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7、9(MMP-1、7、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例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21例鼻息肉和15例下鼻甲黏膜组织中TGF-β1,MMP-1、7、9以及TIMP-1的蛋白表达量,并比较他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①TGF-β1、MMP-7、MMP-9及TIMP-1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慢性鼻窦炎组织中TGF-β1和TIMP-1相比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③鼻息肉组织中MMP-7的表达比慢性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显示出不同的TGF-β1、MMP-7、TIMP-1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19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方法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6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例,健康对照者12例,分别取鼻腔黏膜或息肉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法检测CCL-19蛋白表达活性,比较其在病变鼻黏膜、息肉组织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病理意义。结果鼻息肉组织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鼻黏膜组织CCL-19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鼻黏膜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型病变黏膜组织尤为显著(P0.05);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CCL-19蛋白表达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性者(P0.05)。结论水肿型慢性鼻窦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CCL-19表达明显上调,提示CCL-19表达活性可能与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血清25-(OH) D3水平和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47例为实验组,并以上颌窦囊肿患者21例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和鼻息肉组织中TGF-β1平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活性及其病理意义.方法 鼻息肉患者41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9例,属于Ⅱ型1、2期;B组22例,属于Ⅱ型3期及Ⅲ型.分别取息肉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另取1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其VEGF及TGF-β1表达活性,比较分析其病理意义.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VEGF及TGF-β1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的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又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及TGF-β1表达活性变化对鼻息肉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并扩大样本量来验证抗氧化蛋白DJ-1蛋白、谷胱苷肽S转移酶-pi和自然杀伤细胞促进因子B(NKEF-B)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8例慢性鼻窦炎、36例鼻息肉和18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DJ-1蛋白、谷胱苷肽S转移酶-pi和NKEF-B的表达情况。结果(1)DJ-1蛋白、谷胱苷肽S转移酶-pi和NKEF-B在同一个组织标本中的定位和表达强度一致,均表达于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和杯状细胞中;(2)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DJ-1蛋白、谷胱苷肽S转移酶-pi和NKEF-B阳性强度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3,P0.01)。慢性鼻窦炎组织的阳性强度以"+++"为主,鼻息肉组织的阳性强度以"+"为主,正常鼻黏膜组织的阳性强度以"++"为主。结论抗氧化蛋白在慢性鼻窦炎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鼻息肉组织标本中表达较低,可以推测当鼻黏膜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弱或先天缺陷,氧自由基清除减少,可导致慢性炎症迁延不愈或转化为鼻息肉。因此氧化应激损伤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发生、发展和炎症迁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并扩大标本量来进一步验证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PLUNC蛋白在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4例鼻息肉、30例慢性鼻窦炎和18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Cu/ZnSOD和PLUN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u/ZnSOD和PLUNC蛋白在同一个组织标本中的定位和表达强度一致,均表达于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和杯状细胞中;②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Cu/ZnSOD和PLUNC蛋白阳性强度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89,P<0.01)。鼻息肉组织的阳性强度以" "为主,慢性鼻窦炎组织的阳性强度以" "为主,正常鼻黏膜组织的阳性强度以" "为主。结论:Cu/ZnSOD和PLUNC蛋白是鼻黏膜局部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鼻黏膜受病原体侵袭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炎症反应时,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和杯状细胞反应性增生明显,它们产生和分泌Cu/ZnSOD、PLUNC蛋白等抗炎物质增多来产生炎症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性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EGF/VP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VEGF/VP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①VEGF/VPF在鼻息肉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P<0.01和P<0.05);②TGF-β1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P<0.005);③鼻息肉组织中TGF-β1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粒细胞;④VEGF/VPF与TGF-β1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P>0.05)。结论①VEGF/VPF对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组织极度水肿的产生可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②TGF-β1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③嗜酸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TGF-β1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Ⅰ型及Ⅱ型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及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以及Ⅰ、Ⅱ型受体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RⅠ、TGFβRⅡ在25例慢性鼻-鼻窦炎、21例鼻息肉、17例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TGFβRⅠ、TGFβRⅡ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正常下鼻甲黏膜分别为175.78±7.06、165.00±1.79;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分别为147.33±8.15、147.77±4.62;而在鼻息肉组织中分别为125.91±11.26、129.82±1.46。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组织中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均比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TGFβRⅠ、TGFβR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比在慢性鼻-鼻窦炎病变黏膜中的表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GFβRⅠ、TGFβRⅡ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点,提示其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和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14例慢性鼻及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鼻黏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和Foxp3+Treg细胞的浸润情况,并与糠酸莫米松喷鼻1个月后的鼻息肉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鼻黏膜组织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中Foxp3+细胞数分别为(125±35)、(41±15.4)、(144±33)个/mm2(P<0.05);Foxp3+CD4+细胞数分别为(115±22)、(37±11)、(133±17)个/mm(P<0.05);Foxp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15、0.25±0.11、0.67±0.24(P<0.05)。结论Foxp3+Treg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数量减少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关,鼻内糖皮质激素可显著增加鼻息肉中的Foxp3+Treg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鼻息肉患者分为A、B 组,A组为Ⅱ型1、2期患者,B组为Ⅱ型3期及Ⅲ型患者。另有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下鼻甲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鼻黏膜中VEGF的染色呈弱阳性,而在A、B组鼻息肉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组;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定位于基底膜周围的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以及腺体、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皮细胞。