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痛,证属木旺乘土,治宜疏肝,方用金铃子散。热痹,证属风寒湿邪乘袭经络,治宜清热化湿,活血宜痹,方用三秒丸、宣痹汤、大秦艽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正> 潘××,女,65岁,于1965年5月28日就诊.患者头昏脑胀、呃逆胃痛、漉漉有声,胃冷彻背、近火不热、厚衣不温已三年有余,曾多方治疗,症未见好转.察其面色微黑,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沉细滑、重按无力. 辨证:夫胃为阳土,肾为水脏.胃土旺盛,制水有权,水不偏盛,肾脏得安.脉证合参,属大阴寒证,其机理如下,胃阳衰弱,土不制水,肾水偏盛,肾阳衰微,寒气上冲所致.盖寒水内盛,清阳不升,故头昏脑胀.寒水内阻,胃气不降,故呃逆.寒气凝滞,气不畅通,故胃痛如冰.寒水内聚,久积中宫,故漉漉有声.寒水内盛,水气上承,故面色微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医学的辨证中 ,肝胃不和是常见的病机。因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 ,则气郁伤肝 ,肝木失于疏泄 ,横逆犯胃 ,有如《沈氏尊生·胃痛》中所说 :“胃痛 ,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甚。以木性暴 ,且正克也。”因五行学说中肝属木 ,胃属土 ,肝木易横逆 ,每易克犯胃土 ,所以本症亦有称作“木乘土”者。临床多表现为胃脘部胀闷不适、疼痛或呕吐等 ,且兼见季胁部胀痛 ,脉多见弦象。此类症状在临床较常见。俞募穴相配是针灸取穴配伍方法之一。所谓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背部膀胱经上的腧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在人体胸腹…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运用针刺"尺胃"穴及周边反应点治疗急性胃痛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急性胃痛患者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平均(38±10)岁;均为急性胃痛发作后24 h内就诊。中医辨证属食滞胃肠型8例,寒邪犯胃型18例,肝胃气滞型4例。符合西医"急性胃痉挛"诊断依据~([1])。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运动性胃痉挛属中医"胃痛"范畴,是指在运动中突然出现的胃脘部剧烈疼痛,拒按,伴有胃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运动性胃痉挛的临床报道较少,2008年9月—2015年9月笔者用芍药甘草汤合针刺治疗急性运动性胃痉挛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胃痛的诊断。1.2纳入标准(1)胃痛发作前有运动史;(2)发作  相似文献   

6.
孙浩 《中医杂志》2002,43(8):633-633
答:附子、干姜味辛性热,属温里药。《珍珠囊》对干姜的功用概述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附子的功用,四者亦兼而有之。两药性虽燥烈,但效著功宏。考诸方书,前人用此多苦辛并用(寒热相佐),或甘温相合,使之扬长避短,安全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以治疗小儿下列诸病,疗效甚佳。1 用附子治疗小儿胃痛、泄泻、水肿胃痛:小儿胃痛,大致分寒热两种。古有用“连附六(?)汤”《医学正传》治疗胃痛者,其方黄连和附子的用量为6:1,属泻火之剂,治胃痛之热证;若黄连用量为1,附子用量为6,则属温里之剂,治胃痛之寒证。在具体用量上,可以6g:1g,亦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 桂梦熊老中医是武汉市著名老中医之一.早年毕业于冉雪峰先生创办的湖北中医专门学校.行医五十余年.他不仅治疗内科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治疗肿瘤也有自己的独特创见.今将胃痛一例治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骨草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Hance)系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等症。鸡骨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由于滥采,野生资源日趋枯  相似文献   

9.
胃痛是临床的常见病,现代医学中的消化性溃疡、胃炎等可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疾病均属中医学"胃痛"范畴。本文以理气法为主导思想,分析胃痛的病因病机以及气机通利对胃痛治疗的重要意义,论述李鲜教授从气论治胃痛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 行气和胃疗胃痛案1 何某,男,42岁。1989年8月10日初诊。患者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纳呆,神疲,便秘。舌淡红苔黄白,脉弦数。证属气机失调,肝胃郁热。治宜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相似文献   

11.
<正>胃痛又名胃脘痛,中医认为胃脘痛属脾胃系统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的部分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胃癌、胰腺炎、胃肠道息肉、十二指肠肠炎、胆石症、胆囊炎、胃神经官能症、腹膜炎、胃  相似文献   

12.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内科学"胃痛"、"嘈杂"、"吐酸"等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涉及肝、胆、脾、胃诸脏。此病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屏  相似文献   

13.
姜春华治疗胃痛的经验上海医科大学(200032)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胃痛,临床经验胃痛虽为常见病,但病因病机复杂,治当辨病与辨症相结合。姜春华教授治疗胃痛积累了丰富经验,兹就笔者待诊所得,归纳十二法如后。1活血化瘀此法适用于胃痛日久,证属瘀血滞留。胃...  相似文献   

14.
胃痛一症,病位虽在脾胃,但多与肝有关,或肝气横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滞,木郁不达;或肝火亢炽,迫灼胃阴;或肝血瘀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介绍著名中医学马骥先生长期的临证实践中,对脾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胃痛的治疗每有独到之处,他创制的和胃益脾汤,调气理脾汤中虚胃痛,中虚气滞胃痛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认为,男属阳,女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健康失调。艾草具有温经止血、理气祛寒、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17.
王晓南 《光明中医》2010,25(8):1499-1499
<正>我自毕业后,随父王世仁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见其多数胃痛病证常用自拟胃痛方,每每取得良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亮  李芳 《光明中医》2016,(1):25-26
介绍广东省名中医潘金辉教授治疗胃痛的经验。潘金辉教授认为,胃痛的病因多端,但病位在脾胃,病机关键在肝,病理变化在于纳运失和、升降失常;治疗上应注意两点:一是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宜寒温适宜、升降同调、燥湿相济;二是从肝论治,气血并调,又可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病在气,证属肝气郁滞者,当疏肝理气;第二阶段,气郁日久化火,证属肝胃郁热者,当清肝和胃;第三阶段,久病入络,证属气滞血瘀者,当行气活血。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运用推拿“摩、揉、震”三种手法,临床治疗虚寒性胃痛,疗效显著。虚寒性胃痛以患者具备胃痛隐隐,喜暖喜按,泛吐清水,或兼有手足不温,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脉软弱等体征。排除其他胃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疾病谱在不断演变,而且若干病证也在变化,所以临床医生要具有职业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就能提高疗效。胃痛是内科的常见病,先贤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创立一些理论和方药。细析之:虽然他们是用辨证论治理论研究,但是侧重以补法取效的。如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一门,以饮食劳倦而致脾胃气虚立论,喜用温补脾胃之药;高鼓峰《医宗己任篇》提出胃痛燥热口渴者属阴虚,主张用滋养胃阴之品。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