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免刷洗与刷洗两种不同外科洗手消毒方法效果,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方法随机抽取200名手术人员,将其分为刷手消毒法组100名、免刷手消毒法组100名;消毒后手术前用生物检测法进行手指采样送微生物室培养检测培养,并进行问卷调查,对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评价。结果免刷洗与刷洗手两组外科洗手人员手指皮肤细菌培养均获得同样的消毒效果,两组对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揉搓消毒剂由于含护肤成分和免刷手的消毒方法,对皮肤的损伤比需要刷手的消毒剂更小,两组对照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刷洗手消毒具有一定的优势,既保证外科手消毒效果,又保证了手术人员的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因此免刷洗手是一种高效、安全、快捷的消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爱护佳手消毒液与传统的聚维酮碘在外科术前洗手消毒的效果。方法受试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即聚维酮碘组(对照组)和爱护佳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感染率差异、两组洗手时间的差异,在不同时间点(消毒后即刻、30、60、120min)的手部检出细菌数量的差异;另选择Ⅰ、Ⅱ、Ⅲ三类不同切口的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比较它们对三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爱护佳组的手部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洗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爱护佳组时间较短;两组间消毒后<120min手部细菌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3类切口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后,切口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爱护佳手消液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外科洗手消毒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对手术人员手部皮肤消毒的效果、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采用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和0.5%聚维酮碘消毒液分别对100人次手术人员的手部皮肤消毒,监测消毒后即刻、60、120、180 min手部皮肤的细菌菌落数,观察两组消毒后手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依从性。结果两组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标准,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对手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0.5%聚维酮碘消毒液(12.0%),依从性好。结论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与0.5%聚维酮碘消毒液均能满足外科手消毒的要求,百能外科免洗手消毒液对手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更安全、舒适,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洗手泡沫消毒液在外科手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手术人员外科洗手随机应用葡泰免洗手泡沫消毒液洗手法与刷手、聚维酮碘消毒洗手法,通过手部微生物采样监测,发放调查表对皮肤舒适度和接受程度进行调查,并对两种洗手法的成本进行分析.结果 葡泰免洗手泡沫消毒液消毒作用持久,抑菌时间>6 h,洗手成本(0.50元/人次)低于聚维酮碘手消毒法(0.62元/人次),皮肤不良反应少,医务人员接受度高,为8 8.5%.结论 葡泰免洗手泡沫消毒液洗手法是一种好的洗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免刷式外科手消毒法在临床中实际消毒效果。方法:研究医院2013年参加择期手术的医护人员20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人次;应用同一种洗手液和消毒液(手洁肤柔抗菌洗手液和消毒凝胶),将采用免刷手消毒法作为实验组,采用刷洗外科手消毒法作为对照组,对两种外科手消毒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消毒后的无菌率和操作时间。结果:免刷手式外科手消毒方法消毒效果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且操作时间短,对皮肤损害小,得到医院医护人员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医护人员使用某皮肤清洗液洗手后使用芙汭皮肤膏对手部细菌菌落计数、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探讨更适用于医务工作者的手消毒、手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3-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医护人员作为监测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次,其中医生和护士分别为29人次和31人次。监测对象均按七步洗手法洗手1 min,用无菌擦手纸擦干双手。试验组洗手后使用芙汭皮肤膏1 g均匀涂抹双手背与手掌,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护手霜。采集两组洗手后即刻、洗手后30 min的手部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分别在洗手前、洗手后30 min对手部行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同时收集监测对象洗手后30 min手部舒适度的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医护人员洗手后即刻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洗手后30 min试验组菌落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洗手前角质层含水量(Stratum corneum hydration,SCH)及经皮肤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water loss,TEW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洗手后30 min试验组SCH高于对照组,TEWL低于对照组(P0.05);洗手后30 min试验组手部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洗手后使用芙汭皮肤膏可增强洗手后的抑菌效果,并可以帮助维护皮肤屏障功能,且在皮肤舒适度方面较好,可以作为手护理的一部分,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的清洁洗手方法对外科手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同种手清洁剂和外科手消毒剂,分别采取揉搓清洁洗手(A组)、刷洗清洁洗手(B组)和不进行清洁洗手(C组)3种方法后按同样的方法进行外科手消毒,比较其即刻消毒效果和对手部皮肤的影响。结果 C组外科手消毒后手部菌落数(0.27±0.45)CFU/cm2及手部带菌阳性率(46.7%)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较好的即刻消毒效果,但刷洗法对皮肤损伤较大。结论外科手消毒前推荐使用揉搓清洁洗手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在手术室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引进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后48名次外科手术人员消毒手细菌培养结果及544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以传统的乙醇浸泡刷手法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48名和对照组56名外科手术人员消毒手细菌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试验组患者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2.8%,对照组患者感染26例,感染率3.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0,P〉0.05)。结论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同样可以使手的消毒达到无菌要求,手术室医务人员使用新型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后,未增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普通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两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工作中手卫生处置提供便利、可靠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手部无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设洗手组30人,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洗手液,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均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揉搓,手卫生处置前、后用浸有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集标本,37℃温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洗手后细菌菌落数较洗手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较手消毒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比较,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手和手消毒均能有效减少手部细菌菌落,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使用洁芙柔消毒凝胶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两组医护人员分别用洁芙柔消毒凝胶干洗手法和肥皂流动水六步洗手法洗手,分别对两组医护人员手样进行细菌学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洁芙柔消毒凝胶的使用可使手部细菌减少96.4%,洗手合格率93.0%,而肥皂洗手只能使手部细菌减少67.4%,洗手合格率仅为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洁芙柔消毒凝胶能有效减少手部细菌,消毒效果可靠,而且方便快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快速手消毒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史峰 《家庭育儿》2009,(6):50-51
星期天,我带着儿子出去玩,中午在肯德基店吃饭。照例,先是安排儿子找个座位坐好,然后我问他:“想吃什么?”儿子回答:“烤鸡翅。”“你坐在这里等,爸爸去买。”“好的。”这是每次来肯德基店大都是如此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调查不同手卫生方式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 选择河南省8所哨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比较不同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的手卫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 共调查医护人员699人次,执行手卫生者572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81.83%。洗手是最常用的手卫生措施,占39.34%。监测结果显示,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的合格率最高,为97.92%,不同手卫生方式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3,P<0.001)。干手措施以自然风干为主(79.37%),一次性纸巾、自动风干机和其他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14.69%、1.75%和4.20%。不同干手措施后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洗手组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别中,均为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后的合格率最高,分别为80.70%、96.30%。结论 涂抹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效果可靠,最佳干手措施应首选一次性干手纸巾。

  相似文献   

15.
16.
A vexing problem in health policy is getting the right number of physicians in the right specialties in the right locations at the right time. I examine market and public planning approaches to getting the number "right." After discussing the basic premises of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 and the heavy hand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I apply these concepts to a review of the past century of U.S. physician supply and workforce policy. I conclude by examining recent health system trends that make clear the need for a firm regulatory grasp on physician workforce polic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