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化小胶质细胞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LPS激活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采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后,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量上升,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增高;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GFAP表达量上升,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增加。结论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可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前炎症介质IL-1β和TNF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干预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Ⅳ型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大剂量干预组给予罗格列酮2 mg·kg~(-1)·d~(-1)灌胃,小剂量干预组给予罗格列酮0.2 mg·kg~(-1)·d~(-1)灌胃,连续7 d。在术前和术后每日进行1次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尾部微量血糖测量,在术后第2天和第7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大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4天到第7天,小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5天到第7天的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大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4天到第7天,小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6天和第7天的微量血糖低于对照组;大剂量干预组术后第2天和第7天血肿周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加,小剂量干预组术后第7天血肿周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加;大剂量干预组和小剂量干预组术后第7天星形胶质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部分改善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这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解剖学研究》2018,(6)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MicroRNA-21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60只成年SD大鼠构建脑出血ICH模型,并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和MicroRNA-21组。收集大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损伤;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MicroRNA-21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小胶质细胞Iba-1活化。ELISA方法测定脑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icroRNA-21组中受损神经细胞数显著升高,细胞凋亡数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血肿周围MicroRNA-21mRNA显著降低,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MicroRNA-21组血肿周围MicroRNA-21mRNA显著升高,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icroRNA-21组受损神经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血肿周围MicroRNA-21 mRNA显著升高,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croRNA-21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激活小胶质细胞所致的脑内炎症反应,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甲素[10、25、50μg/(kg·d)]预处理5d后,海马注射内毒素(LPS,4μg)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蓖麻凝集素-1(RCA-1)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LPS注射引起注射部位GFAP表达增加,RCA-1阳性细胞增多、变大。而雷公藤甲素[50μg/(kg·d)]可明显下调LPS诱导的GFAP和RCA-1的表达,其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对海马内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喹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为癫痫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海马,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化鉴定后分为:对照组、戊四氮(PTZ)组、氯喹干预组(25、50和75 mg/L),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用MTT法、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及活性、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CyclinD1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Z可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使GFAP、CyclinD1的表达量增加(P<0.05);与PTZ组比较,氯喹阻滞了PTZ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P<0.05);氯喹可抑制PTZ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异常增加的GFAP的表达;氯喹可抑制PTZ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D1的表达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3种结果均显示75 mg/L氯喹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可维持其在正常范围。结论氯喹具有抑制PTZ激活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后星形胶质细胞及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对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星形胶质细胞及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ChE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胆碱能纤维的表达.结果:Aβ组大鼠大脑皮质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大鼠大脑皮质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光密度较Aβ组明显减少;Aβ组大鼠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组大鼠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较Aβ组明显升高.结论:TP能抑制Aβ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轻Aβ所致的胆碱能纤维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中黑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右侧黑质和内侧前脑束内,制备大鼠PD模型。