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脊髓损伤的模型有多种,笔者采用动脉瘤夹建立压迫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该法能保持硬脊膜的完整性,且脊髓损伤后的解剖结构与神经功能的变化与挫伤型非常相似,接近于日常生活中人体脊髓损伤的类型。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一定剂量的X线照射脊髓损伤区对脊髓损伤后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他们的研究多限于脊髓切割损伤动物模型。笔者采用更接近人体损伤类型的大鼠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探讨X线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酶组织化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利用酶组织化学技术 ,在米曰堂等[1 ] 建立的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酶的变化 ,试图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家兔 16只 ,体重 1.8~2 .5kg ,雌雄不拘 ,由青岛大学医学院动物管理科提供。按照实验目的随机分为3组 :实验组 8只 ,对照组 5只 ,正常组 3只。实验过程中死亡的家兔随时补充。复制动物模型[1 ] ,对照组 (实验对照 ) 5只动物除不推进活塞外 ,余处理同实验组。正常组 (空白对照 )家兔…  相似文献   

3.
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是神经发挥作用的中介通路。脊髓损伤及其继发的病理生理效应可直接导致神经功能的丧失,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障碍,因而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到目前为止,虽然修复人类损伤脊髓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但动物实验中已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为损伤脊髓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在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神经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对脊髓损伤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神经功能评价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自身免疫:一种脊髓保护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保护性自身免疫治疗脊髓损伤的特点 ,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抗原及免疫佐剂等问题。针对髓鞘碱性蛋白 (BMP)的自身免疫T细胞通过提供多种因子而对脊髓起保护作用 ,而动物模型、抗原及免疫佐剂为影响自身免疫的重要因素。因此 ,保护性自身免疫可提供一种较为满意的细胞治疗途径 ,从而有效促进脊髓不完全损伤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机械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主要有重物坠击伤模型,切割或吸除伤模型,夹伤、压迫伤模型。重物坠击伤模型由于在损伤的生理学反应和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方面更接近于人的脊髓损伤,加上大量的已发表经验使其成为现在评估急性脊髓损伤处理策略时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脊髓切割伤主要用于观察轴突切断后的出芽及再生。夹伤和压迫伤模型操作简单,可以精确反映损伤的程度和压迫的关系,是用于研究压迫效果和减压时间窗理想的动物模型。脊髓损伤动物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单笼喂养、使用抗生素、挤压膀胱排尿、避免肢体水肿等。  相似文献   

7.
脊髓继发性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赵立  李涛 《中华创伤杂志》1998,14(2):121-122
脊髓继发性损伤机制的研究赵立李涛贾连顺脊髓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后,组织内部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生化、解剖的变化,使组织结构进一步破坏,功能丧失。原发性损伤无法人为控制,所以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继发性损伤的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1]。现将近年来有关脊髓继...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压迫对损伤脊髓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所存在的压迫物对损伤脊髓的血流量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脊髓损伤伴压迫组动物和非压迫组动物伤部脊髓行血流量测定及光镜、电镜观察。结果(1)压迫对急性损伤脊髓血流量下降幅度影响不大,却影响了伤部脊髓血流量恢复。(2)长时间的压迫使伤部脊髓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加重。结论脊髓损伤后持续性压迫使损伤脊髓血流量恢复减慢,病理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9.
重视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章翔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4):197-198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颅脑与脊髓创伤的研究 ,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已充分认识到 ,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后的分子病理学改变 ,是导致病情演变的重要因素。笔者就近年来有关该系统创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 ,期待对该类研究更为深入而持久地进行下去 ,以获得更加可喜的成果。一、神经系统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神经系统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已从大体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转到细胞分子模型的创立 ,例如 ,国际上已建立了颅脑撞击伤实验动物模型 (Marm…  相似文献   

