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的临床特征、脑脊液(CSF)检查的意义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SF细胞学、CSF及血细菌培养证实的52例化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2例(61.5%),好转14例(26.9%),自动出院3例(5.8%),转外科行脑脓肿手术1倒(19%),死亡2例(3.8%)结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成人化脑的主要临床特征,CSF检查对化脑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及停用抗生素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影响化脑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冶合曼  刘荣 《现代保健》2010,(21):89-90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5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多数表现典型,但年龄较小的婴儿易出现非特异性表现而延误诊断。应用联合抗生素对症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好转、治愈率高。结论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脑脊液检查,可早期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采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等治疗,是好转的关键,需警惕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指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软脑膜的炎症。典型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改变,是小儿时期较为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化脑)临床特点差异,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14年入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42例新生儿化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对比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2例化脑患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和气促,体征以反应差和肌张力改变为主。化脑病人有69.1%血C反应蛋白(CRP)增高,其中10倍以上增高的达43.0%。与足月儿化脑相比,早产儿化脑具有出生体重低、胎膜早破时间≥18h比例高、发病日龄小、发热病例少、易合并颅内出血的特点。足月儿化脑血CRP(18.1mg/L)高于早产儿化脑(1.88mg/L),而脑脊液蛋白定量(1.0g/L)低于早产儿化脑(1.85g/L)。结论新生儿化脑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当足月儿出现发热、血CRP明显增高,早产儿有宫内感染病史,且表现为反应差、气促、肌张力异常时,需警惕化脑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脑脊液细胞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头颅CT或MRI等检查,并经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及血培养检验证实的6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资料。结果行头颅CT或MRI检查并经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培养及血培养检验证实,被检测的65例患者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结论临床表现及典型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仍然是化脑诊断的主要依据;早诊断,早治疗,足量,长疗程,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抗菌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评价青霉素治疗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治疗的71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青霉素组、第三代头孢菌素组和青霉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组。结果青霉素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点滴青霉素可作为临床上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起病时出生后日数,以及血培养、脑脊液(CSF)培养结果分成不同组,比较不同组新生儿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81例新生儿居前4位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88.89%)、意识改变(37.04%)、吃奶差(24.69%)、前囟张力增高(23.46%),早发型组(起病日龄≤出生后7 d)吃奶差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起病日龄>出生后7 d)(P<0.05);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E.coli)和B族链球菌(GBS)为主;E.coli组CSF葡萄糖含量比GBS组更低(P<0.05);CSF培养阳性尤其是CSF和血培养均阳性的新生儿CSF压力和蛋白含量均更高(均P<0.05);6例新生儿在起病24 h内行第1次腰椎穿刺术的结果为CSF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内,其中4例新生儿在第1次腰椎穿刺术48~72 h后复查CSF白细胞数明显增高;79例新生儿完善了头颅MRI或CT检查,发现7例(8.86%)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CSF和/或血液中检出病原菌。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新生儿出现发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即使CSF常规、生化正常也不能排除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应及时进行CSF复查检测。

  相似文献   

8.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损害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脑干听觉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测技术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听力进行检测。【结果】4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正常18例,异常28例。对17例有听路损害者随访半年.12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2例仍异常。【结论】BAEP对早期诊断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听力损害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进行干预,可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诊断的88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婴儿57例(64.8%),幼儿23例(26.1%),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8例(9.1%);88例患儿中出现发热85例(96.6%),惊厥66例(75.0%),昏迷25例(28.4%),呕吐28例(31.8%),头痛10例(11.4%),脑膜刺激征11例(12.5%);脑脊液和血培养阳性率均为12.5%;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肺炎链球菌和李斯特菌,革兰氏阴性菌有大肠杆菌、洛菲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本病以发热、惊厥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3岁以上感染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条件致病菌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该院新生儿科2009年7月-2015年7月诊断的6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7周)和足月儿组(37~42周),对两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差、食奶差、抽搐、嗜睡、易激惹、颅缝增宽、肌张力低下或增高;足月儿以发热、反应差、抽搐多见;早产儿以肌张力低下多见;早产儿多为院内感染,足月儿多为社区感染;早产儿组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较足月儿组降低,蛋白水平较足月儿组升高。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特异性,早产儿表现更为隐匿,临床工作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积极完善具有感染高危因素患儿的脑脊液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总结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主要分布于幼年、青年和老年,其中痊愈57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87.36%.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龚德真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135+137-135,137
