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比较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DR组、NDR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变化在D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液流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将 12 8例 2型糖尿病 (DM )病人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DR组、NDR组 ,DR组为 62例 ,NDR组为 66例 ,与葡萄糖耐量试验阴性对照组 5 0例对比 ,比较其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NDR组和DR组的TG、TC、LDL -C、VLDL -C、FPG及HbA1c均明显升高 (P均 <0 .0 1) ,而HDL -C则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DR组和NDR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DR的发生与DN患者脂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86例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比无视网膜病变组(DM组)血流变有4项显著升高(P<0.05-0.001),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亦增加.DR组比对照组(C组)血流变有8项显著升高(P<0.01-0.001),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亦显著升高(P<0.01),表明本病呈高粘滞血症及高脂血症,并讨论对本病的影响和治疗上应给以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5.
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4周后,记录与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4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眼底检查有明显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56例糖尿病眼底正常者(NDR)和4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DR组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DR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聚集纤维的异常和血液黏度的升高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脂、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本对93例糖尿病患与10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观察,发现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与脂肪代谢、血液黏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DR患者106例,169只眼,随机分成治疗组(用血栓通胶囊治疗)和对照组,观察随访12周。结果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胶囊能明显降低DR患者的血液粘滞度,对DR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唐彬  张莹  张瑞云 《河北医学》2011,17(3):290-2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C肽、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病程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40例,有视网膜病变组(B组)41例,正常对照组(N组)40例,进行血糖(BG)、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 ,发现该病患者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针刺法组患者血流变指标结果差异性显著 ( P<0 .0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复方樟柳碱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时,患者变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组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原低于单纯组(P〈0.05),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联用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蝮蛇抗栓酶(简称蝮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84例DR患者(164,只眼)随机分为时照组和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蝮酶0.75IU静滴,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行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测定.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蝮酶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提高患者视力,治疗组的显效率(25.53%)和总有效率(71.28%)均显著高于时照组(7.14%和34.2%,P<0.01).蝮酶治疗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结论蝮酶对DR(特别是单纯型DR)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应用视网膜振荡电位能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功能和缺血状态的特点,对60例糖尿病2与34例正常人进行了检测,并同时测定其血液流变学。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当肯底未发现改变时,振荡电位(OPS)各子波及总波幅出现降低,且血粘度出现增高;随着视负网膜病变的发展,OPS波幅随之降低,组间差异逐渐加大,血粘度逐渐增高,OPS与血流变学各指标呈正相关。说明血粘度是引起视网病变微循环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1例糖尿病患者(62眼)和14例正常对照者(19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 检测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下肢血管病变的84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的24例,以及69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组血及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倾向,表明血液粘稠,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变形力下降,是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粘度仪测定272例糖尿病患者,和108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员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魏氏法测定血沉;离心法测定血细胞比容.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沉、血浆粘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血沉、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神经病变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沉、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单纯组除男性在低切变率1(1/s)的全血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的血流变改变,不能简单都归结为高粘滞血症,不同的并发症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黏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对照进行FBG、2hPBG、HbAlc、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Retinopathy,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mvRetinopathy,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I、DR—Ⅱ、DR—Ⅲ组。结果NPDR组2hPBG、HbAlc高于NDR组(P〈0.01)。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变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NPDR组、NDR组与对照组(正常人)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NPDR组之间及NPDR组、NDR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lc水平、血流变学密切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 6 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含量 ,并与 4 9例健康合格者对照 ,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和无血管病变组 ,大血管病变组和微血管病变组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有血管并发症组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均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 (P <0 .0 5 )。大血管并发症组与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及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及早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对于鉴别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文亚 《吉林医学》2009,30(17):1946-194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眼底的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方法:直接检查视网膜是否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视网膜静脉扩张、新生血管等病变,对可疑阳性病症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95例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3例,占4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病程越长且血糖控制不良者,其视网膜病变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