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性疾病,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骨髓纤维化(MF)最常见~([1-2])。近年研究~([3])发现,JAK-2/V617F、CALR、MPL等基因突变与MPN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临床用药仍较单一,多局限于传统治疗方法如羟基脲、干扰素等,或联合抗血栓治疗,而JAK抑制剂、端粒酶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新的药物仍较缺乏~([4])。中医认为,该病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JAK2V617基因突变阳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骨髓标本中WT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核酸扩增荧光法检测16例PV患者和18例ET患者骨髓中JAK2V617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4例PV和11例ET患者JAK2V617基因突变阳性.在这25例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中,11例患者WT1基因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部分JAK2V617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体内WT1基因呈高度表达,WT1基因高表达可能与JAK2V617F基因突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α-2b 治疗 JAK2V617F 阳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干扰素α-2b 治疗 JAK2V617F 阳性的 PV 和 eT 患者47例,以同期羟基脲治疗组4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血液学缓和分子学缓解率。结果 PV 患者应用 IFNα-2b 治疗组血液学总缓解率(CHR + PHR)85.2%,应用羟基脲治疗组血液学总缓解率56.0%,P 〈0.05。eT 患者应用 IFNα-2b 总血液学缓解率75.0%,羟基脲治疗组总血液学缓解率42.1%,P 〈0.05;PV 患者 IFNα-2b 治疗组总分子学缓解率(CMR +PMR)77.7%,羟基脲治疗组4.0%,P 〈0.001。eT 患者 IFNα-2b 治疗组总分子学缓解率60.0%,羟基脲治疗组0%,P 〈0.001;PV 和 eT 患者采用 IFNα-2b 治疗后血栓和出血发生率均低于羟基脲治疗组,但 P 均〉0.05。结论与羟基脲相比,干扰素α-2b 可以提高PV 和eT 患者血液学缓解率,并且降低患者JAK2V617F 负荷,使患者达到分子学缓解。与羟基脲相比,α-2b 不能显著减少患者的血栓和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及在有无伴有JAK2V617F突变患者的止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48例MPN病人进行JAK2V617F突变的检测,并对其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常规(WBC,RBC和Hb及PLT)、常规出凝血指标(PT、aPTT、Fbg)及止凝血机制分子标志物(GMP-140、TF、TAT、AT、TFPI、PAP、D-D等)的检测。结果 (1)在48例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0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16例,占8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2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12例,占54.5%。特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2例,为33.3%。(2)无论患者有无JAK2V617F突变,均存在着血常规和止凝血机制的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有JAK2V617F突变的患者较没有JAK2V617F突变的患者的血常规和止凝血机制的改变更明显一些,二者也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特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等Bcr-abl阴性的经典MPN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JAK2V617F突变率,并且无论有无JAK2V617F突变均存在着血常规的改变和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凝血亢进、抗凝的抑制及纤溶激活等止凝血功能的改变,且在JAK2V617F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这些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诊治的19例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及诊治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伴发缺血性脑卒中.对19例患者进行骨髓穿刺及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6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3例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采用急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小剂量羟基脲化疗后所有患者达到血液学缓解,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急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羟基脲化疗及阿斯匹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对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 PNs)的认识,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h阴性M 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M PNs发病中位年龄为62.5岁,首发症状不典型、无特异,常见体征以肝脾肿大和血栓形成为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分别是86.7%、73.3%、50.0%,且发现JAK2V617F突变阳性PV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突变阴性者,JAK2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突变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治疗后1年复查,6例干扰素治疗者有1例突变基因转阴,7例羟基脲口服者无突变基因转阴,二者联合治疗的有5例,其中有2例突变基因转阴。所有病例目前死亡2例,存活30例。并发症主要为血栓形成及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无病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 JAK2V617F突变基因的检测对M PNs的诊断、分类及预后有直接影响。治疗主要以控制骨髓过度增殖,使血细胞稳定在安全范围,预防和治疗血栓,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方法 汇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血液科12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从外周血或骨髓中提取全血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JAK2基因V617位点突变,结合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 12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男性64例,女性60例,中位年龄58岁(19~83岁),JAK2V617F基因突变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70例,阳性率为56.45%,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阳性率为62.07%(18/2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ET)患者阳性率为53.57%(45/84例),慢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bone marrow fibrosis,IMF)患者阳性率为63.64%(7/11例)。 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助于BCR/ABL基因阴性的MPN的诊断;JAK2V617F基因突变对血液学特征有一定影响;JAK2V617F基因突变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其中包括9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12月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ET及PV患者均获得较高的血液学缓解率(P<0.05),ET与PV治疗组间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 vs 0.78,P>0.05),脾脏长厚径(脾脏指数)下降13.5%(95%CI:8.5%~18.5%),获得血液学缓解的患者MPN10评分下降较为显著(P<0.01)。PV患者JAK2V617F等位基因突变负荷中位值由67.23%(49.6%~84.86%)下降至19.7%(0.57%~74.6%)(P<0.05);ET患者JAK2V617F突变定量阳由48.97%(0.45%~74.24%)下降至22.1%(0.33%~65.42%)(P<0.05)。ET和PV患者观察到轻微不良反应(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血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的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基因表达水平,并观察其对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3]的反应。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头盖骨成骨细胞,于细胞半汇合、汇合、基质堆积和矿化4个阶段收获细胞,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法检测其FGF23 mRNA水平,并通过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评价成骨细胞分化状态。进一步取汇合细胞,分别用3.2 mmol/L氯化钙、4.4 mmol/L β甘油磷酸钠(βGP)、10-9 mol/L rhPTH(1-34)和10-8 mol/L 1,25(OH)2D3作用3 d,检测其FGF23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生长良好,成骨细胞FGF23的mRNA水平在汇合时显著上调,为半汇合阶段的7.5倍(P<0.001),于基质堆积和矿化时期回落至半汇合水平,提示成骨细胞FGF23的表达呈阶段特异性。