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对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鼻饲时临床采用小口径胃管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须机械通气且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选用小口径(10号)胃管,置管长度为发迹到剑突的距离再延长10至15㎝。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普通(18号)胃管,常规方法留置。两组均采用鼻饲泵持续输注方式进行鼻饲喂养,皆给予常规鼻饲护理措施,两组间鼻饲量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患者鼻饲适应状况,比较机械通气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16%,且实验者患者对鼻饲的适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选用小口径胃管进行鼻饲可有效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及误吸,对机械通气后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鼻饲管喂养是临床最常用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且经临床实践证明其对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与营养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此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预后效果欠佳[1]。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是一种新的肠内营养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吞咽困难患者[2]。本次研究对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服务服务中心及徐汇区大华医院68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别使用胃造瘘与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分析和对比两种方式应用于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营养食物反流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48例气管切开患者分成对照组62例、干预组86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切开鼻饲营养的传统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对气管切开鼻饲营养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以及预见性的病情观察,及时处理隐患等。结果干预组患者误吸呛咳和反流性肺炎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鼻饲营养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预防食物反流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付少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25-326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中愈发受到重视,肠内营养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在ICU 住院患者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及昏迷患者,为了保证其营养需求,临床上常给予鼻饲来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病体康复.鼻饲的常见并发症有食物反流、咳嗽、胃潴留和吸入性肺炎等,为了减少、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在鼻饲过程中,我院ICU 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经皮刺激足三里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需呼吸机支持患者的肠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住急诊ICU的64例COPD患者.单纯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电刺激双侧足三里,观察2组24 h胃喂养量、潴留量,连续6 d,观察2组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发生腹胀、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误吸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比较,试验组患者出现腹胀、呕吐及误吸、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减少,鼻饲量和胃潴留量比较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第1~6天鼻饲量明显增加,胃潴留量明显减少.治疗6d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营养相关部分生化指标有所改善.结论 经皮刺激足三里穴可使COPD上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返流及误吸等肠功能紊乱的几率降低,增加鼻饲量,减少胃潴留.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李海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89-159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不能自行经口进食,常需采用鼻饲法供给流质食物和药物,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以维持营养和治疗.因此,临床多采用鼻饲时及鼻饲后30~60 min,患者保持半卧位的方法[1],但这种方法会影响患者其他方面的治疗.为此,笔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鼻饲方法进行了改进,即早期用输血皮管滴注,连续少量喂食,逐渐加量、加速,3d后过渡到间歇喂食,使之逐渐适应,以达到维持营养的目的[2],能有效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饲是昏迷患者胃肠营养的常见方法之一。昏迷患者鼻饲量及间隔时间需要在临床工作中探讨。经临床实践发现儿童鼻饲过量、时间过快,患儿易出现胃返流甚至窒息现象,为了探讨较为合适的儿童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饲法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肠内营养方式,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况,将所需的营养、水分和药物等,通过胃管到达胃内以达到营养或治疗的目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因躁动、咳嗽、频繁吸痰、翻身拍背、出汗较多等因素容易发生鼻饲管脱出意外,导致患者治疗和营养支持中断,需要重新插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护理要点。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置管时机、方法、验证方法、固定、鼻饲速度、并发症的预防进行综述。结果通过鼻饲营养直接向肠道内提供营养满足了机体的营养需求维持肠道正常功能。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鼻饲术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1]。神经外科患者常伴有昏迷或吞咽困难,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留置胃管鼻饲是常见的操作。留置胃管后又常会发生食道反流引起误吸,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引发意外。故留置胃管的  相似文献   

11.
神经外科急症中大于70%的患者为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绝大多数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由于昏迷患者不能自行进食,机体处于负氮状态,病程延长而影响预后同时增加相关医疗护理并发症,胃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逐步被关注.临床中通常采用鼻饲流质饮食,昏迷患者鼻饲过程中误吸、反流是较严重的并发症[1].本文对我科昏迷鼻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有效预防误吸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鼻胃管鼻饲法与鼻肠管鼻饲法对ICU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鼻胃管鼻饲法,观察组给予鼻肠管鼻饲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恶心、呕吐、腹泻、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恶心呕吐、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以及胃潴留等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鼻饲法是一种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营养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的肠内营养方法,对促进ICU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经口自主进食,鼻饲措施是供给患者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生理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及氮平衡,维持患者生命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0月共对108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鼻饲措施,现将鼻饲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鼻饲患者不同鼻饲法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鼻饲患者鼻饲方法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鼻饲模式。方法将60例脑卒中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一次性营养泵管连接鼻胃管匀速滴注;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缓慢注入,一次注入200—250ml,时间10—15min,注入前后均用温开水冲管,每天鼻饲4—5次。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胃潴留、腹泻、食物反流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泵连接一次性泵管后连接鼻胃管匀速滴注营养液可减少鼻饲并发症发生,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伟 《河北医药》2010,32(18):2621-2622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患者多有意识丧失或吞咽困难,因此发病后多采用胃肠外营养3~5d后再逐渐过渡至胃肠内营养(延迟胃肠内营养)。我科2009年1至12月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胃肠内营养组(即病后12—24h内开始鼻饲)和延迟胃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种方法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鼻饲患者实施床旁护理宣教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神经科疾病中,吞咽困难主要见于球麻痹患者,脑卒中是常见的病因之一[1].为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热量和营养,鼻饲成了患者摄入营养的主要方式.为提高患者家属的鼻饲护理知识,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出院后鼻饲护理正常进行,我科于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对50例脑卒中鼻饲患者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床旁护理宣教,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并发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入住该科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十二指肠营养管置于胃内,给予鼻饲饮食,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积极处理鼻饲后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并发症。结果 68例患者中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1%(15/68),其中分别为呕吐2.9%(2/68)、反流1.5%(1/68)、误吸1.5%(1/68)、腹泻10.3%(7/68)、胃潴留5.9%(4/68)。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并发症产生的潜在因素提前干预,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梅  田莉 《安徽医药》2013,17(8):1447-1447
目的研究不同鼻饲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2例因吞咽困难进行胃肠营养的神志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实验组营养指标白蛋白有所提高,而对照组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新的鼻饲方法能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优于传统的鼻饲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改良鼻饲方法对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通过改良鼻饲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发生恶心、腹胀、腹泻、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恶心、腹胀、腹泻、误吸、吸入性肺炎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过的鼻饲方法护理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能明显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开展的有效方法.方法 实验组(34例)采用了持续滴注的鼻饲要素膳方法,以30 ml/h开始,并以10 ml/h增加至计划营养量,对照组(21例)按常规方法鼻饲流质,喂养期间监测胃潴留量,并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的返流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氮平衡、体重等)均明显好转.结论 持续滴注胃肠要素膳的鼻饲方法,并喂养期间严密监测胃潴留量,有助于重症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胃肠道营养的早期开展,减少其并发症和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