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已成为一种致突变性的常规测试系统,它主要用于检测化学物诱变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前期细胞的染色体或纺锤体损伤。骨髓微核试验作为体内试验与Ames试验合用,可以预示受试化学物的致癌性,巳被国际环境致突变研究机构建议作为一种基本的体内致突变试验。并发表测试规范.大鼠的动物模型在毒理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化学物对大鼠的毒性和代谢动力学等资料较易获得,所以进行大鼠骨髓微核试验有  相似文献   

2.
化学毒物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化学毒物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毒理学评价郑玉新,梁友信综述神经系统是很多毒物的靶器官,研究外源性化学物的神经毒性效应及作用机理,探索评价其神经毒性的方法,对于制定神经毒物的卫生标准、探讨神经毒性效应的防治和危害控制的措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神经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正>毒性表现是指实验动物出现与染毒有关的临床症状,是毒理学试验的重要观察指标。根据动物的毒性表现,结合其他的毒性改变,可了解外源性化学物毒作用的性质、特点,推断其可能的毒作用靶器官和作用机制,因此,在毒理学试验中应正确地识别和描述实验动物的毒性表现。此外,根据动物福利的要求,承受严重  相似文献   

4.
近年出于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立法限制或禁止动物试验,使体外试验作为一种替代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作为体外试验的一类重要试验在新药的研究、开发以及化学物质毒性评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1999年开始,美国和欧盟就开始进行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代替动物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虽然发现体内的经口急性试验与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有很大的相关性,但不能完全替代体外试验.而对他们的试验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对所有种类的化学物质都采用同一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虽然有助于方法的标准化,由于化学物质的作用机制的不同,有必要探索不同种类物质的不同细胞毒性方法的适用性[1-2].噻唑蓝法(MTT)和中性红法是2种应用较多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均具备简便、快捷和试验条件可控等优点,是毒理学检测细胞毒性首选或必选的方法.但是,受试验体系的影响,每种方法的不足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不同的试验体系加以验证,可以更好地推断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免疫毒理学研究进展石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波士顿02115)免疫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外源性化学物对人体免疫毒性.研究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实验动物结果外推到人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在这方面有新进展.其一是集中用体外系统,以免疫毒物处理人和动物...  相似文献   

6.
吸入毒理学主要研究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等可吸入物质进入呼吸道后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当前,由于对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的倡导,体外替代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入毒理学的体外替代方法常用细胞体外暴露试验,其中体外模型的构建以及毒性评估至关重要。而研究可吸入物质对呼吸道的不良反应需要模拟呼吸道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微环境,然后将细胞暴露于上述物质中,因此吸入毒理学对细胞模型及体外暴露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体外细胞模型从原代细胞、细胞系扩大为共培养及商品化模型。针对细胞体外暴露试验现已开发多种气液界面暴露系统,并且可实现的暴露时间也已经进一步延长。本文针对呼吸道体外模型及应用、气液界面培养及暴露系统、试验检测指标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细胞体外暴露试验应用于吸入毒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3T3中性红成纤维细胞光毒替代试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用于化学物皮肤光毒性安全性评价的试验主要有人体斑贴试验和动物皮肤光毒性实验等体内试验。1998年,欧共体规定“2002年后禁止使用动物对化妆品终产品进行安全性检测”。3T3NRU光毒试验已获得欧盟许可和OECD的许可作为皮肤光毒试验的体外试验方法用于欧盟国家的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协引。我国对于皮肤光毒性试验的替代研究尚未见报道。为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外替代试验方法,本试验通过建立3T3细胞中性红摄取光毒试验并与动物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对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能模拟体内细胞之间以及细胞胞外基质间信号转导的微环境,既能保留体内细胞微环境的物质结构基础,又可体现细胞培养的直观性及条件可控性。近年来,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是外源化合物遗传毒性、肿瘤多细胞耐药、抗肿瘤药物高通量筛选、皮肤毒理学研究以及药物代谢与毒性试验等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就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彗星试验是一项检测单细胞损伤的试验方法,近年来在毒理学研究中发展很快。对彗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新药评价遗传毒性研究、生殖毒性研究和靶器官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提出了彗星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金晶  黄芝瑛 《毒理学杂志》2008,22(3):239-241
肝脏在外源性化学物药物、毒物的代谢和处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药物和毒物进入体内经肝脏进行代谢后,转化为大极性的化合物排出体外或者被激活而导致毒性增加.在药物毒物代谢和毒理学研究中,原代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肝灌流、肝微粒体制备物温孵和基因工程细胞模型等体外实验被广泛应用[1-2].  相似文献   

