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100例患者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将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中的原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中44例(44.00%)血清降钙素原在0.5ng/ml以下,56例(56.00%)超过0.5ng/ml;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00%、83.33%,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判断疾病病因和感染严重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降钙素原是一项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价值.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多为降钙素原定性检测方法,其在结果判读和检测范围上有一定的限制,而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应用酶联荧光分析原理,能及时准确地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更加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此文就降钙素原的构成、特性、定量检测方法及其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儿科2005年1~10月住院的98例疑诊有感染的患儿进行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检测,了解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儿PCT、CRP及WBC、GR%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68.08%(32/4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CT检测诊断细菌感染敏感性优于CRP,且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中,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意义更大.[结论]血清PCT是儿科细菌感染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其诊断价值优于CRP及WBC,儿科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参照PCT结果可指导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于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该方法的优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对医院自2013年1-12月收治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到医院体检的正常健康儿童5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合感染类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T水平<1.5μg/L观察组有15例、对照组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 1.5~2.0μg/L观察组41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检测CRP阳性率为75.0%、对照组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门诊中,血清PCT测定能够较为准确的对儿童感染性疾病做出初步诊断,该方法较为灵敏,操作简单,建议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降钙素原属降钙素前体,新近发现它是细菌感染的很好标志物,可作为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价的指标。本文对降钙素原的生物合成、代谢、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降钙素原属降钙素前体、新近发现它是细菌感染的良好标志物,可作为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价的指标。本文对降钙素原的生物合成、代谢、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同时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中PCT浓度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感染越严重PCT水平明显越高;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96.7%(58/60)及灵敏度95.8%(69/72),均明显高于CRP及WBC计数。结论 PCT检测可快速对细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的CRP及WBC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如何鉴定早期病房中重症患者感染和脓毒症一直是困扰各科医生的一大难题。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内毒素(Endotoxin ET)升高与感染明显相关。其检测方法省时、简便、灵敏度高,故可用作早期感染的预测指标。为指导临床合理早期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指标变化。方法运用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200例感染性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PCT水平分〈0.5、0.5~2.0、2.0~10.0和〉10ng/ml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组中,阳性率为10%,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为78.4%,其浓度以0.5~2.0和2.0~10.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阳性率为95.2%,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9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性感染组与细菌性感染组,进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病毒性感染组9例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20%,细菌性感染组41患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91.1%。病毒性感染组8例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7.8%,细菌性感染组12例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26.7%。结论: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能够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且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洪训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3):547-548,55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感染的诊治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产科ICU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CT、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CT、CRP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比较,其PCT阳性率有显著增高(P<0.05),但CRP阳性率无显著增高(P>0.05);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中,PCT阳性率均较hs-CRP阳性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感染组较重症感染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血清PCT值对产科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relies on isolation of the bacterium, which is rarely achieved when needed for patient management. Furthermore, culture is poorly suited to the diagnosis of polymicrobial infections. Finally, a syndromic approach should target both bacteria and viruses causing the same syndrome. 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DNA sequences in clinical specimen, using DNA microarrays, is an alternative. Microarrays were first used as a diagnostic tool in 1993, to identify a hantavirus 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 The main advantage of microarrays is multiplexing, enabling exploration of the microbiota and pathogen detection in bacteremia,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digestive infections: circumstance in which DNA arrays may lack sensitivity and provide false negatives. Enrichment of sampling can increase sensitivity. Furthermore, chips allow typing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detecting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ifampicin, isoniazid, fluoroquinolones). However, the cost and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remain a problem for routine use of this bacterial infection diagnostic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周惠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4)
于1990~1993年,从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细菌6837株。感染病原菌中前四位细菌是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在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仍占首位,但不动杆菌有增加趋势,占第二位。葡萄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并有增加趋势。所分离到的细菌中G~-杆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常用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万古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力度,为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经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的20668名出入境人员进行HBV、HCV、梅毒、HIV血清学检测。结果20668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4种传染病感染者1173例,总检出率为5.68%,其中HBsAg阳性975例,检出率为4.72%;HCV—Ab阳性123例,检出率为0.60%;梅毒感染者63例,检出率为0.30%;HIV—Ab阳性12例,检出率为0.06%。从年龄分析来看,以30~39岁年龄组传染病检出率最高,为6.44%。从国籍分析来看,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籍和中国籍人员传染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3%,6.17%和5.84%。结论加强传染病监测,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通过国境口岸传播。 相似文献
15.
PCT早期鉴别诊断细菌和病毒感染及其在疾病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PCT检测鉴别诊断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价值,为PCT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28例细菌感染者、42例病毒感染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PCT,将检测结果分成4个水平,PCT<0.5 ng/ml,0.5 ng/ml≤PCT<2.0 ng/ml,2.0 ng/ml≤PCT<10.0 ng/ml和PCT≥10.0 ng/ml,分析PCT水平与细菌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以PCT≥0.5 ng/ml为阳性诊断标准,计算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中的χ2检验。结果: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健康组的PCT水平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6,P=0.00);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χ2=26.1,P=0.00)和健康组(χ2=28.3,P=0.00),但病毒感染组与健康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χ2=4.8,P=0.09)。PCT试验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5.0%。结论:血清PCT半定量检测是一个较好鉴别早期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指标,建议在疫情调查中作为早期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6.
传染病具有暴发突然、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和不明原因暴发等特点,应用传统诊断和流行病学方法难以做到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置.基因芯片因其高通量、快速、灵敏、特异和简便的特点,在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原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菌株溯源以及进化等方面广泛应用,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目前新出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研究传染病控制国际法规,依法、科学、有效开展新出现传染病控制。方法收集各新出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各国传染病立法,分析新出现传染病的原因、流行情况及国际上防治传染病的法规措施的差异性。结果新出现传染病此起彼伏.遍及全球各地,控制突显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已超过人类传染病控制法规的发展。结论修改、补充、完善传染病法规,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是良策,也提示各国在自扫门前雪的同时应加强对国外新出现传染病传入国内的防范。 相似文献
18.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LAM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恒温核酸扩增技术,与传统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本文就LAMP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常见传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济南市主要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济南市2004-2010年的10种主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和布病的M值分别为0.590 2、0.552 1、0.607 6和0.440 5;用圆形分布法求得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和布病的发病高峰日分别为7月27日、9月7日、6月20日和7月18日。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9,P<0.001)。结论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布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应据此及时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