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归纳有肾系内伤基础疾病兼有感冒的患者的一般证候特征,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感冒病程、肾功能变化、慢性肾脏病积分、感冒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的异同,探讨肾系内伤基础上感冒的证候特征。结果寒邪、燥邪是肾系内伤基础上外感致病的主要因素。肾系内伤基础影响外感病的病程,使病势缠绵难愈。外感病对患者原有的肾脏病会产生影响,在外感病发病初期,即表现为肾功能降低,尿潜血和(或)尿蛋白增加,虽然随着外感病的痊愈,肾功能及原有肾脏病的情况亦会有所恢复,但均无法恢复到外感病前的水平,说明外感病会加重肾系内伤基础疾病。结论有肾系内伤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且复杂;外感病对其大部分临床症状会产生影响,加重原有的临床症状;肾系内伤基础的感冒,多发生在肾阳虚、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的本虚基础之上,而又多兼有湿、痰、瘀、郁等证候。  相似文献   

2.
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姜良铎 《中医杂志》1994,35(4):201-20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外感病与内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深刻地认识外感病的内伤基础,认识内伤病证与外感病证的相互影响,不仅对外感病的辨治有重要的意义,对内伤病证的辨治也有一定的价值。1 无内伤基础时外感病的特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正气存内”者不易感邪,并不是说“正气存内”者就不会发病。即使是“正气存内”者也可能由于正气一时  相似文献   

3.
通过重温《伤寒论》及郑钦安先生的著作,结合临床实践,指出阳虚发热可简分为外感及内伤两型.前者具体又分为阳虚外感风寒型,阳虚外感风寒兼内伤寒湿型及阳虚外感风寒兼内有积热型;后者分为脾阳外越型和肾阳外越型.并分别阐明了各型的病机及治疗要点,指出治疗阳虚型发热首当辨明是否兼有外感,若以外感为主,治当扶阳与祛除外感并进;如为内...  相似文献   

4.
虚劳病中有所謂“劳风”或“风劳”者。“劳风”当系“虚劳”而兼有外感;“风劳”則系外感演变为虚劳。虛劳病包括現代的肺劳,肺劳每由肺部的反复感染所誘发,俗謂“伤风不醒便成劳”,这就是“风劳”;肺劳由于抵抗力低,往往容易反复感染,所謂“虚劳病人,弱不禁风”,达就是“劳风”。虚劳属內伤病,风寒属外感病,风劳与劳风,是外感兼内伤或内伤兼外感,証情较为复杂,滋补則恋邪,疏解又伤正,攻补两难,治頗棘手。劳风,风劳既不是单純的  相似文献   

5.
杨成全 《四川中医》2008,26(9):23-25
本文讨论运用温度计对双侧腋窝温度的测量,不同的温度、温度差,用于不同的外感,内伤,或外感兼内伤(外感招引内伤或内伤招引外感)的,恪证分析,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温度、温度差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姜良铎教授认为外感病的发生发展与内伤存在与否关系密切。无内伤时,外感病呈典型过程,与体质类型有关;有内伤时则呈非典型过程,个体差异显著。消渴病患者因其疾病特点所致,表现出对外感病的易患性,且临床经过不同于其他外感病的普遍规律而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素有脾胃病、又外感六淫邪气而发病的一类病证。作者认为,脾胃内伤的存在使外感病呈现复杂的证候,其治疗与单纯外感有显著的不同;将脾胃内伤分为伤食、脾气虚、胃阴虚、腑气不畅、脾胃气滞、脾胃湿盛、气虚湿热七种类型。辨识脾胃内伤基础的存在与类型,对提高外感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例外感咳嗽住院病案的统计,分析该类病例的证候学特点。结果显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是大量存在的;其治疗具有疗程长、疗效差的特点;其病机是复杂的,其中虚、痰、瘀和阳亢是重要的病理基础;辨识内伤基础的有无,当从病史和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入手。说明深入探索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的证治规律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实为一体。而现代社会常常忽视外感病证的治疗,致使许多外感疾病失治误治,外邪入里而成内伤杂病。文章从六经辨证体系及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不可截然分开、脾胃气机的出入是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相统一的枢纽、外感疾病的治疗应重视脾胃等方面来探讨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的关系,为外感病证及一些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聪丽  牛元起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04-1406
湿热病是以外感湿热邪气为外因,内伤脾土为内因,又与饮食、劳倦等诱因有密切关系的一类疾病.湿热病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外感湿热,内困中焦,还是脾湿素蕴,复感外邪,总属内外合邪而致病.如仅有外感而无内伤,或仅有内伤而无外感,则皆不易发病.故薛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相似文献   

