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心肌酶谱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ECG.心肌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与cTnI指标。结果心电图异常者占89.4%,其中过早搏动所占比例最多。VMC患者中,cTn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K和CK—MB,而且病程越长,差异越明显。结论与CK和CK—MB相比,cTnI特异性高,诊断窗口时间长,可作为诊断VMC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科学选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bbott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及日立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非AMI患者的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CK-MB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AMI组和UA组各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cTnT、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一致(P〉0.05),而均高于CK-MB(P〈0.01),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2.6%、95.7%、43.5%,UA组中上述3指标阳性率分别为22.2%、38.9%和11.1%,明显低于AMI组(P〈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较好地用于AMI与uA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两者临床使用价值基本一致,而均优于传统心肌酶CKMB;但在AMI早期,cTnI水平变化幅度比cTnT大,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AMI患者血清cTnI,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学(CK、CK-MB、LDH、AST).结果 cTnI测定敏感性高于心肌酶学测定(P<0.05).结论 cTnI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具佳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对AMI的诊断价值高于心肌酶学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ST段抬高的性质:脑心综合征所致或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方法 总结20例脑出血并ST段抬高患的临床特点、心电图(ECG)表现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监测结果。结果 20例患中2例确诊合并AMI,有典型的AMI心电图演变和心肌酶谱改变,心肌肌钙蛋白I(cTnI)阳性,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出现心脏体征。结论 结合病史、心肌酶谱、cTnI及ECG动态演变特点全面分析,对明确ST段抬高的性质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察。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及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组和SM组中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最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有的特异性,所以是早期诊断AMI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RO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方法评价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功酶质量(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ass,CK—MB mass)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急性胸痛患者,在入院6h内不同时间定量检测Myo、CK—MBmass和cTnI浓度,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ROC分析。[结果]54例患者最终被诊断为AMI;AMI组的Myo,CK—MB mass,cTnI在入院即刻,入院后2h、4h的测定值均显著高于非AMI组;ROC分析显示,Myo在AMI发病早期具有高度灵敏性,而入院后6h 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表明cTnI对AMI的诊断具有高度的临床准确性。[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联合检测Myo,CK—MBmass和cTnI,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血清肌钙蛋白Ⅰ与心肌酶联检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在手足口病(HFMD)时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检测本院2008-05/2008—08住院的226例手足口病患儿CTnI、心肌酶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的活性,并同时检测48例健康体检小儿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CTnI、CK—MB、a—HBDH检测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MD组血清CTnI、CK—MB、LDH、CK、a—HBDH异常率分别为39.8%、51.3%、58.8%、67.7%、77%。结论:肌钙蛋白Ⅰ与心肌酶联检能提高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率,为临床医生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 肌钙蛋白T(cTnT)、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同一血样标本检测cTnI、cTnT、CK-MB3项指标,分别进行两组间比较,并对 AMI组和UA组各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 cTnI、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高于CK-MB,阳性率分别为63.3%、46.7%、18.3%,P<0.01;cTnI和cTnT无显著差别,P>0.05;cTnI、cTnT、CK-MB特异性相当。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是心肌损伤特异笥标志物,cTnI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及生命的心血管常见急症,在临床上测定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作为早期诊断已广泛应用。我科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心肌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T(cTnT)、CK—MBmass、肌红蛋白(Myo)及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血清中的心肌酶谱,同时对60例AMI患进行检测,并对这三项指标与心肌酶谱在早期诊断AMI中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 (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 AMI 患者87例,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AMI 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与 cTnI 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肌酶谱灵敏度为86.20%,特异度为92.00%,cTnI 灵敏度为89.70%,特异度为96.00%。结论心肌酶谱与 cTnI 联合检测能达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减少对患者的误诊和漏诊。