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戴常平 《广东医学》2003,24(2):163-164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50例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超声测量其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核对孕龄,分析这些因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特定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GDM中,单一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重的最好参数,优于胎儿股骨长或胎儿腹围与股骨长的联合应用。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直线正相关(r=0.83).胎儿腹围≥36cm时,巨大儿诊断符合率最高87.3%。结论:GDM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是预测胎儿体重较好参数,胎儿腹围≤36cm有助于巨大胎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的指标,探讨超声估计胎儿体重精确性较高的公式。方法:对287例孕妇在分娩前一周用超声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分别用7个公式预测得出胎儿体重,并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单项腹围预测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符合率最高。倍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并不优于单项腹围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月分娩前不同B超测量径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预测价值,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 971名孕妇,在分娩前3天内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胸径、腹围、股骨长、肱骨长,追踪胎儿的出生体重,使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胎儿各径线长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B超测量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胸径、腹围、股骨长、肱骨长与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围和股骨长是巨大儿重要影响指标(P值均<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g)=13.6×腹围(mm)+41.4×股骨长(mm)-4 182"模型对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一定价值,但对巨大儿预测价值相对较低(假阴性率为79.8%)。ROC曲线胎儿腹围、股骨长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57.5mm和71.5 mm,该界值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分别为67.4%和75.6%,特异度分别为83.0%和60.5%。结论:足月分娩前超测量胎儿胸围和股骨长是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较好指标,腹围大于357.5mm、股骨长大于71.5mm对预测巨大儿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昕宇  叶茜  朱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66-567,570
目的:探讨超声腹围测量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测量389例胎儿腹围,分析其与新生儿体重相关关系,并评估胎儿腹围在巨大儿预测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体重存在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801 92;当腹围>350m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当腹围在360~370mm时其预测巨大儿的特异度达91.8%。结论: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围>360mm可作为预测巨大儿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参数机器方法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孕妇440例,分成巨大儿组和正常儿组,产前3天内应用超声进行双顶径、股骨径、头围、腹围的测量,并用机器法估测胎儿体重与实际胎儿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率。结果胎儿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符合率较高,巨大儿组符合率明显低于正常儿组符合率。结论应用多参数超声机器法预测胎儿出生体重,适用范围广,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妊娠37~42周分娩的1107例孕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超声检测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观察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以胎儿腹围及Hadlock公式预测巨大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胎儿腹围、双顶径及股骨长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其中胎儿腹围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大(r=0.93,P<0.001),其次为股骨长及双顶径(r=0.73,P<0.001,r=0.72,P<0.001)。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的临床最佳临界值为35.8 cm(约登指数为0.79)。通过测量胎儿腹围或Hadlock公式的方式预测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超声检测判断胎儿腹围,可实现对巨大儿风险的预测。较Hadlock公式相比,超声检测相对便利,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体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祥娥  王远流 《华夏医学》2006,19(4):701-702
目的:探讨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体重关系。方法:B超测量112例临床诊断为巨大胎儿的双顶径(BPD),股骨长(FL),腹围(AC),得出结果与新生儿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PD、FL、AC均与巨大胎儿体重直线相关。r分别为0.586(P<0.01),0.463(P<0.01),0.853(P<0.01),其中腹围与巨大胎儿体重相关关系最高。结论:B超测量胎儿腹围可预测巨大胎儿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30周时胎儿超声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4项检测值在预测巨大儿发生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11月间出生的703例足月新生儿按出生时实际体重分为巨大儿和非巨大儿两组,回顾性比较两组胎儿在妊娠30周时B超检测的双顶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分析正常胎儿与巨大儿各径线之间差异性。结果:妊娠30周时,胎儿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顶径在预测巨大儿发生中意义不大(P>0.05);ROC曲线妊娠30周时胎儿头围、腹围和股骨长的临界值分别为282.50、268.50和57.50 mm,该值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分别为69.8%、52.8%和60.4%,特异度分别为60.4%、85.8%和65.1%。结论:妊娠30周时超声测量胎儿头围、腹围和股骨长是预测巨大儿的重要指标,当腹围大于268.50 mm和(或)头围大于282.50 mm和(或)股骨长大于57.50 mm对预测巨大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静平 《安徽医学》2008,29(6):666-667
目的观察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及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应用B超对临床估计胎儿体重4000g左右的100例孕妇胎儿在分娩前1周内,进行BPD、FL、AC、HC测量,并根据其指标计算出所估计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利用公式计算体重及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超预测胎儿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误差平方和为6.46,相关系数为0.968;自估胎儿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误差平方和为10.60,相关系数为0.903(P〈0.05),前者与实际体重关系更密切,B超预测胎儿体重准确性高于公式计算体重组。结论应用多参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测量胎儿各径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单胎足月孕妇,分娩前3天内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与生后测量的新生儿各径线比较,并与新生儿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特定关系.[结果]B超测量胎儿各径线与生后相应测量值的符合性良好,且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胎儿腹围≥36 cm时,预测巨大胎儿的诊断符合率最高.[结论]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质量的较好参数,特别对诊断巨大胎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B超多参数预测胎儿体重4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综合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分析羊水量及不同B超操作者对预测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在我院分娩的产科病例484例,分娩以前一周内行B超检查并报告有预测体重者,比较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应用u检验比较不同羊水量及不同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间的区别.结果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巨大儿组0.904,正常体重组0.859,低体重组0.878,P<0.01;羊水量的多少及不同B超操作者对预测体重无影响,P>0.05.结论 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综合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高,测量方法易掌握.  相似文献   

12.