将制模成功的16只PD大鼠随机分为2周和8周模型组,另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黑质致密带内多巴胺(DA)能神经元、OX-42(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及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变化。结果 2周和8周模型组损毁侧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较健侧显著减少(P0.01),损毁侧OX-42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健侧明显增加(P0.01),形态呈"阿米巴状"。损毁侧GFAP阳性细胞数量较健侧明显增加(P0.01),突起变短,染色加深。2周模型组和8周模型组DA能神经元及两种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相似。结论 PD大鼠模型中存在着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且两种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在PD发病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神经解剖学杂志》2014,(6)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10)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慢性炎性痛行为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Saline+Veh组、Saline+T10组、CFA+Veh组和CFA+T10组。后两组大鼠于右侧足底注射CFA制备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前两组则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第二组和第四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 h给予T10腹腔注射,随后每12 h给予腹腔注射药物1次,持续用药7 d;第一组和第三组则以相同方式给予100 ml/kg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辐射热法和机械刺激法连续观察给药后大鼠的痛行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连续给予T10 3d和7 d后大鼠腰膨大平面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观察连续给药7 d后大鼠腰5背根神经节内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CFA+Veh组相比,CFA+T10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及辐射热痛潜伏期显著下降(P0.05),并持续到造模成功后7 d,表明腹腔注射T10可以明显改善CFA诱导的大鼠机械痛敏和辐射热痛敏。(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3 d和7 d后CFA+Veh组大鼠脊髓背角出现大量CFA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量分别在CFA造模后3 d和7 d显著增高(P0.05),而给予T10 3 d和7 d后炎性痛大鼠腰膨大平面IBa-1和GFAP的活化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3)RT-PCR结果显示:与Saline+Veh组相比,CFA造模7 d后腰5背根神经节内炎性因子IL-1β、IL-6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腹腔注射T10 7 d后上述炎性因子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注射T10可以显著改善CFA诱导的大鼠慢性炎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海马注射β类淀粉蛋白(Aβ)1-40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结果:Aβ组大鼠较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而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T4组大鼠较Aβ组第2天~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Aβ组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T4组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较Aβ组明显减少.结论:雷公藤氯内酯醇可以抑制Aβ所致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神经解剖学杂志》2014,(4)
目的:探讨次声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细胞学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置于次声压力舱,连续暴露于16 Hz、130 dB次声7 d(2h/d)后,给与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50 mg/kg,药物组,n=16)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n=16),同时设立不经次声作用的正常对照组(n=16);分别于1、3、7和14 d处死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Iba1、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结果:小胶质细胞在SGZ区分布较为密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次声暴露后3 d时OX42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SGZ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减少最为明显(P0.01);米诺环素可显著改善次声暴露后BrdU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P0.01)。结论: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次声抑制成年大鼠海马SGZ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正>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保持静息状态,依靠较细长的分支感应大脑实质微环境,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应对损伤的前哨[1]。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多于小胶质细胞,约占所有胶质细胞总数的一半,被认为是CNS中功能最多的胶质细胞[2]。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GFAP和NOS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伤后1、3、7d取脑切片,行Nissl染色以及GFAP免疫组化和NADPH—d组化单标记及双标记染色。结果:损伤区周围皮质GFAP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增长,GFAP阳性细胞数量与正常侧及对照组相比,伤后1d即有明显增加,伤后3d、7d数量持续增加;损伤侧海马CAI~3区和DG各层GFAP阳性细胞排列紊乱,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增长,GFAP阳性细胞数量与正常侧及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变化。损伤区周围皮质、损伤侧海马N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伤后3d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中GFAP与NOS双标细胞分别占GFAP阳性细胞的14.2%和13.4%左右。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量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表达增加并且部分转化为NOS阳性细胞,提示其参与了脑组织的损伤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癫痫大鼠点燃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戊四氮慢性癫痫大鼠点燃后海马NF-kBp65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结果:癫痫发作1 h,CA1区出现NF-kBp65-IR阳性细胞,4 h胶质细胞p65-IR维持在高水平,并持续至发作后12 h;发作1 h,CA1区GFAP-IR开始增强,4~8 h观察到明显浓染和突起增多的GFAP-IR阳性细胞,并持续至24 h;GFAP/p65一IR阳性细胞发作后1 h可观察到,4 h达最高峰,24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戊四氮致痫大鼠点燃时,星形胶质细胞的这种早期而持续的激活提示该细胞在慢性癫痫的复发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作用。