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以合理的液体管为基础,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使用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交替膀胱注药,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90例患者发生HC23例(25.6%),其中早发性4例,迟发性HC19例。所有HC均获治愈,其中轻度HC17例,治愈平均时间7.5天;重度6例,治愈平均时间22.4天。结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以合理液体管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移植后H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预防方案干预下,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非亲缘Allo-HSCT的回顾性分析,移植过程中均进行常规的HC、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预防。分析移植后HC发生的特点及与移植类型、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和防治效果。结果共8例发生HC(8/10),平均发病时间为26.88天,平均病程为19.3天;其中5例发生CMV感染同时合并aGVHD,1例仅出现aGVHD,另2例两者皆无。经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结论非亲缘Allo-HSCT在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后,HC多为早期发生,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良好;其发病与供者类型、HLA的匹配程度、aGVHD和CM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临床感染的一般规律,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通过调查20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提出相关护理策略。结果 20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为27.2%;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16.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1.1%,其次为胃肠道和下呼吸道。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临床感染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病原体及感染灶常不明确,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病原菌培养检出率低;提示护理人员做好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护理,运用正确方法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长期护理,总结了有效的护理经验。护理效果满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早期感染的综合防治。方法 总结 5 6例次 HSCT患者经过肠道净化、层流室隔离、无菌护理等预防措施后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  5 6例次合并感染 35例次 ,于 (+8.2 4±7.5 2 ) d出现 ,部位集中在口咽部、肠道、呼吸道 ,感染前口服氟康唑 (大扶康 )组真菌感染 6例 ,未服氟康唑组真菌感染 13例。结论  HSCT后感染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关系密切 ,口咽部清除细菌对降低感染有重要作用 ,口服氟康唑可预防真菌感染 ,足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对 HSCT早期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渐扩大 ,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其感染的发生率高达 60 %~80 % [1] 。因而 ,如何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值得研究。为此 ,我们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对 2 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防治 ,获得了较好地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 6岁 ,平均年龄 32 5岁。自体骨髓移植 4例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13例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3例。恶性淋巴瘤 8例 ,恶性淋巴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 1例 ,急性白血病 9例 (M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使许多血液病患者获得了新生。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都受到严重损害,极易发生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除保持高洁净度环境外,康复护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通过对16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观察,实施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0例2~14岁小儿移植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治疗环境相对封闭,患儿与家人分离等原因,常使患儿处于特殊的心理应激状态。儿童患者则由于年龄和性格差异大等因素,较成人护理有着显著不同和更大的难度。结论对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应有的放矢,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心理特点,适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解释诱导和情感交流,及时填补母爱空缺,充分满足生理心理需要,使患儿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这一特殊治疗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主要应用在治疗一些难治性的全身性并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由于此疗法在预处理过程中采用大剂量的化疗 ,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1] ,尤其是内源性的、条件致病菌的感染。现对我院近年来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 7例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998年 1 0月~ 2 0 0 1年 8月我院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7例病人 ,其中男 3例、女 4例 ,年龄 1 5~ 5 9岁 ,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多发性硬化 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例…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清髓性自体或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例患者早期感染的防治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与文献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感染发生率70.0%,严重感染发生10.0%,死亡1例(3.3%);感染发生的时间为移植+1~25 d,感染持续时间为3~10 d,检出细菌以G-菌为主;经抗菌药物治疗仅1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合并败血症死亡.结论 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高,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恢复时间密切相关,早期预防性应用氟康唑可以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早期经验性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感染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8例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发生率为5.7%,检出的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治疗后5例获得治愈,3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减少真菌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自体外周血CD34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12例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ELISA法检测移植前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含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移植6个月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含量恢复正常。结论自体外周血CD34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减少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有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1例MH患者进行Allo-HSCT,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预处理方案进行亲缘HLA全相合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疔程甲氨蝶呤的方案. 结果 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时间为+20 d,Pt>20×109/L时间为+27 d.患者+30 d行骨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移植后2个月发生Ⅱ度急性GVHD,加用泼尼松后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生慢性GVHD,随访至移植后8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继续随访中. 