10.
脊髓前动脉损伤致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的MRI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经脊髓前动脉损伤,致脊髓缺血性损伤模型的高场强MRI信号表现特征。方法:选用12只家犬经颈前手术入路,切断脊髓前动脉,经高场强MRI扫描,对照病理分析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的MRI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MRI表现出异常T2WI高信号,且出现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的前2/3,多表现为一例受累及或偏向一例。结论:MRI能确定脊髓缺血性损伤的部位及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探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MRI特点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2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类研究其影像学表现,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疗效。结果 MRI可明确脊髓的病理状况及脊髓以外软组织的病理变化。根据不同表现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法,术后29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康复。结论 MRI对于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可以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改变。应根据脊髓损伤的表现及变化和MRI显示脊髓的病理状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不同入路减压手术及掌握恰当内固定指征,可取得较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既符合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临床特征、又简便易行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将5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假手术组(B组,6只)、失血组(C组,8只)、脊髓损伤组(D组,8只)、脊髓损伤并失血组(E组,15只)、多发伤组(F组,脊髓损伤、单侧胫骨骨折并失血,15只)。失血量均为大鼠全身血量的20%,脊髓损伤位置为C7-T1。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伤后30,60,120min检测动脉血气变化。伤后2h予液体复苏(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林格液),观察大鼠24h死亡率。结果 F组大鼠伤后MAP、HR快速下降,长时间维持于低值。伤后60min动脉血气各指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至伤后120min下降更为明显。复苏后,大鼠24h死亡率为67%(10/15)。以上指标与单发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大鼠伤后早期即可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酸碱失衡等重症难治性休克表现,与单发伤对比存在多发伤相互加重效应,符合此病早期临床特征。结论 此模型伤情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研究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早期病理生理变化和救治措施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啮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已经成功建立了多种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可从不同角度模拟临床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模型主要有脊髓挫伤模型、压迫损伤模型、横断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光化学损伤模型等几种。笔者对啮齿类动物几种脊髓损伤模型的原理、制作方法及其特点分别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其治疗一直是世界难题。随着医疗救治手段的进步, 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 但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仍不理想。中国在脊髓损伤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如解析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研发多种细胞疗法和生物支架等治疗脊髓损伤。然而, 部分基础研究对脊髓损伤微环境和动物模型认识不足或缺乏临床问题支撑, 导致研究结论过于浅显甚至互相矛盾, 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研究方法, 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的研究。为此, 笔者探讨脊髓损伤基础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困难, 并提出改进建议, 为正确开展基础研究和加速临床创新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实验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经颈后正中切口,半椎板及小关节切除,显露臂丛神经根,造成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动物模型。并将撕脱脊神经根再植入脊髓,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神经肌肉组织变化。结果:术后2个月时,实验组再植C6神经根及神经节生长良好,其内可见少量新生神经纤维长入,肱二头肌肌萎缩轻;失神经组撕脱之神经纤维变化。崩解,吸收,肱二头肌肌萎缩明显。结论: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个新颖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近 2 0年来 ,随着理论与技术的提高和相关专业的发展 ,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要获得理想的疗效 ,尚需不断努力。现就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个人意见 ,供同道参考。一、认真研究脊柱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研究脊柱脊髓损伤的力学机制和病理过程 ,有助于加深对伤椎的认识 ,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具有临床价值。临床上经常发现脊柱损伤后 ,影像学上的椎管占位情况与脊髓损伤程度并无显著相关性。实验表明 ,组织负载时的瞬间变形与去载后有很大不同。例如对颈椎施加轴向压缩载荷 ,加载速度大者产生爆裂型骨折 ,此时椎管瞬间…  相似文献   

17.
陆维举  赵建宁 《人民军医》1997,40(8):459-460
脊柱损伤主要包括两方面:脊椎骨折及其附着的韧带断裂。前者可按照一般骨折愈合的病理进程达到愈合;断裂的韧带则通过纤维组织的再生修复。脊柱骨折或脱位后合并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分为以下几类。1脊髓震荡又称生理性脊髓横断或“脊髓休克”征,是脊髓的一种可逆性功能性紊乱,一般于伤后24~48h内症状体征消失,且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手术探查未见脊髓有明显器质性改变,无压迫,脑脊液通畅无阻。镜下仅见脊髓灰质中有少数点状出血灶,神经细胞及轴突少数退变,此病理改变持续6~8周。有些学者认为脊髓震荡的病理基础是神经细胞分…  相似文献   

18.
无放射影像异常的颈脊髓损伤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无放射影像异常的颈脊髓损伤7例,探讨其发病机制、损伤的病理基础及临床特点,强调及早了解脊髓损伤原因和程度,可判定预后及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联合应用对颈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en打击法造成猫C6段脊髓损伤,实验动物分为BN52021组、纳络酮组、联合用药组及等渗盐水对照组,观察伤后颈髓组织血流量、血脊髓屏障、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单独用药组。结论不同自毁性介质受体拮抗剂的联合应用将更加有效地抑制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并改善脊髓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吴苏稼 《人民军医》1997,40(10):587-588
近十多年来,随着对脊柱脊髓损伤病理机制、损伤机制认识的提高,以及检测仪器和骨科治疗器械的发展,对该病治疗的研究不断地深入。现对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内固定器械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简述如下。1治疗方法的选择1.1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不论是完全截瘫还是不完全截瘫,在病人一般状况许可的情况下,手术越早越好。因为手术减压能解除脊髓的外来压迫,早期减压可减轻脊髓的损伤程度,同时手术可明确脊髓损伤和坏死的程度,对预后提供参考。手术配合内固定治疗使脊柱获得可靠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的恢复和护理康复治疗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