方法采用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内注射凝聚态Aβ1-40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大脑皮质注射Aβ1-40后,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给予雷公藤多甙治疗后,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胞体截面积明显减小。结论将凝聚态Aβ1-40注射入大鼠大脑皮质后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雷公藤多甙对Aβ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背侧海马内置管给予雷公藤内酯醇(T10)对于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和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的方法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von Frey丝刺激法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的痛行为学变化;运用强迫游泳(FST)和新奇摄食抑制实验(NSF)观察造模后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背侧海马内电离钙绑定衔接分子1(Iba-1)的表达情况。结果:(1)痛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1 d后SNL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 0. 001),且术后21 d维持在较低水平(P 0. 001);从术后第14 d起背侧海马内置管连续给予T10至第21 d,观察到T10能够明显提高上述模型大鼠手术侧后足的机械性痛阈(P 0. 01)。(2)抑郁样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SNL模型大鼠于术后21 d出现明显抑郁样行为,与对照组相比,NSF的不动时间和FST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0. 05,P 0. 001);背侧海马内给予T10后,动物的NSF和FST抑郁样行为均有明显缓解(FST P 0. 05; NSF P 0. 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L模型大鼠双侧背侧海马内Iba-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给予T10后,其背侧海马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均被显著抑制。(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21 d双侧背侧海马内I-ba1的表达明显上调(P 0. 01),连续给予T10后可以显著下调其内Iba-1的表达水平(P 0. 05)。结论:背侧海马内置管连续给予T10能有效缓解由SNL诱导的慢性痛模型大鼠的痛行为和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背侧海马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进而减轻海马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是中枢神经损伤后的一种普遍现象 ,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延长、免疫组化染色 GFAP表达增强等。为探讨脑缺血后不同脑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特征 ,本实验建立 Wistar大鼠全脑缺血 30分钟再灌注的模型 ,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 3d、5 d、7d后不同脑区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特征 ,结果显示如下 :(1)大脑皮质、室周区和小脑内GFAP阳性细胞胞体稍有增大、深染 ,突起增多、增粗、增长且散在分布 ;(2 )海马 CA1、CA2区可见突起短而粗、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在体外是否具有抗淋巴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效应。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表面CXCR4受体表达的影响;并采用Transwell微孔隔离室迁移实验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体外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 ①雷公藤内酯醇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24 h和36 h的 IC50值分别为43.06 nmol/L和25.08 nmol/L。② 随雷公藤内酯醇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Raji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呈时效和量效关系。③ Raji细胞经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12.5、25、50 nmol/L)处理后,CXCR4表达率(34.66%±4.34%、23.74%±1.87%、18.10%±1.18%)明显低于对照组(72.47%±7.28%,P<0.01),此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④ Transwell趋化活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rhSDF-1α对Raji细胞的趋化作用,此抑制效应也呈量效关系。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淋巴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应,并能阻断Raji细胞的体外迁移,其机制与其对SDF-1/CXCR4生物学轴的抑制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反应性星形胶质活化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常见的反应,但其发生机理尚有待阐明。近年研究发现一些细胞因子能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我们及其它一些实验室的工作证实在多种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反应最早,是CNS损伤急性阶段主要应答细胞;故有文献提出反应性胶质化是一种后发现象,受小胶质细胞分泌产物的调节。本实验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参考Giulian(86)与McCarthy(80)等的方法进行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传代2次的星形胶质细胞种植于多孔…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大鼠大脑皮质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幼年(3月龄)、成年(12月龄)与老年(27月龄)三组雄性Wistar大鼠的躯感皮质进行针刺后,在1~21d时间内用光镜与电镜观察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探讨年龄因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星形细胞在水肿、细胞分裂、吞噬、肥大与胶质界膜形成等方面均表现出程度上和发生时间上的年龄差异。幼年大鼠的星形细胞不仅水肿更为显著且出现更早,并且表现出向变性与最后死亡以及向代偿性合成增强两个方向发展、三组动物的星形细胞分裂活动以术后3d最明显,尤以幼年组更多见,并出现活跃的吞噬现象. 相似文献
20.
星形胶质细胞异质性是指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胞质活性物质、对创伤的反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延长、免疫组化染色GFAP表达增强等。为探讨脑缺血后不同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的特征,本实验建立Wistar大鼠全脑缺血30分钟再灌注的模型,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脑缺血再灌注1d、3d、5d、7d、10d后不同脑区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如下:1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3d即可见轻度星形胶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