结论VE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过度表达促进息肉组织内的血管增殖和炎性细胞聚积,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34例鼻息肉标本及30例中鼻甲粘膜标本行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1TGF-β1 在鼻息肉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鼻甲组织 (P <0 .0 1)。 2鼻息肉组织中 TGF-β1 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相似于嗜酸性粒细胞 ,二者阳性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3TGF-β1 阳性表达与鼻息肉的临床分型无关 (P >0 .0 5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1TGF-β1 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 ,导致上皮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纤维化。 2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为鼻息肉中 TGF- β1 的主要来源。 3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发病及复发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表面活性物质A(SP-A)在鼻息肉组织及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0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20例F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进行SP-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SP-A主要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上皮细胞内和浆细胞细胞质内;在浆液性腺体细胞内有表达,在黏液性腺体细胞内无表达.SP-A在对照组中的表达与在鼻息肉组中的表达位置相同,但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 mRNA在鼻息肉组和对照对照组均表达,在鼻息肉组中SP-A/β-actin表达强度比率强于其在对照组中的表达(P<0.05).结论:SP-A mRNA和蛋白均在鼻息肉和鼻黏膜组织中表达,但在对照组中的表达上调.SP-A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可能是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48例鼻息肉(按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分为A、B两组,A组包括Ⅱ型1、2期鼻窦炎鼻息肉共27例;B组包括Ⅱ型3期及Ⅲ型鼻窦炎鼻息肉共21例)和3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中COX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P<0.05),而B组鼻息肉中COX2的表达亦高于A组鼻息肉(P<0.05)。结论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鼻息肉发生、发展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2 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IL-13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中鼻黏膜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收集16例CRSwNP息肉组织(其中嗜酸细胞型和非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各8例)和8例对照黏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人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LC3B)的表达,免疫组化染 色检测LC3B的表达和分布,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LC3B的点状分布。结果 与对照黏膜组织相比,LC3BII的表达在CRSwNP的息肉组织中增加,并且LC3B在嗜酸细胞型鼻息肉上皮层分布最多。IL-4和IL-13可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中LC3BII的表达和促进LC3B的点状分布。结论 与对照黏膜和非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相比,嗜酸细胞型鼻息肉组织上皮细胞中自噬体数量显著增加。IL-4和IL-13可有效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自噬体增加。本研究为寻找以自噬为靶点的CRSwNP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氯离子通道ClC-2及ClC-3蛋白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离子通道ClC 2和ClC 3蛋白与鼻息肉形成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2 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中两种氯离子通道ClC 2、ClC 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鼻黏膜未见ClC 2和ClC 3蛋白的表达 ,鼻息肉组织中ClC 2、ClC 3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黏膜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黏膜下浆液性腺体 ,ClC 2和ClC 3在鼻息肉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数分别为 (17.6± 6 .33)个和 (2 3.4 9± 6 .14)个 ,二者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氯离子通道蛋白ClC 2、ClC 3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对鼻息肉病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凋亡、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鼻息肉病的机制。方法:对19例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前后的鼻息肉病鼻息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GF-β1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嗜酸粒细胞凋亡指数治疗前为(20.53±7.66)%,治疗后为(44.47±8.97)%,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嗜酸粒细胞TGF-β1阳性表达率(74.74±5.22)%低于治疗前(85.18±8.07)%,治疗后TGF-β1在鼻息肉组织基质中的表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可通过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及减少TGF-β1在嗜酸粒细胞和基质中的表达治疗鼻息肉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腔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 (FP)喷雾剂对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 2 (AQP 2 )表达的影响及类固醇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2 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Ⅱ型组 (3期Ⅱ型 14例 )和Ⅲ型组 (Ⅲ型 12例 ) ;Ⅱ型组又分为FP组 (7例 )和对照组 (7例 ) ,Ⅲ型组亦分为FP组 (6例 )和对照组 (6例 )。Ⅱ型组和Ⅲ型组中的FP组术前应用FP喷雾剂喷鼻 7d ,对照组术前鼻腔不予任何处理。术中取 2 6例患者的鼻息肉组织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息肉组织中AQP 2的表达。结果 :Ⅱ型组和Ⅲ型组中的FP组鼻息肉体积明显缩小 ,鼻息肉组织中AQP 2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面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 :在FP作用下鼻息肉水肿减轻、体积缩小 ,可能与AQP 2表达减少有关 ,这为类固醇激素治疗鼻息肉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催乳素 (prolactin ,PRL)在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 ,以探讨PRL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 鼻息肉组织标本来自 2 5例行鼻息肉切除的患者 ,12例行鼾症手术切除的正常下鼻甲组织作为正常鼻黏膜对照。HE染色用于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观察PRL的表达部位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观察表达PRL的细胞。结果 ①与 12份正常下鼻甲组织相比 ,2 5份鼻息肉组织中PRL阳性细胞数 (2 0 5± 0 88)较下鼻甲(0 96± 0 5 0 )中明显增多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4 0 0 4 ,P <0 0 1)。巨噬细胞 (CD6 8)在鼻息肉组织 (1 85± 0 83)中的表达较下鼻甲组织 (0 93± 0 5 2 )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t =3 5 19,P <0 0 1)。②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证明PRL表达于巨噬细胞上。结论 PRL通过影响巨噬细胞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 ,间接调整鼻息肉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还氧合酶-2(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鼻息肉的药物治疗寻找新的特异性靶点。方法选取34例未应用任何药物的鼻息肉手术组织标本,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为鼻息肉A组(Ⅱ型1、2期鼻窦炎鼻息肉)和鼻息肉B组(Ⅱ型3期及Ⅲ型鼻窦炎鼻息肉)。同时取10例手术患者的下鼻甲游离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鼻息肉和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COX-2进行观测并拍照。采用JD901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染色面积和染色密度。结果 COX2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极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均显示高表达(P<0.01);Ⅲ型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Ⅱ型鼻息肉组(P<0.05)。结论COX-2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鼻息肉的分型有关,表明其催化产物PGE2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