11.
外感热病在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除具有一般规律外,更具有其个体化表现,内伤基础的存在常常导致外感热病的非典型性与复杂性,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与复杂的临床证候。因此,外感病与内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深刻认识外感病的内伤基础,认识内伤病证与外感病证的相互影响,不仅对外感病的辨治有重要意义,对内伤病证的辨治也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在决定治法时,必须从整体入手,联系病因病机,综合施治,才能执简驭繁,获得良好疗效。笔者临证运用上述理论经治1例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咳嗽需辨外感还是内伤,外感六淫往往为发病诱因,内伤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故外感、内伤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从葛氏掌针取穴、针刺顺序、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因素治疗咳嗽,可使气机调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现介绍刘美荣教授运用葛氏掌针法治疗咳嗽的经验,论述咳嗽之病因病机、葛氏掌针选穴思路及针法特点,举医案两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儿食积发病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莉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42-2143
食积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其他疾患的主要病因.现将临床常见的食积发病举例如下: 1感冒 《医宗金鉴》中指出:"小儿平日饮食无节,内伤食滞,外复为风寒所袭,故成是证也".小儿感冒,多因素有食积,蕴郁化热,一遇外感,随即发病,形成里热外感,表里兼证.其证候表现除有外感发热症外,同时伴有口臭腹胀、舌苔黄腻等食积化热之症.其治疗必表里兼治,清热解表、消食化滞并举,方能奏效迅捷.  相似文献   

14.
赵克学 《吉林中医药》2010,30(7):638-639
咳嗽的病因病机复杂,抓住纲领颇为不易。吴门医生案例《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方法灵活多样,有外感与内伤之分,有脏腑之不同,气分、营热之浅深,兼证兼病,病程之新久等,对于研究咳嗽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头痛在中医中称为"头风",分外病和内伤,秦老认为外感头痛以外感风寒、内热或湿邪为主,内伤头痛以气虚、血虚、肝火、寒厥、痰浊五种为要,通过研习秦老治头痛经验,深感秦老总结的虚证发作缓,实证发作急;虚证多兼晕,实证多兼胀,且虚证以肝阳为常见,实证以肝火为常见可提供临床参考,特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6.
答: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很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医认为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头痛。外感为风寒湿热外邪侵袭所致;内伤头痛则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头痛一般发病急,病势较剧,伴有外感病证特点;内伤头痛,则起病缓慢,病势较缓,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特点。  相似文献   

17.
表证是中医特有的病理概念,在中医的诊疗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感冒类的疾病有表证,在很多内伤杂病中常常兼有表证。表里兼证在临床上比比皆是,故重视表证与表里兼证的辨别,对提高临床疗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从外而感为外感,从内而生为内伤。对致病因素做这样归类是可以的,但若将疾病归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类,并由此还建立了“外感病学”,其意义和立论依据就值得商讨了。中医的外感致病因素和内伤致病因素,在解释发病机理方面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外因和内因作用的辩证法关系,绝对的“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咳嗽的发病原因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病后肺气虚弱或先天肺脾肾不足密切相关.其病在肺、脾、肾,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多为风邪犯肺及湿困肺脾,虚者多为肺肾阴虚和肾不纳气.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因外感或内伤所致的肺气壅滞,肺气上逆是咳嗽的病理生理特点,并在临床给予分型治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论述伏邪理论的源流,已经从外感温热病扩展到内伤杂病领域;外感伏邪的治疗要注重扶正开表透邪的原则;肾病患者的发病具有伏邪致病的特点,可从伏邪理论论治,为肾病的治疗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