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MRI矢状位T2WI图像对子宫位置评价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测量和分类。方法选择行盆腔MRI成像的正常中青年女性88例(包括经产妇52例和未产妇36例)。在仰卧位矢状位T2WI上测量阴道轴线与子宫颈轴线的夹角来描述子宫的倾斜方向和程度,测量子宫颈轴线与子宫体轴线的夹角来描述子宫弯曲方向和程度,根据倾斜和弯曲方向进行分类,并比较经产妇和未产妇子宫位置的差别。结果 88例女性子宫平均倾斜(208.8±13.7)°,弯曲(190.2±17.2)°。位置可分为9类,其中前倾位47例,包括前倾不屈6例,前倾前屈23例,前倾后屈18例;平直位31例,包括平直不屈6例,平直前屈4例,平直后屈21例;后倾位10例,包括后倾不屈2例,后倾前屈5例,后倾后屈3例。未产妇子宫平均倾斜(175.8±16.8)°;弯曲(135.8±19.4)°。经产妇平均倾斜(232.8±15.2)°;弯曲(250.2±11.8)°,与未产妇比较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借助MRI矢状位T2WI图像,可以准确的对子宫位置进行测量和分类。在仰卧位矢状面上子宫位置可分为9个类型,未产妇和经产妇的倾斜和弯曲角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子宫位置异常包括子宫极度前倾前屈、子宫后位、后倾后屈位、子宫左倾、右倾等,是妇女常见的体征,它为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及计划生育手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摸索出了几种徒手改变子宫异常位置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自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来我站进行妇科疾病诊治及计划生育手术的子宫位置异常妇女667例,年龄21岁~56岁,其中子宫极度前倾前屈位128例,子宫后位352例,子宫后倾后屈位103例,子宫左倾、右倾位84例,有81例无孕产史,72例为孕6周~12周的妊娠子宫,2例子宫畸形。1.2方法患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右手带无菌手套,作常规妇科检查,先查清子宫位置,然后对异常位置子宫进行手法改变,具体操作如下。子宫极度前倾前屈位:阴道内右手食中指放于阴道后穹隆,前举子宫颈,同时放在腹部的左手从耻骨联合向上、向后推压宫体。子宫后位:右手食、中指放于阴道前穹隆向后压子宫颈,左手放于腹壁,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向腹部后方深按,触及子宫体后,伸入子宫体后方并固定宫体,右手掌心朝上,两指从前穹隆夹住并后压子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有无相关性。方法:对750例早孕健康女性行药流术,所有患者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各口服米非司酮75mg,服药前后空腹2h,第3天上午到门诊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子宫前倾位、后倾位与正常子宫位药物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子宫前屈位、后屈位及正常子宫位与前倾位、后倾位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前屈位、后屈位不全流产率高。结论:研究证明后屈位不全和子宫前屈位的妇女流产率高。为了确保流产的成功率我们建议对子宫前倾前屈位和子宫后倾后屈的妇女应行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妇女453例,根据子宫体与子宫颈轴与阴道纵轴角度不同。分为子宫水平位、子宫前倾位、子宫后倾位、子宫前屈位、子宫后屈位5组,各组给药方法相同,观察药物流产效果。结果:5种子宫位置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屈位及前屈位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明显延长,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从整体上反映出子宫位置与流产成功率是有直接关系的。在药物流产后特别是前屈位及后屈位,在8、15d和首次转经时的3次随诊中,对药物流产失败及不全流产者及时进行干预.可缩短出血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药物流产类型与B超观察子宫位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798例早孕患者用B超记录子宫位置,并服用药物进行流产。依据不同位置作子宫流产疗效率的比较。结果子宫正常位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高达96.49%,子宫前倾位、前屈位、后倾位、后屈位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3.61%、79.78%、92.55%、63.89%,前屈位、后屈位与正常位、前倾位、后倾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不同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前屈位、后屈位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在本中心门诊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600例,第1天在家口服米非司酮首剂量50mg,后每次25mg,1次/12h,连服3 d,服用米非司酮前后2h禁食,于第3天在中心门诊空腹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进行药物流产效果观察。