11.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药物研发成功的决定因素,而药物毒性是终止药物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关监管指南和指导原则为利用动物进行毒理学研究及生物测试或其他相关试验制定了基本标准。动物体外替代试验不仅遵守了国际上提倡的“3R原则”,也符合毒理学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及新药研发的要求。动物体外替代试验已成为21世纪毒性测试的重要方向,毒性测试的重点将集中在敏感性终点的选择与评价、细胞-反应网络、高通量与中通量筛选方法的构建及应用、作用机制及作用模式、毒性通路以及系统生物学效应等方面,并且已获得药物研发领域广泛的支持和监管部门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国关于化学品毒性测试的需求和健康危险评定的进展,提出转变毒性测试策略,从以实验动物体内实验为主的化学物毒性测试标准实验体系转变为以人源性细胞的毒性-途径体外测试和整体动物染毒的靶向测试的新策略。为减少毒性测试工作量,建议发展基于靶器官/毒作用模式的化学物分类和基于毒作用模式的危险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内微核试验作为检测遗传毒性的方法,已广泛用于毒理学研究。作者对此曾作过简要的专题介绍。Haddle等1981年发表了体外微核试验方法。并建议在用于阅读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玻片上,同时检查受试细胞的微核率。本文报道用V79细胞的体外微核试验,对16种化学物所作的遗传毒性的评价结果,同时对其中大部分化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决定召开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毒理学术研讨会。会议承办单位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1.征文内容 :关于药品和各种化学品安全性评价 ;替代性毒理学试验 ;体外毒理学 ;靶器官毒理学 ;遗传毒理和分子毒理学 ;生殖毒理学和发育毒理学等。2 .大会报告内容 :我国药物毒理实验指定原则 ;注册办法中有关毒理学要求 ;生殖毒理学进展 ;遗传毒理学进展 ;靶器官毒理研究 ;替代性毒理试验和体外毒理学研究进展等等。会议将组织有关专题讨论会 :包括GLP筹建和运行的经验和体会 ,遗传毒理学 ,生殖…  相似文献   

15.
高内涵分析在新药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测,为发现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目前,HCA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血管毒性、生殖毒性等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HCA在新药发现毒理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药物成分复杂,无法逐一完成系统的致癌性风险评价及体内遗传毒性试验。鉴于计算机毒理学结合体外致突变风险评价方法在遗传毒性杂质致突变性评价方面的快速发展,也可考虑将此评价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成分的致突变性筛选与机制研究。从计算机毒理学和体外致突变性评价两方面出发,综述天然药物致突变性的研究方法,为其遗传毒性试验评价及监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应用 EpiInfo软件包建立了发有毒性体外测试方法数据库,并对该数据中的15种方法及其检测的化学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方法检测的化学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差很大.有的相同化学物却有着不同名称,在EpiInfo软件的支持下建立的数据库、对发育毒性体外筛选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随着体外方法不断增多.该数据库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毒理学替代方法及其在新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药物安全性是决定新药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近年随着实验动物使用的4Rs(减少、替代、优化和可靠)原则的倡导与实施,整体动物试验面临严重挑战。毒理学替代法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进行实验,其范围包括用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或计算机等方法取代整体动物实验,以低等动物取代高等级动物等。替代方法中采用离体细胞和培养的组织,完全脱离了整体稳态和内分泌调控,在投药的准确性和结果定量上均显示出其优越性。但其方法的建立和认可过程精细繁杂,近年国际上虽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真正成熟的替代方法并不多。本研究对目前毒理学替代方法进行概述,并应用毒理学替代方法对DCK系列化合物的早期毒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其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的筛选与检测。方法DCK(3′,4′-di-9-o-(-)-camphanoyl-( )-cis-khellactone,DCK)系列化合物是本所研发的一类具有三环香豆素骨架结构,起源于天然植物产物suksdorfin,能有效抑制HIV-1型病毒DNA-DNA双链的合成,且与其他药物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耐药性病毒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次研究采用MTT法观察化合物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利用细胞毒性IC50值对急性毒性LD50值进行预测;上下法检测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Ames波动试验、体外微核试验及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微团法检测其遗传毒性和致畸性。结果DCK(554、426、2016)系列化合物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0.43、0.49和0.18mg/ml。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分别为2093.6、2041.2和1316.4mg/kg。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实测值均大于2000mg/kg。提示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无论有无S9的代谢活化,3种新化学物质均未显示出遗传毒性。体外致畸性研究显示,3种化合物中,仅2016化合物能严重抑制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的分化,存在潜在的致畸性。对DCK系列化合物的药效学及毒理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426毒性较低且对HIV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结论毒理学替代法从不同的毒性终点对新化学实体进行比较和筛选,在药物早期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已形成体系的药物毒理学研究包括有发现毒理学、一般毒理学、安全性药理学、毒性病理学、生殖与发育毒理学、遗传毒理学、毒代动力学、临床病理学等。药物毒理学与药理学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动力学过程,只不过毒理学观察的范围更广泛,包括药物对各个系统的影响,大剂量药物对人体的影响等。然而在药物的发现阶段必须要建立短期高效毒性优化筛选系统,包括体内、体外毒性筛选,一般毒性筛选和特殊毒性筛选,涵盖原核和真核毒性筛选系统。通过早期毒性优化筛选,筛选出更合适研发的化合物,提高候选药物的质量,减少药物开发循环的时间;通过对(基因表达、蛋白质、代谢产物)数据系统性分析,建立更加适合于毒性预测的动物模型;选择更精确的剂量和确定安全域MOS(margin of safety),为新药研发中毒理学的检测提供可靠坚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遗传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早期、快速地获得药物可能的毒性反应数据,是当前遗传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几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或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早期、快速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AmesII试验、Gadd45 Green Screen试验、高通量体外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核试验,主要围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操作流程、预测毒性的可信度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展开。同时简要介绍计算机辅助毒性预测模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