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高,预后较差.感染部位主要为血液、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致病菌多为新型隐球菌、白念珠菌、烟曲霉菌等.SLE患者发生IFI的危险因素十分复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SLE活动性评分高是较明确的危险因素.SLE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生物学检测指标新进展较...  相似文献   

2.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1年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进行研究。结果:61例深部真菌感染中,60岁以上有32人,平均住院时间67天;基础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9人,占31.15%,恶性肿瘤16人,占26.23%;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有34株,占55.74%;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有31人,占50.82%。有39例患在发生感染前使用了抗生素,其中二联及二联以上19例,占48.72%(19/39)。有8例患在治疗性使用酮康唑时合用了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结论: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应予以高度警惕,预防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注意它们与抗真菌药物合用时的相互作用,保护患的防御屏障,及时有效地控制院内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继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病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SLE患者589例,有88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记录患者感染率和感染发生部位,对感染患者行病原菌和耐药检测,对影响真菌感染相关因素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89例患者中88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4.94%,其中33例为肺部感染,占比37.50%(33/88),18例为消化道感染,占比20.45%(18/88),17例为泌尿道感染,占比19.32%(17/88),11例为血液系统感染,占比12.50%(11/88),9例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比10.23%(9/88)。真菌感染患者在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器官受损累及数、使用抗菌药时间、24 h尿蛋白定量、CD_4~+含量、狼疮活动度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4周、24 h尿蛋白量≥3.5 g、白细胞计数≥3×10~9/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及CD_4~+≤200个/微升为影响患者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SLE患者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24 h尿蛋白量、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CD_4~+含量,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控制途径和方法。方法收集我院ICU收治的48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感染的医源性因素。结果呼吸道是真菌感染最好发的部位,其次为泌尿道,第三为胃肠道。医源性因素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结论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侵袭性治疗手段等医源性因素是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的原因.应予以合理控制并加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及抗菌药物应用,以期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16例,共培养出真菌37株,其中肺部有15株占40.54%,胃肠道7株占18.92%,其他15株占40.54%;检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酵母菌为主,占78.38%;所有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耐药性较低,在0~25.00%,新型隐球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甲帕霉素耐药率较低,均为16.67%,光滑假丝酵母菌对球红霉素耐药率为12.50%,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在50.00%~83.33%。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及重视预防可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Janus激酶/信号转导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与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SLE继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42例(真菌感染组)和非感染患者266例(非感染组),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占比前三的真菌分别为白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24 h尿蛋白定量、补体C3、器官损伤及受累数、SLE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真菌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STAT1、STAT3、STAT4、STAT6、TYK2 mRN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病房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6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留样标本共分离出76株真菌,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7.4%,>2种真菌混合感染者为13.1%;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急性梗阻性胆管炎;长期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的使用、肝功能障碍、高龄(≥60岁)等是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和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张卫华孟炜沈福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探讨SLE发病的一般危险因素,我们对上海市患者做了1∶1病例对照研究。1.对象与方法:病例来自上海市中山及仁济医院门诊确诊的上海市患者,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50例女性SLE患者临床资料,分为OP组与非OP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16例(32%)SLE患者合并OP。OP组患者病程、糖皮质激素应用超过1年及狼疮肾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OP组(4.6yrs,75.0%,68.8%vs2.4vrS,35.3%,23.5%,P〈0.05),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超过1年或发生狼疮肾炎时合并OP的相对危险度为5.5和7.2(P〈0.05),OP组患者血清25-OH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非OP组(12.0VS22.2ng/ml,P〈0.05)。结论SLE患者OP的发生率较高,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狼疮肾炎是发生OP的高危因素,应及时监测其血清25-OH维生素D3及骨密度水平并给予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诊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观察其医院感染率,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 98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0.8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35.00%;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年龄、狼疮涉及脏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激素用量、免疫抑制剂、体温、住院时间、白细胞均具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上应给予相应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在降低感染率、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SLE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补体C3水平、浆膜炎情况、白蛋白水平、贫血程度、白细胞减少率、肾功能、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病情中重度活动患者64例中感染34例占53.13%,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33例中感染21例占63.64%,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C3血症患者70例中感染44例占62.86%,浆膜炎患者52例中感染34例占65.38%,低白蛋白血症患者95例中感染54例占56.84%,中度以上贫血患者47例中感染30例占63.83%,血白细胞减少患者42例中感染27例占64.29%,肾功能不全患者26例中感染20例占76.92%,使用激素治疗患者53例中感染41例占77.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C3血症、浆膜炎、低白蛋白血症、中度以上贫血、血白细胞减少、肾功能不全、使用激素为SLE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情活动、使用免疫抑制剂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28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及感染组,比较两者在白蛋白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白细胞减少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使用、受累脏器数方面的差异。结果非感染组白蛋白水平、SLEDAI评分、受累脏器数分别为(39.9±11.4)g/L、(7.4±4.2)分、(2.1±0.9)个,感染组患者为(13.8±1.2)g/L、(18.2±6.3)分、(2.9±1.7)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的病情变化、血白细胞降低、低白蛋白、激素冲击使用是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真菌感染达54.5%与甲泼尼龙的冲击量有关。结论 SLE合并感染主要与SLE的病情轻重、活动性、激素量有关,使用免疫抑制剂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女性SLE患者(16例合并OP)和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OPG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OP组、非OP组、健康志愿组血清OPG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血清OPG水平与25-OH维生素D3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OPG水平判断SLE合并O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SLE合并OP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非OP组及健康志愿组(217.7pg/mlVS 116.0pg/ml VS 87.1pg/ml,P〈0.01);SLE患者血清OPG水平与25-OH维生素D3水平显著负相关(r=-0.439,P〈0.01);以血清OPG水平120pg/ml作为判断SLE是否合并OP的临界值,诊断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1.8%。【结论】OPG与SLE合并OP有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对判断SLE是否合并OP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SLE)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活动期SLE患者,15例缓解期SLE患者及13例健康者采用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活动期CD4+细胞数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也明显降低(P〈0.05);而CD4+、CD8+T淋巴细胞对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9+(B)细胞数则均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SLE处于活动期与缓解期值参考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5月医院收治的96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96例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1.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6.4%,其次为尿路、血液及肠道感染,分别占27.3%、18.2%及12.1%;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55.6%、革兰阳性菌17株占37.8%、真菌3株占6.6%;住院时间、狼疮活动性、器官损伤程度、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应用、白细胞含量、补体C3含量、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是SLE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免疫力,以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2012年,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所有有关血清瘦素水平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上述血清瘦素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证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检索到755篇文献,纳入相关临床研究14篇,共计研究对象1686例。16项研究中存在异质性(P〈0.05,I^2〉7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将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75μg/L,95%CI(0.2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这种异常可能与SI。E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