预测巨大儿的测量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使用的胎儿生长监测指标进行评价,寻找适于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指标。方法对我院2007年分娩的108例巨大儿及同期10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孕妇宫高、腹围测量值,超声测量胎儿径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结果孕妇宫高、胎儿双顶径以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0.6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项指标的诊断指数最高分别为143.5%,138.7%和149.4%。其他测量指标包括孕妇腹围、腹围与宫高之和、胎儿股骨长、腹围、头围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均<0.63,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孕妇的宫高以及B超下胎儿双顶径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是预测巨大儿相对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足月出生的巨大儿149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166例作为对照,分析新生儿母亲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孕期增长体质量及孕末期体质指数(BMI)等。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以男婴居多,其平均身长、体质量、股骨长、双顶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母亲的平均身高、孕期增长体质量、孕末期BMI及围产期发病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是有别于糖尿病性巨大儿的一种正常儿,其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其母亲的营养过量摄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导致Osaka超声多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误差的因素及其改良方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19例足月单胎孕妇在超声测量后3 d内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各项胎儿生物指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新建的3个回归方程,与Osaka University公式一起应用于199例前瞻性验证,分别进行了预测符合率、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比较.结果 胎儿腹部面积及腹围对胎儿体质量的影响最显著,胎儿肱骨长在预测胎儿体质量上优于股骨长.结论 胎儿腹部面积、腹围及胎儿肱骨长是胎儿体质量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并与临床常用公式估计胎儿体重作比较。方法:选择临产前0~7d、单胎、足月产妇231例,B超测量上述径线预测胎儿体重(方法一),同时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根据公式计算胎儿体重(方法二),与出生后实际体重比较,并比较不同操作者诊断符合率间的差别。结果:231例产妇的足月胎儿进行预测,出生体重与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4、0.336(均P〈0.01),|r|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超声体重与出生体重更加符合。方法一和方法二预测正常产、巨大儿及异常产的符合率分别为88.1%、81.0%、64.7%;71.6%、47.6%、23.5%。甲、乙2位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3%、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用于预测胎儿体重是一种简单、准确、易于掌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皮下组织厚度(HSTT)及股骨皮下组织厚度(FSTT)与胎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181例胎儿的双顶径(BPD)、枕额径(OFD)、腹前后径(APTD)、腹横径(TTD)、肱骨(HL)、肱骨软组织厚度(HSTT)、股骨(FL)、股骨软组织厚度(FSTT)进行测量,并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FSTT与新生儿体质量显著相关(=0.2333,P〉0.05),HS  相似文献   

17.
多参数超声测量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多参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919例孕妇的930例胎儿进行双顶径、股骨长、躯干前后径和横径测量,并根据其指标计算出所估计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性别和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预测体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误差在10%以内者占86.98%.相对误差和胎儿性别和新生儿的体重无明显关系.结论:应用多参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适用范围广,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测量胎儿多项指标预测出生体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测量胎儿多项指标预测出生体重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919例孕妇的945例胎儿进行双顶径、股骨长、躯干前后径和横径测量,并根据其指标计算出所估计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性别和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预测体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误差在10%以内占86.98%。相对误差和胎儿性别和新生儿的体重无明显关系。结论应用超声测量胎儿多项指标预测出生体重,适用范围广,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测值口算法预测巨大儿的可行性。方法:对1900例胎儿的头围、腹围进行超声测量,其中巨大儿230例,参照出生时体重与口算法及公式法测得的体重相比较。结果:口算法预测巨大儿体重符合194例,符合率92%,公式法预测胎儿体重符合200例,符合率9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算法与公式法预测巨大儿的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口算法方法简单,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