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免疫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消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移植物抗宿主病,尤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移植后致残及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药物大多抑制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同时付出了移植效能降低、感染机会增加的代价。因此,理想的方法是寻找使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保持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但同时又抑制特异性同种抗原。一些对经典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新发现,移植方式的改良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应用等,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提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认识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中的病理生理,尤其是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找到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保留或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多种途径。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有着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其间,不同的细胞因子对两者有着不同的影响,免疫细胞对两者也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因子、特定的免疫细胞可发挥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同时可以保留或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实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分离。深入了解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移植物抗白血病中的机制,可以多途径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保留或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因供受者主要或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存在差异而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尚缺乏研究此领域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评价体系。本实验拟建立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并制定半定量评价体系。 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动物:供鼠为近交系Balb/CH-2d小鼠40只,雄性,8~10周龄,体质量18~22 g;受鼠为CB6F1小鼠(Balb/c×C57BL/6 F1H-2d/b) 48只,雌性,10~12周龄,体质量18~24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107,6×107,9×107个脾细胞移植组及空白对照组,12只/组。小鼠均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PF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Balb/CH-2d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脾脏研磨后制成脾单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加入Tris-NH4Cl裂解红细胞,用RPMI 1640调整细胞浓度为1.2×108 L-1,锥虫蓝染色计数脾细胞拒染率为95.6%。3×107,6×107,9×107个脾细胞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输入对应数量的MHC半相合脾细胞悬液0.5 mL,空白对照组输入等体积 RPMI 1640培养液。③实验评估:脾细胞移植后2,5,8,12周,光镜下计数20个分裂相,检查骨髓细胞中的Y染色体数量,进行嵌合体分析。脾细胞移植18 d后,每3 d观察受体小鼠的临床表现,包括体质量、体形、体位、毛发变化及生存情况,并予以评分。输注脾细胞后100 d观察皮肤、肝脏、回盲端小肠靶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 结果:48只受体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嵌合体检测:6×107个脾细胞移植组可形成较为稳定的低水平供受者混合嵌合体;9×107个脾细胞移植组起初可形成较高水平的供受者混合嵌合体,随时间的推移水平降低;3×107个脾细胞移植组未能形成稳定的供受者混合嵌合体。②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及病理评分: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时间多集中在供鼠脾细胞输注后30~80 d,临床表现以皮肤改变、体质量减轻、弓背体态为主,病理损害以皮肤、肠道及肝脏明显。与3×107个脾细胞移植组比较,6×107,9×107个脾细胞移植组临床和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P < 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 < 0.01);后2组临床和病理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输注6×107和9×107个脾细胞的小鼠成功诱导出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临床和病理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分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价干预因素的优劣奠定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2003-03/2007-0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髓移植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8~55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 5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只有1例HLA-CW位点亚型不合,其余HLA全部相合,1例无关骨髓移植HLA全部相合。观察全部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的水平。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 L-1,血小板恢复到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 d 及18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1水平较移植前及未发生患者明显升高(P < 0.01)。提示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皮肤、食管、胃肠、肝脏等)的全身性疾病,是造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方法,为实验性研究药物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方法:选择C57BL/6(H-2b)→BALB/C(H-2d)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供、受体。通过注射移植供鼠脾脏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数以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等判断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是否建立。 结果与结论:给予5×106个以上的供鼠脾细胞的小鼠都发生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但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的时间、存活期不同。提示,输入5×106个供鼠脾细胞可有效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动物模型是可靠的,可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接受不同预处理方案改良Bucy(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或白消安/氟达拉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生存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6-12/2008-06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患者27例,按移植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10例给予以氟达拉滨+白消安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前2~6 d氟达拉滨 30 mg/(m2•d),移植前3~6 d白消安 3.2 mg/(kg•d);17例给予以改良Bucy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前4~6 d白消安4 mg/(kg•d),移植前两三天环磷酰胺60 mg/(kg•d)和阿糖胞苷2.0 g/(m2•d)。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白细胞、血小板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其程度,复发与移植相关死亡率。 