且 cTnI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出现时间早、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诊断窗口时间长等优点,对 AMI 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肌酶、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变化的差异,探讨上述指标在诊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不同程度ACOP和AM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清心肌酶、Mb和cTnI,计算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肌酸激酶(CK)中的百分比(MB/CK)和种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H/L)。结果重度ACOP患者血清CK、Mb明显高于AMI患者,但MB/CK和H/L明显低于AMI患者,各指标在不同程度ACO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及Mb在诊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中特异性不高,cTnI可作为判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正确判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三合一快速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出现得较早,亦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但缺乏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是一早期特异性指标,AMI患者胸痛发作4h内cTnI水平即超过正常,12h达到高峰,症状发作144h内均可检测到其水平增高,但有近20%的AMI患者cTnI呈阴性,所以临床全面、快速诊断AMI有赖于对Mb、CK—MB及cTnI这3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本文对Mb、CK—MB、cT—nl这3项的联合应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临床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患者发病0~3h,3~6h和6h后血清H—FABP,并与常规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0~3h和3~6h时段诊断AMI的敏感性H—FABP(66.7%、92.3%)明显高于cTnI(33.3%、6125%)CK—MB(0%、61.5%);特异性方面与CK—MB相当但明显优于cTnI。结论:H—FABP在AMI发生3h内较cTnI和cKMB更具有早期诊断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肌酶来源和影响因素。方法:检测COPD患者心肌酶和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与血气行相关分析。结果:LDH、AST、α—HBDH急性期升高,缓解期降至正常,与动脉血pH值和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CK、CK—MB和cTnI无显著升高。结论:COPD患者心肌酶升高,是多脏器损伤的综合表现,而非心肌损伤;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肌酶来源和影响因素。方法:检测COPD患者心肌酶和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与血气行相关分析。结果:LDH、AST、α—HBDH急性期升高,缓解期降至正常,与动脉血pH值和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CK、CK—MB和cTnI无显著升高。结论:COPD患者心肌酶升高,是多脏器损伤的综合表现,而非心肌损伤;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贾超  杨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369-8370
目的:了解三种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梗(AMI)患者血清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急性心梗(AMI)自入院后7d内不同时间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的浓度。结果:AMI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内三种心肌标志物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急性心梗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滴金免疫法对40例健康人、3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及86例非AMI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S-Mb)进行检测,并与四项心肌酶(CK、LDH、CK-MB、LDH1)和肌钙蛋白T(cTnT)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S-Mb对AMI的敏感性为97.3%,但特异性仅为76.5%。S-Mb对AMI的诊断价值与心肌酶测定相仿,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但不如cTnT,后者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4):329-330
目的评价心肌酶谱与cTnI三联金标联合检测对AMI发病不同时段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对急性胸痛不同时段疑为AMI的患者,心肌酶谱用速率法测定,cTnI三联用免疫金标法测定。结果在AMI发病0-5h内,MYO的灵敏度最高;病焉5—10h,CK及CK—MB、CTnI及AST的灵敏度都为100%,AST及cTnI的灵敏度已明显升高:在发病后10—72h,CK及CK—MB、cTnI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最高。结论cTnI、MYO、CK—MB三联金标检测与心肌酶谱分析是AMI早期诊断的最好组合,对AMI不仅能起到早期诊断的效果,而且还可对发病后不同时段进行全程观察,并能进一步了解是否有再次发生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红蛋白、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1~2h急诊入院的患者(AMI21例,其他疾病引起胸痛44例)分别于胸痛症状发作1~2、3和6h采集血标本,20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于8am,10am和1pm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H—FABP、肌红蛋白、CK—MB和cTnI。【结果1AM1组1~2和3h内采集的血标本H—FABP和肌红蛋白显著高于(P〈0.05)非AMI组和对照组。3h血标本cTnI在AMI组较非AMI组和对照组增高(P〈0.05),CK—MB在3h血标本中,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非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FABP在诊断AMI超急性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8例AMI患者、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1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中的cTnI、Mb、CK—MB的含量,与3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的7个时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Mb、CK—MB含量增高,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3%、71.4%、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sM组中未检出,在UAP组中阳性率为7.5%,且均值小于临界值。cTnI、Mb在AMI发生5h内呈显著升高,3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段,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7d时血清中的含量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价值上cTnI、Mb、CK—MB基本相同,Mb虽然敏感性高于CK—MB,但在非AMI疾病中也有一定阳性率,故特异性不如cTnl;而cTnI在血清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具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各指标联合测定,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排除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