结果正常子宫位置与子宫前倾位、后倾位药物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前屈位、后屈位与正常子宫位置、子宫前倾位、后倾位药物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显示子宫前屈位、后屈位出现不全流产率较高。结论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能影响药物流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药物流产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30例孕妇药物流产的效果与子宫位置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前屈位、后屈位者的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子宫正常位、前倾位、后倾位者;结论:药物流产要严格掌握适应征,充分了解子宫的位置,可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妇女453例,根据子宫体与子宫颈轴与阴道纵轴角度不同,分为子宫水平位、子宫前倾位、子宫后倾位、子宫前屈位、子宫后屈位5组,各组给药方法相同,观察药物流产效果。结果:5种子宫位置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屈位及前屈位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明显延长,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从整体上反映出子宫位置与流产成功率是有直接关系的。在药物流产后特别是前屈位及后屈位,在8、15d和首次转经时的3次随诊中,对药物流产失败及不全流产者及时进行干预,可缩短出血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有无相关性。方法:对500例早孕健康女性行药流术,第1、2天每天上午9点服米非司酮75mg,第3天上午空腹服米索600mg,进行流产效果观察。结果:子宫前倾位、后倾位与正常子宫位药物流产率无差异(P>0.05),而子宫前倾位、后倾位与正常子宫位与前倾位、后倾位流产率差异显著(p<0.01),子宫前屈位、后屈位不全流产率高。结论:子宫前屈位、后屈位不全流产率高,对于早孕药流患者,除了严格掌握适应症外,还应对子宫位置进行选择,以减少药流引起的并发症,如:阴道流血、流血时间长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与子宫位置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孕龄≤49天,年龄≤39岁,自愿选择药物流产术的健康妇女,按子宫位置不同,分为5组,即子宫前倾位,子宫前倾前屈位,子宫水平位,子宫后倾位,子宫后倾后屈位。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法行药物流产术,计算5组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结果:320例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子宫水平位组96.5%;子宫前倾位组90.8%;子宫后倾组87.5%;子宫前倾前屈组70%;子宫后倾后屈组61.3%。结论:子宫水平位者药物流产成功率最高,子宫后倾后屈位者药物流产成功率最低,因此药物流产术成功率与子宫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6年前发现右下腹有一核桃大肿物,无不适感,后逐渐增大,近半年触之右下腹疼痛,自觉尿频。月经正常,孕2产2,均顺产。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入院查体:T36.5℃,R18次/分,P76次/分,BP14/10kPa。腹平坦,肝未触及,脾不肿大。下腹部可触及10cm×9cm×5cm大小肿物,偏右侧轻压痛,肠鸣音正常。盆检:子宫体前位偏右,稍大于正常,质中等硬,轻压痛,双附件未触清。于子宫体下方可触及12cm×9cm×8cm大小实质性肿物,后穹窿饱满,可触及肿物下界。CT示盆腔囊实性混合性肿物,…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2 9岁 ,平素月经不规律 ,婚后 8a不孕 ,于某医院检查 ,发现盆腔一实质性肿物 ,无任何不适 ,未经特殊治疗 ,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通畅 ,白带正常 ,宫颈光滑 ,子宫大小正常 ,子宫位置偏左侧 ,后倾位 ,右侧附件触及一鸡卵大小实质性肿物 ,活动良 ,边界清 ,左附件区未触及异常。超声检查 :子宫大小正常 ,明显向左侧偏移 ,其长轴与中线呈 4 5° ,回声与正常子宫一致 ,其左侧可见一个约 4 .0cm× 3.0cm的偏低回声团 ,内部可见数个小囊状回声 (考虑为卵巢 ) ;于上述子宫的对侧可见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体肌层囊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体肌层囊性病变的病例25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诊断。