结果:白细胞、血小板重建时间在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分别为[(8.45±2.31),(8.96±2.47)d,P=0.957;(13.31±4.80),(15.89±5.21) d,P=0.662]。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47%(8/17),40%(4/10),P=0.629]。27例患者截至统计时间10例死亡,其中复发死亡4例,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3例,感染死亡2例,其他移植合并症死亡1例。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1年内总生存率分别为(58.30±19.80)%和(73.00±11.80)%,1年内无病生存率为(48.60±18.70)%和(72.20±12.80)%,白消安/氟达拉滨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较Bucy组高,但两组1年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511,0.854)。 结论:氟达拉滨应用于移植预处理方案中,可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髓外毒性,但对疗效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背景:苦参碱具有降低白细胞介素2浓度的作用,作为化疗辅助用药已用于临床。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环孢素A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苦参碱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C57BL/6小鼠作为供鼠,BABL/C小鼠为受鼠,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BALB/C受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骨髓移植组及足量环孢素A、半量环孢素A、足量苦参碱组、足量苦参碱联合半量环孢素A组。 结果与结论:足量苦参碱联合半量环孢素A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越早程度越重。移植后7 d,与骨髓移植组比较,其他移植组小鼠血清γ-干扰素质量浓度下降,白细胞介素4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苦参碱能够减轻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致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生存时间延长。苦参碱与环孢素A作用相似,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着植入困难、造血重建慢、移植物抗宿主病重、免疫重建迟、致死性感染发生率高等诸多难题,如克服这些问题可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方法:在单倍体移植时采用阿糖胞苷、马利兰、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甲基环已亚硝脲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6例恶性血液病。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完全植入,白细胞> 1.0×109 L-1中位时间为15.8 (+12 d~+20 d),Ⅲ~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16.7%,中位随访时间34.7(13~63)个月,无复发,至今仍存活。结果提示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时,用阿糖胞苷、马利兰、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甲基环已亚硝脲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01/2008-04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9例,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供者中6例为HLA 完全相合的同胞,2例为HLA 9/10相合的无关供者,1例为半相合供者;预处理采用经典的BU/CY方案或GIAC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方案或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 0. 5×109 L-1、血小板> 20×109 L-1 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15 d;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1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3~16个月无病生存率为77.8%。死亡2例。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白血病  相似文献   

10.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群,在诱导移植耐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综述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性、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2,维普数据库2000-01/2010-02以及运用Google网络数据库有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研究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产生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还能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很有希望成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早期风险预测的一项重要实验诊断指标,并且有可能通过调控移植后患者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来预防和控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但是,要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应用于临床尚有问题有待解决,例如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是什么,如何提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人体内的活性以及怎样充分发挥其免疫抑制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甲氧基聚乙二醇是一种无免疫原性的兼性聚合分子,可以共价结合方式修饰各种蛋白质,减少其免疫原性。因此,在进行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若能用甲氧基聚乙二醇对移植物的T细胞进行化学修饰,阻断其激活的途径,就可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 目的:构建小鼠半相合骨髓移植模型,观察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移植物对小鼠H2半相合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化配对设计实验,于2003-03/11在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和小儿内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纳入20只8~10周龄雄性近交系BALB/cH-2d小鼠作为供鼠,60只8~10周龄杂交获得的雌性CB6 F1 代H-2d/b小鼠作为受鼠。甲氧基聚乙二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方法:常规制备供鼠骨髓及脾细胞混合悬液。受鼠行总剂量8.0 Gy 60Co 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照射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照射对照组每只受鼠经尾静脉输入RPMI-1640培养基0.5 mL,单纯移植组照射后12 h内经尾静脉输入未处理的半相合供鼠骨髓及脾细胞混合悬液0.5 mL,修饰移植组照射后12 h内经尾静脉输入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半相合供鼠骨髓及脾细胞混合悬液0.5 mL。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观察动物存活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理表现及存活小鼠的染色体核型。 结果:照射对照组小鼠均在2周内死亡;修饰移植组小鼠30 d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移植组(75%,40%,χ2=5.01,P=0.025)。取死亡小鼠的爪垫皮肤、肝及小肠肠管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修饰移植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表现减轻,Thomas 病理分级轻于单纯移植组。移植后75 d应用染色体C带显色法检测存活受鼠的嵌合体,证实为完全供者型植入。 结论: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移植物可明显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提高半相合骨髓移植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导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口服耐受是研究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新模式。 目的:探讨骨髓移植前供鼠经口服受鼠脾淋巴细胞诱导耐受是否能增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受鼠对供者移植物的免疫耐受,从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并与目前常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抑制药物比较作用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12在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供鼠为雄性纯种近交系小鼠C57BL/6J(H-2b),受鼠为雌性纯种近交系小鼠BALB/c(H-2d)。 