。肿瘤消失,T2WI及STIR无异常信号改变,T1WI增强扫描,病变区无强化区或轻微强化。结论MRI是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的最佳检查手段,放疗结束时肿瘤缩小程度、T2WI上的信号改变及T1WI增强扫描瘤内有无强化区是预测治疗效果的观测指标,并且放射治疗后2~3个月是MRI预测与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的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APEl在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锎-252中子放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在官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锎-252中子放射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89例宫颈癌组织(接受锎-252中子刀放疗)中APE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织APE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病例(P<0.01).APE1在正常官颈组织和CIN 病例均呈胞核表达,宫颈癌组织中APE1呈胞核表达(59例)、单纯胞浆表达(8例)或核浆共同表达(22例).APE1 表达强度与宫颈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和病理分型无关.APE1亚细胞定位情况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生存分析显示在APE1核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0.9月)和APE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5.8月)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PE1浆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7.8月)和APE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6.5月)(P=0.025,0.001).结论 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APE1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对锎-252中子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APE1在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锎-252中子放疗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锎-252中子放射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89例宫颈癌组织(接受锎-252中子刀放疗)中APE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APE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病例(P〈0.01)。APE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病例均呈胞核表达,宫颈癌组织中APE1呈胞核表达(59例)、单纯胞浆表达(8例)或核浆共同表达(22例)。APE1表达强度与宫颈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和病理分型无关。APE1亚细胞定位情况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生存分析显示在APE1核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0.9月)和APE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5.8月)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PE1浆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7.8月)和APE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56.5月)(P=0.025,0.001)。结论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APE1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对锎-252中子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骨肉瘤细胞HOS锎-252中子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锎-252中子治疗骨肉瘤的效果.方法人骨肉瘤细胞HOS用铱-192γ射线和锎-252中子射线分别以不同的剂量照射,MTr法绘出细胞存活曲线,经典的克隆形成分析测算D0、Dq和SF2值,彗星分析法检测照射后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MTT法、克隆形成分析和彗星分析法3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均表明HOS细胞对锎-252中子射线更为敏感.由克隆形成分析得到锎-252中子射线和铱-192γ射线照射HOS细胞的D0值分别是2.80和3.34,Dq值分别是2.66和3.07,SF2值分别是0.596和0.684.锎-252中子射线和铱-192γ射线以200、500、1 000 cGy 3个剂量照射HOS细胞后,碱性彗星尾力矩分别是(6.664±0.648)、(20.322±1.433)、(33.909±1.245)和(4.760±O.528)、(15.203±1.272)、(27.375±1.315)(P<0.05).结论锎-252中子对HOS细胞的杀伤效果优于铱-192γ射线,说明锎-252中子放射治疗骨肉瘤可能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钾通道阻断剂四氨基吡啶(4-amino-pynidine,4-AP)对宫颈癌HeLa细胞中子照射的影响.方法 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设小同浓度(0、1、5、10、20 mmol/L)4-AP组,0.67 Gy 252Cf中子照射后48 h,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凋亡率.0、20 mmol/L 4-AP组自照射后24、48、72 h分别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中子照射48 h后,4-AP浓度为0、1、5、10、20 mmol/L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0、(38.81±3.45)%、(46.63±3.88)%、(63.58±6.19)%、(77.51±8.87)%,凋亡率(%)分别为(3.15 ±0.85)%、(8.01±1.19)%、(16.00±1.58)%、(47.20±3.18)%、(62.56±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4-AP能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4-AP浓度大于5 mmol/L时,其作用明显(P<0.01).0.67 Gy 252Cf中子照射0、24、48、72 h后,4-AP浓度为0 mmol/L组,HIF-1α mRNA/β-actin值分别为(0.423±0.116)、(0.464±0.111)、(0.487±0.121)、(0.415±0.099),Western blot灰度扫描结果HIF-1α/β-actin分别为(0.723±0.116)、(0.664±0.111)、(0.617±0.121)、(0.515±0.099),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明显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P浓度为20 mmol/L组,HIF-1α nRNA/β-actin值分别为(0.401 ±0.121)、(0.364±0.142)、(0.257±0.137)、(0.165±0.099),Western blot灰度扫描结果HIF-1α mRNA/β-actin分别为(0.879±0.117)、(0.645±0.115)、(0.312±0.114)、(0.130±0.118),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钾通道阻断剂4-AP能降低中子放射治疗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降低HeLa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提高HeLa细胞中子射线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VPA处理Hela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p21基因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VPA作用后,人宫颈癌Hela细胞内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增加,p21基因mRNA表达增加;同时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VPA通过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加p21基因表达,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末端缺口标记法(TdT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16例CIN Ⅲ及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并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这些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CIN Ⅰ/Ⅱ,CIN Ⅲ及 ISCC中 A-LI分别为0.00±0.00,0.33±0.09,0.69±0.14和0.07±0.01;PCNA标记指数(P-LI)分别为:9.87±1.32,22.57±2.05,31.01±2.04和65.92±3.01.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癌恶变前的发生发展中以抑制细胞过度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在ISCC阶段其调控作用可能已经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15例正常宫颈组织 ,2 2例CINⅠ /Ⅱ ,16例CINⅢ和 5 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 (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 (A 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I) ,并分析A 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 ,随着CIN病变的进展 ,A LI增高 (P <0 0 5 ) ,但在ISCC ,A LI明显低于CIN(P <0 0 1) ;PCNA 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 (P <0 0 5 ) ;A 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 (P <0 0 5 ) ,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 (P <0 0 5 ) ,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 ,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经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处理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半定量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均可明显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高细胞内ROS水平,降低Bcl-2/Bax的表达比例,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蛇床子素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与升高细胞ROS水平、促进激活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和抑制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药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0.125~2.0 mg/m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Hela细胞24~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半定量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苦参碱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24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为1.074 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在苦参碱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增加;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胞发生凋亡早期改变;RT-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比值随药物剂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苦参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对宫颈癌细胞(HeLa、Siha)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HeLa、Sih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 组、不同浓度DHA组,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宫颈癌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48 h后细胞核凋亡情况; MTT法检测DHA作用于宫颈癌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DHA作用于宫颈癌细胞48 h后 的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DHA对宫颈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 DHA刺激细胞48 h 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及肿瘤转移侵袭相关蛋白MMP-9、VEGF表达情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及经Hoechst33258染色后,随着DHA浓度增加,宫颈癌细胞形态改变越明显,凋亡小体增多;MTT结果显示DHA 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提示DHA作用于细胞后,浓度越高, 对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越强;Western Blotting 显示DHA作用于细胞48 h 后,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增加 (P<0.05),而Bcl-2、MMP-9、VEGF 蛋白表达下降(P<0.05),Bcl-2/Bax 比值下降(P<0.05)。结论DHA 可通过调控 cleaved-caspase3、Bax及Bcl-2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能通过降低MMP-9、VEGF的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 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