目的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间治疗的120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一期伤口愈合114例(占94%),切口感染7例(占6%),3例行二期缝合。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腹腔引流物、局部及全身抗厌氧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有关,而性别、年龄、切口长度与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正确使用腹腔引流物;合理选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全身基础疾病可以有效地将切口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转归的不同,为临床早期鉴别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转归的差异。 结果 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重症组60例,普通组75例。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史所占比例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增高(均P<0.05),反应差、惊厥、神志异常、呼吸增快、心率增快、低氧血症、血小板计数降低、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重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高于普通组,脑脊液糖浓度低于普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组(均P<0.05)。反应差、肝功能损伤、低氧血症、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升高及脑脊液糖浓度降低是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早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鉴别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做到早期识别、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收集9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受试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异常率与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以及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升高(≥20个/mm3)、蛋白含量升高(≥1.5 g/L)、葡萄糖含量降低(<1.8 mmol/L)患儿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90例受试儿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70.0%,63/90),其次为反应差(21.1%,19/90)和惊厥(18.9%,17/90)。②90例受试儿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清CRP异常率为48.9%(44/90),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异常率(26.7%,24/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4,P=0.002)。③90例受试儿的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升高受试儿所占比例为86.7%(78/90),显著高于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受试儿所占比例(40.0%,36/90)和葡萄糖含量降低受试儿所占比例(41.1%,37/90),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1、40.479,P<0.001);而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患儿所占比例与葡萄糖含量降低患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879)。④90例受试儿中,血培养结果呈阳性者为11例(12.2%),脑脊液培养结果呈阳性者为1例(1.1%)。⑤受试儿MRI检查结果显示,合并硬膜下积液、脑室扩张和脑积水者各为1例。⑥90例受试儿经治疗后,67例(74.4%)治愈出院,23例(25.6%)好转出院。 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反应差等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临床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及尽早治疗,以改善该病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脊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21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7年6月,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收治的未患颅内感染性疾病的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脑脊液电解质、气体分析测定。观察组临床治愈后再复测。结果 1)观察组治疗前脑脊液PCO2、HCO-3、BE、乳酸(Lac)、C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Na+、C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与临床治愈后脑脊液pH、PCO2、HCO-3、BE、Lac、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Na+、C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脑脊液的pH、PCO2、Lac同动脉血上述酸碱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存在脑脊液酸碱失衡及Cl-的减低,脑脊液气体分析、Cl-测定可作为诊断、评价治疗效果的直接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子宫颈原位癌临床诊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提高子宫颈原位癌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子宫颈原位癌治疗的水平.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住院治疗的子宫颈原位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宫颈锥切术诊断,子宫颈原位癌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明显优于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符合率(P<0.01).结论 子宫颈原位癌的可靠诊断方式为阴道镜检加宫颈锥切术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抗感染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6例Lm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根据相关指南和文献制定评价方法,评价Lm脑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4例Lm脑膜炎成年患者中2例出现发热、颈强直和精神状态改变的三联征,首次脑脊液(CSF)的平均白细胞计数为997×10~6/L、脑脊液/血液葡萄糖比值为0.32、蛋白为1.43 g/L;2例新生儿出现发热,并发癫痫、低钠血症,其CSF的白细胞计数均1 000×10~6/L,CSF蛋白均1 g/L,CSF/血液葡萄糖比值0.5。6例患者当中无1例使用适当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经CSF或血培养确诊,5例使用氨苄西林抗感染,1例患者因青霉素过敏而使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1例新生儿死亡,1例老年患者中度残疾,其余4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Lm脑膜炎临床表现、CSF指标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无明显差别,而临床常用于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又对Lm不敏感,需引起临床警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研究伊曲康唑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住院的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依据治疗用药的方案分为3组,A组:应用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B组:应用伊曲康唑与AmB、5-FC联合治疗;C组:应用AmB联合5-FC治疗后,伊曲康唑口服序贯治疗;随访观察治愈、好转、死亡率、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组间统计比较.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纳入A组45例、B组21例、C组42例;A组治愈16例占36.0%、好转11例占27.0%、死亡9例占20.0%;B组治愈9例占41.5%、好转7例占33.3%、死亡5例占23.8%;C组治愈24例占56.3%、好转13例占31.0%、、死亡2例占4.8%;3组患者均随访1~3年,A组复发6例占10.3%,B组未出现复发,C组3例复发占7.1%;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曲康唑应用于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可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