方法: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完全不合的纯种近交系小鼠建立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小鼠共分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①口服耐受组:移植前口服受鼠脾淋巴细胞相当于10 μg蛋白,隔天1次,共3次。②雷帕霉素组:1.5 mg/(kg•d)灌胃,从移植后第1天(+1 d)开始用药。③环孢素A+甲氨蝶呤组:环孢素A 1.5 mg/(kg•d)腹腔注射,从移植后+1 d开始用药,当小鼠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改为环孢素A 5 mg/(kg•d)灌胃,甲氨蝶呤0.4 mg/(kg•d)腹腔注射,移植后+1,+3,+6,+11 d用药。④空白对照组:移植后未用药。⑤辐照不移植组:照射后未予骨髓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出现情况及免疫耐受指标差异。 结果:移植后小鼠出现典型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空白对照组小鼠死亡高峰在移植后第14~18天,死亡率接近100%。口服耐受组、雷帕霉素组和环孢素A+甲氨蝶呤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明显减轻,平均生存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P < 0.05);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表现减轻,口服耐受组病理变化少于其他各组;流式细胞仪监测CD4+/CD8+比值增加,CD4+CD25+细胞增加,口服耐受组增加明显;ELISA检测移植物抗宿主病产生相应细胞因子减低,且口服耐受组明显减轻。MTT结果显示,口服耐受组免疫耐受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降低。 结论:口服耐受可以显著抑制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增强小鼠对骨髓移植的免疫耐受,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和病理损害程度,延长平均生存时间;与目前常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抑制药物比较,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从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途径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诱导移植物中的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使得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产生分离,从而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预后,因此,输注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有前途的一种方法。但其作用的途径机制、输注的时机、输注的细胞数等仍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Myositis of 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 G Reyes  P Noronha  W Thomas  R Heredia 《Neurology》1983,33(9):1222-1224
A 13-year-old girl with 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 developed severe proximal weakness. Muscle biopsy showed necrotic fibers with anti-IgG deposits and 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 Steroid treatment helped, but her weakness recurred. Repeat biopsy showed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and possible steroid myotoxicity. Numerical ratio of capillaries to myofibers and capillary numerical density were higher than childhood dermatomyositis (CD), and capillaries had no tubuloreticular inclusions. Absence of quantitative histologic, ultrastructural, or immunocytochemical abnormalities of capillaries differentiated our patient from CD. We conclude that myositis of chronic GVHD can present as a severe myopathy that responds to steroids and differs from CD.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肾脏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已不再成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延迟肾功能恢复和慢性移植肾肾病仍然是移植患者术后需要面对的问题。目的:总结分析15例术后发生超延迟肾功能恢复的肾移植患者资料,探讨临床经验及治疗对策。 方法:对肾移植后发生超延迟肾功能恢复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移植后均采用常规剂量的半量(环孢素A 3.0~4.0 mg/kg,他克莫司0.5~1 mg/kg),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免疫用药剂量,采用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分析超延迟肾功能恢复诱因,患者观察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中低血压、供肾热缺血时间过长、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环孢素中毒、外科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致移植肾血液灌流不足可能为患者超延迟肾功能恢复的诱因。患者术后由少尿期开始进入多尿期时间最长者为108 d,平均32~108 d。肾功能正常8例(血清肌酐78~135 μmol/L),肾功能轻度异常5例(血清肌酐135~300 μmol/L),血清肌酐> 300 μmol/L者2例。随访时间最长1例11年,至今移植肾功能正常。结果提示,肾移植后尽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及移植肾彩超,根据结果采取综合治疗并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使大多数的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学术背景:在同种异体移植物中存在的成熟αβT细胞不仅能重建受者体内的T细胞免疫,而且能清除受者体内的恶性细胞。但是,这些T细胞识别受体作为“非己”,并且发动广泛的免疫机制攻击受体组织,即移植物抗宿主病。 目的:总结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与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7-09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HSCT,chronic GVHD,immunologic suppress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共收集到65篇相关文献,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5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所选用的40篇文献中,7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的并发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并且发病病理生理过程仍未研究清楚。尽管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细胞因子的改变、能够清除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单克隆抗体以及其他免疫调节药物所起的作用正在研究过程中,但由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受累器官的多样性、疾病的慢性病程以及血液学和免疫学的功能异常,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没有改变。 结论:要更加深入理解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的小鼠模型研究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transplant patients. A polymyositis pattern of injury is a rare manifestation of chronic GVHD in skeletal muscle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e report a 54-year-old man with acute myeloid lymphoma who underwent an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ed acute gastrointestinal GVHD 2 months post-transplantation and polymyositis 14 months post-transplantation. Upon tapering of steroids, the patient experienced a relapse of polymyositis. The literature on polymyositis in chronic GVHD is briefly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