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10-861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肿瘤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送管的方法,并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4.6%,疼痛率6.8%,对照组分别为79.2%、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肿瘤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并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的方法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2.
刘营  虞优娜  韩微 《护理学报》2013,(15):63-64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最佳抓握方法,提高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80例穿刺时好挣扎、穿刺肢体出汗不易抓握的患儿按留置针穿刺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穿刺时左手直接握住患儿手指,右手进针,见回血再进针1~2 mm,而后送外套管,拔针芯固定;观察组在留置针穿刺时先将单层擦手纸巾对折成三角形,将倒三角形纸巾置患儿手指上,操作者左手握住纸巾及患儿手指固定,右手进针,其余方法同对照组。结果两组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穿刺困难,穿刺时不配合的患儿,单层擦手纸巾包裹穿刺肢体能明显提高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方法 2015年1~2月期间,选取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4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4例,对照组209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中采用双手操作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单手进针送管法,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手进针送管方法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适合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9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导管的双手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确定留置针前端在血管内,右手边送套管边退针芯的单手送管法。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可以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手送管与双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双手送管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患儿采取单手送管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及穿刺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需助手配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组内手足背静脉与头皮静脉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与手配合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及穿刺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采用单手送管能够提高穿刺效率和穿刺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江春华 《全科护理》2010,8(31):2865-2866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手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8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传统的送管法,观察组91例采用改良送管法(左手固定患儿穿刺部位,进针回血后用左手大拇指送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7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改良送管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传统送管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儿科患儿年龄小、血管细、好动、怕打针的特点,介绍一种改良留置针送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家长协助约束,护士左手固定患儿穿刺侧肢体,右手送管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结果:采用改良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提高了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结论:采用单手送管的方法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增加静脉输液部位选择的余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小春  李屏  余芳 《护理研究》2012,26(22):2075-2076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58例住院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14岁为小儿组、14岁~60岁为成人组、>60岁为老年组,共行Y型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440例次,单日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送管手法共220例次,双日采用改进的送管手法共220例次,比较两种送管手法的置管成功率,并比较各年龄组病人置管成功率。[结果]采用改进法总体置管成功率高于(97.27%)采用传统法总体置管成功率(90.00%);小儿组、老年组采用改进法置管成功率高于采用传统法置管成功率(P<0.05)。[结论]改进后的送管手法可提高Y型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小儿及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58例住院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14岁为小儿组、14岁~60岁为成人组、〉60岁为老年组,共行Y型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440例次,单日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送管手法共220例次,双日采用改进的送管手法共220例次,比较两种送管手法的置管成功率,并比较各年龄组病人置管成功率。[结果]采用改进法总体置管成功率高于(97.27%)采用传统法总体置管成功率(90.00%);小儿组、老年组采用改进法置管成功率高于采用传统法置管成功率(P〈0.05)。[结论]改进后的送管手法可提高Y型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小儿及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送套管方法,对照组以传统方法穿刺和送套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穿刺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