术前均经腹部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术后送病理检查。结果:25例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子宫体肌层内液性暗区,或在子宫体肌层内中低回声或回声紊乱区内的液性暗区,或者表现子宫体肌壁间弥漫性囊性病变。病理类型包括子宫肌瘤囊性变、内膜囊肿、中肾管囊肿、血管瘤、平滑肌肉瘤、植入性胎盘、子宫壁输卵管内膜异位伴囊肿。结论:子宫体肌层的囊性病变较少见,病理类型较多,易误诊,应结合病史尽量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因非意愿怀孕自愿终止妊娠的2 145例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子宫前屈、后屈位与水平位、前倾、后倾位药物流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前倾、后倾位与水平位药物流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倾与后倾位,前屈与后屈位药物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囊性包虫病好发于肝、肺等脏器,腹腔及盆腔包虫病占第3位[1]。由于肝及腹腔包虫位置高、加之周围一般无脏器覆盖,易于穿刺治疗。但盆脏包虫囊肿位置低,腹面有膀胱(子宫),无法从腹面穿刺治疗。自1990年始我科经肛直肠前壁在B超引导下行盆腔包虫囊肿穿...  相似文献   

17.
双宫腔、双宫颈、双阴道伴一侧阴道闭锁的 X 线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院11年来12例双宫腔、双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闭锁或部分闭锁患者的临床、X 线表现及处理。子宫输卵管造影表现为一侧单角子宫,阴道侧壁若有小孔呈部分闭锁时,自小孔内注入造影剂,可见一不规则囊腔,位于阴道旁,有时还可显示该侧亦为单角子宫。盆腔充气造影时,可见子宫体较正常大,呈心状或葫芦状。相当于闭锁侧的盆腔部位有密度增高阴影,如闭锁的阴道内积留大量经血,则在子宫后方可见到弧形向后凸起的致密影。  相似文献   

18.
刘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1628-1629
目的:分析在药物流产患者中其子宫位置和清宫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见子宫位置进行分类,子宫前倾、子宫前屈、子宫后倾、子宫后屈、中位子宫5组,每组随机选择56例患者,共28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组患者术后当日清宫率检查为3.6%、14.3%、5.4%、17.9%、7.1%。2周后复查为7.1%、16.1%、3.6%、21.4%、5.4%。其中中位子宫组完全流产的概率最高,子宫前倾和子宫后倾组稍差,三组比较P=0.0674无统计学意义,而子宫前屈组和子宫后屈组差异明显,P=0.0236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前屈和子宫后屈患者术后当日清官率与2周后复查结果比较,P=O.014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前屈和后屈位置对药物流产的清官率影响较大,建议谨慎采用药物流产。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女,16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痛10个月,于2007年5月8日入院。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肛诊:宫颈、子宫体及左侧附件未见异常。于子宫右后方触及7cm×7cm×6cm的肿物,质软呈囊性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触痛。辅助检查:彩超(5月6日)提示:子宫前位,体积4.9cm×3.9cm×2.7cm,宫内膜均匀不厚;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秋平  李志忠  吴淑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64-565,568
目的:探讨C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以下腹痛为主诉,表现为痛经逐年加重、性交痛、非周期性下腹痛与腰痛,月经量过多及不育症的病人进行cr检查。扫描范围从髂翼至耻骨联合下缘,层厚及层距为5-10mm。结果:子宫腺肌病例8例,CT表现为子宫体弥漫性增大,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卵巢巧克力囊肿11例,表现为卵巢区葫芦状或椭圆形囊实性肿块,与宫体粘连;子宫旁及盆腔内内膜异位灶6例,表现为子宫直肠窝新月状及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与子宫体关系密切。结论: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特征性的临床病史,同时注意与子宫肌瘤、卵巢单纯性囊肿、囊腺瘤、囊腺癌及卵巢输卵管脓肿进行鉴别,即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