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感染因素及预防。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导致患者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统计导管隧道口分泌物病原菌检测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护理预防策略。结果 156例患者有31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9.87%。导管隧道口分泌物共检出病原菌31株。革兰阳性菌19株占61.29%,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病、心功能不全、透析时间>1年、股静脉置管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的感染因素较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以达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华  王沛育  杨睿 《医疗装备》2010,23(9):85-85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道,长期静脉置管可作为首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HD提供了较合适的手段。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3月对26例维持性HD患者行长期静脉置管,通过及时护理和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长期导管感染的原因,加强护理,减少导管感染。方法观察23例患者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感染原因及护理。结果 23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液感染2例,出口感染6例,无1例隧道感染。结论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精心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70%乙醇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长期留置导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试验组采用70%乙醇每周1次封管,其余采用标准肝素溶液封管,对照组全部使用标准肝素封管,治疗24周,观察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为3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肝脏转氨酶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标准肝素封管相比,每周1次的70%乙醇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不增加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为常用肾脏替代疗法,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广泛,是通过半透膜原理促使体内代谢产物、多余电解质和毒物排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目的,以维持患者生命,但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容易出现并发症,需加强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以便掌握其动态,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6月医院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0株占92.1%,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占48.7%、31.6%,革兰阴性菌5株占6.6%,真菌1株占1.3%;37株表皮葡萄球菌中,28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5.7%;检出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引起出口处感染的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人群;建立分泌物细菌监测机制,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药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共187例,采集发生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测定以及药敏测试,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7例长期透析患者中有3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感染率为16.0%;共检出3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7株占56.7%;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有较好的药敏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有较好的敏感性;30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6.7%;4例患者再继续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患者的药敏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并且采用抗菌药物封管能够有效治疗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留置导管给予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未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并发症情况并总结分析。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时间(4.56±1.73)月,对照组静脉留置时间(2.15±1.41)个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率为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并发症经护理均得到有效处理。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使用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比较两组的导管堵塞率、溶栓再通率以及透析时的血流量、静脉压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透析时,两组的血流量、Kt/V均显著低于首次透析时,静脉压均显著高于首次透析时(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末次透析时的血流量、Kt/V均显著更高,静脉压显著更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3例留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原因分析;观察不同留置尿管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增加,发生尿路感染例数显著增加,留置尿管10、20、30、>30 d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分别占8.70%、17.39%、30.43%、43.48% ;23例感染患者中有16例行尿培养检查,送检率为69.57%,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17%,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0.43%、21.74%,革兰阳性球菌占26.09%,以屎肠球菌为主,占17.39%,除此之外真菌感染增加,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1.74%.结论 留置尿管时间、集尿系统密闭性不良等原因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 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并对210例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别记录性别、年龄以及不同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232例留置尿管患者中21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6.50%;通过研究发现,年龄、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数、恶性肿瘤、激素使用以及白细胞数目的不同均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数目是导致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白细胞数目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止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5日-2014年3月5日在医院行留置导尿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留置导尿的时间、觉醒状态、置管时是否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90例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42例,发生率46.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30.4%,女性感染率为63.6%,性别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高、感染率就越高,不同年龄段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尿的时间越长、感染率就越高,不同留置导尿时间段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觉醒状态越差、感染率越高,不同觉醒状态的患者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损伤尿道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损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留置导尿的时间、觉醒状态、置管时是否损伤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因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时殷静脉留置透析用双腔导管感染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9月因口服百草枯中毒需进行血液灌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96例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时使用的透析用双腔静脉导管发生感染28例,感染率为14.3%;>50岁患者的感染率高,为21.4%,其次为30~50岁,为12.0%;操作者置管经验欠丰富(<50例)的感染率较高,为15.2%;导管留置时间与感染率呈正相关,留置≥15d患者的感染率为33.3%;患者躁动引起导管与穿刺点处摩擦,引起穿刺点渗血,感染率较高,为15.5%.结论 血液灌流用双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等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旨在为临床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ICU收治的重症患者318例,采用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76%,其中1 3例存在两个感染部位;复合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为63.41%和43.90%;在144例次被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68.06%;呼吸机的使用、动静脉插管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患者临床病情的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留置尿管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380例留置尿管的重症患者采用查阅病历、微生物监测等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80例中发生泌尿系感染181例,感染率为47.6%;尿管留置持续时间、基础疾病、无菌操作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管理,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证,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共行中心静脉置管术112例,对其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中,2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6%;股静脉感染率为21.9%,稍高于颈内静脉的17.1%及锁骨下静脉的15.4%,然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10d患者的感染率为11.5%,低于置管10~20、>20d患者的17.4%及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感染率为31.6%,显著高于其他基础疾病(P<0.05);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通畅患者感染率为17.9%,血流不通畅感染率为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减少感染发生,首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部位,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要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泌尿系感染率。方法回顾医院68例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导尿术和留置尿管的持续时间、操作方法不正确、护理措施不到位、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及高龄,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