10-8 mol/L 1,25(OH)2D3刺激后,FGF2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约为对照组的16倍(P<0.001);而CaCl2、βGP、PTH刺激后,FGF23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GF23的表达与成骨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1,25(OH)2D3能强烈刺激体外培养成骨细胞FGF2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JAK2V617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包括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技术检测上述受检者的骨髓或外周血JAK2V617F突变及EPOR、G-CSFR、MPL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44例BCR/ABL阴性的MPN患者中有26例(59.1%)存在JAK2V617F点突变,而在11例CM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中未检测到JAK2V617F突变。BCR/ABL阴性MPN初治患者EPOR、G-CSFR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PL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患者EPOR、G-CSFR、MPL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CR/ABL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与阴性初治组患者EPOR、G-CSFR、MPL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Ⅰ型细胞因子和(或)JAK2V617F参与了MPN的发病;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在多种造血系统肿瘤疾病中高表达,但对MPN的发病并非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干扰素α(IFN-α)治疗JAK2V617F 阳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疗效。方法 采用IFN-α 治疗21 例JAK2V617F 阳性的PV 患者,以同期羟基脲(HU)治疗18 例为对照,观察血细胞计数和脾脏变化,并应用荧光定量PCR 方法检测JAK2V617F 表达水平变化,比较两种治疗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率。结果IFN-α 组血液学总缓解率(CHR+PHR)85.71%,显著高于HU 组(55.56%)。IFN-α 组总分子学缓解率(CMR+PMR)为71.43%,显著高于HU组(5.56%)。结论 相比于HU,IFN-α 可使PV 患者获得更高的血液学缓解率,且可降低JAK2V617F 负荷,达到分子学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10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9至2012年7月及长沙地区另外3家医院2012年1-10月间接诊的MPN初诊患者骨髓标本共110例,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5例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1例,以同期2例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标本作为对照。PCR扩增并直接进行基因测序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JAK2V617F突变与患者性别、疾病类型、年龄及外周血血红蛋白(Hb)含量、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等的关系。结果:110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率67.3%(74/110)。其中Pv、ET及PMF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率分别为70.5%(31/44)、70.9%(39/55)、36.4%(4/11)。JAK2V617F突变型PV患者的年龄、外周血WBC、PLT计数均高于野生型患者,JAK2V617F突变型ET患者的年龄、外周血WBC计数、Hb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患者,JAK2V617F突变型PMF患者外周血Hb含量高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结论:MPN患者JAK2V617F突变与患者发病年龄和血象指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那立军  马洪 《黑龙江医学》2013,37(6):401-402
目的观察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方法 30例MPD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抽取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结果 30例MPD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为68.4%,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79.2%(19/2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50.0%(3/6)。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BCR/ABL阴性的MPD的诊断,使MPD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及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干扰素-alpha-2b (IFN-α2b)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 激酶、环氧化酶-2(COX-2)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及人红白血病HEL细胞系中JAK2V617F与COX-2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保定市第一医院接受初次治疗的42例有JAK2V617F突变的MPN患者,其中17例患者为IFN-α2b治疗组(给予IFN-α2b肌肉注射治疗),25例为初治组(未行治疗)。另取同期10例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PN患者JAK2V617F/JAK2突变量,免疫组化检测MPN患者和ITP患者骨髓病理组织p-JAK2、COX-2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用不同浓度IFN-α2b作用于HEL细胞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半定量PCR检测HEL细胞中JAK2、COX-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AK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初治组患者p-JAK2、COX-2表达水平及MVD高于对照组,IFN-α2b治疗后患者p-JAK2、COX-2及MVD表达水平减低。不同剂量 IFN-α2b作用HEL细胞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随其剂量增加逐渐上升,JAK2及COX-2 mRNA及p-JAK2、COX-2蛋白表达随其剂量增加逐渐降低。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发现加入0.5×10 4 U/L IFN-α2b处理HEL细胞24 h,迁移至下室的细胞数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IFN-α2b 通过调控JAK2信号通路抑制COX-2及MPN患者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及凝血功能。方法选择69例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45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检测MPN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g)、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分析其与JAK2V617F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69例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66.6%(46/69),其中PV 20例,阳性率83.3%(20/24);ET 27例,阳性率60.0%(27/45)。MPN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T、aPTT、TT、D-D存在明显差异(P<0.05),vWF、ATⅢ无明显差异;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T、aPTT、TT、存在明显差异(P<0.05),D-D、vWF、AT均无明显差异。白细胞计数在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MPN患者中发生率高,可作为MPN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初诊MPN患者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白细胞计数、凝血常规可初步评估MPN患者凝血功能,早期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an GR  Chen SS  Li LD  Liu YR  Qin YZ  Li JL  Ma X  Wang FR  Jiang Q  Jiang B  Liu KY  Huang X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401-2404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JAK2V617F突变的方法。方法利用TaqMan-MGB探针,检测MPD患者JAK2V617F突变,部分标本用等位基因特异的定性PCR及测序的方法同时进行验证。结果 374份患者和对照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被用于JAK2V617F突变分析。其中76例PV、115例ET和19例MF患者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0%、51%及58%;6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中仅1例为阳性,而38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6例正常供者骨髓细胞中的检出率均为0。结论 JAK2V617F突变在我国MPD患者中是广泛存在的。利用TaqMan-MGB探针进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JAK2V617F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