结论 对符合传统意义上或WHO重新定义的MH患者,Allo-HSCT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重要性及各种营养素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10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PN组(n=42)和非PN组(n=64),比较两组患者在造血重建时间、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核黄素、谷氨酰胺、结构脂肪乳等营养素的作用。结果接受PN支持的42例患者中,包含接受核黄素的患者33例,谷氨酰胺24例,结构脂肪乳26例。PN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PN组(31.0%比51.6%,P=0.036),而两组的感染率(42.9%比46.9%,P=0.898)、GVHD发生率(21.4%比31.3%,P=0.2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49.5±9.8)U/L比(69.9±10.9)U/L,P=0.196]、粒系重建时间[(11.6±0.3)d比(12.3±0.3)d,P=0.187]及血小板重建时间[(14.1±0.9)d比(13.3±0.4)d,P=0.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核黄素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7.3%,有低于无核黄素组(44.4%)和非PN组(51.6%)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谷氨酰胺组、无谷氨酰胺组和非PN组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感染率、GVHD发生率、ALT水平及造血重建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构脂肪乳组的ALT平均值为(38.7±4.9)U/L,有低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组[(68.5±23.0)U/L]和非PN组[(69.9±10.9)U/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从合理的PN中获益。核黄素对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可能有益。结构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对于肝脏功能具有同样的安全性。谷氨酰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髓移植患儿移植期间营养摄入及营养状况的改变,评估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行骨髓移植的共计65名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预处理前收集的患儿资料为基线值。预处理开始后至移植后30d每周2次、移植后30-100d每周1次收集患儿营养相关资料,并对患儿日常营养摄入进行膳食分析。在相应时间点收集患儿24h小便行定氮分析。结果患儿总能量和各项宏量营养素口服摄入基线值分别为:总能量(5844.9±2490.4)kJ/d,蛋白质(56.4±28.6)g/d,脂肪(49.7±38.9)g/d,碳水化合物(190.9±91.1)g/d。随着移植预处理开始,各项摄入均明显减少(P均=0.000)。移植后恢复期,患儿能量摄人自第6周开始与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自第13周开始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分别自第4周和第6周起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前患儿尿氮排出量为(3.9±2.4)g/d,进行预处理后尿氮量达到(16.7±11.0)g/d,显著高于基线尿氮量(P=0.000)。患儿移植后第1周的体重(P=0.000)、三头肌皮褶厚度(P=0.003)、中上臂围(P=0.000)、血清白蛋白(P=0.000)、前白蛋白(P=0.000)均显著低于基线值;移植后第9周的去脂百分比(P=0.010)、肌肉百分比(P=0.001)和蛋白质百分比(P=0.000)显著低于基线值,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基线值(P=0.000)。结论骨髓移植患儿早期即有营养摄入量的改变,在移植恢复期逐渐恢复,其中蛋白质摄入恢复最慢,可能是影响患儿血清蛋白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骨髓移植患儿需要更为详细的营养指导,尽量以口服摄入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可提供高蛋白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诊断,以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HSCT移植后PTLD的疗效。 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非血缘异基因HSCT后发生PTLD的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2例,女性为2例;年龄为3.4~7.1岁。本研究纳入标准:接受非血缘异基因HSCT的患儿,根据PTLD诊断标准,通过临床经验或活组织检查确诊为PTLD者;排除标准:异基因HSCT后原有疾病复发或继发第二肿瘤患儿。4例患儿诊断为PTLD后,均予以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 mg/m2×1次/周×4周)治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监测患儿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水平。采集4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EBV载量及淋巴结、扁桃体肿大等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本组4例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EBV-DNA强阳性;1例合并进行性加重鼻塞、呼吸困难,2例合并发热;活组织检查诊断结果:1例为单形性PTLD,1例为多形性PTLD,1例呈朗格罕细胞样改变,1例未进行活组织检查,其中3例活组织检查标本均为EBV阳性。4例患儿诊断为PTLD后,2例迅速减停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停用环孢素A(CsA)后改用他克莫司,1例短期停用他克莫司1.5个月。本组4例患儿接受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4例患儿淋巴结、扁桃体肿大等临床症状均消失,EBV-DNA转为阴性。其中,1例患儿于利妥昔单抗治疗后6个月,PTLD复发,再次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仍有效。 结论利用利妥昔单抗治疗PTLD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于PTLD复发患儿再次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同样有效。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小,未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PTLD的确切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PTLD患儿减停免疫抑制剂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应密切监测非血缘异基因HSCT的植入率,这是保障移植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结构脂肪乳(STG)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的临床不良反应,以减少肠外营养(PN)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32例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分为MCT/LCT组和STG组,每组各16例。分别观察病人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发热、胸闷、心悸)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清蛋白(ALB)、肌酐(Cr)和尿素氮(UN)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MCT/LCT组和STG组TBil异常例数分别为2例和1例;ALT、AST异常例数分别为1例和0例。两组ALP、GGT、ALB、Cr和UN均无异常。两组病人均无肝静脉闭塞病和心脏毒性改变。结论:两种脂肪乳制剂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PN治疗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易行且对医务人员伤害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终末空气消毒方法。方法将经过氧乙酸熏蒸终末消毒处理的病房列为对照组,擦拭、空气层流消毒处理的病房列为试验组,分别比较空气沉降菌落培养计数及同期入住该病房患者的发热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心区及周边区空气培养菌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入住病房行ATG治疗的患者在发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擦拭与空气层流即可以完成病房的终末处理达到净化标准,其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 追踪随访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接受Allo-HSCT的102例白血病患者,在术后2年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ONFH的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从初诊到术后2年内甲泼尼龙(MP)的用量.对既发生了急性GvHD(aGvHD)又发生了慢性GvHD(cGvHD)的患者,在MP用量不同阶段定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外周血中破骨细胞分化指标可溶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sRANKL)的水平以及破骨细胞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与Ⅰ型胶原蛋白羧基末端交联肽(CTP-Ⅰ)的水平,并分析Allo-HSCT术后ONFH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Allo-HSCT术后2年内,共有7例白血病患者发生了ONFH,发生率为6.9%(7/102),ONFH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和供者类型无关;ONFH均发生在既有aGvHD又有cGvHD的患者中,ONFH发生率可达21.9%(7/32),明显高于无GvHD、单纯aGvHD和单纯cGvHD患者(P<0.05);在既有aGvHD又有cGvHD的患者中,ONFH阳性患者MP用量(232.7±28.6)mg/kg,明显高于ONFH阴性患者的(115.1 ±16.9)mg/kg(P<0.05).ONFH发生时,患者血浆中sRANKL、TRAP-5b和CTP-Ⅰ的水平明显高于预处理前和术后28 d(P<0.05),且以上指标与MP用量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97、0.664和0.682,P值均<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ONFH的发生与抗GvHD治疗过程中MP用量有关,MP可通过引起患者体内破骨细胞分化及代谢水平增加,导致ONFH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