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82例RA患者、68例非RA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G6PI、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浓度,。用四格表分析评价G6PI、CCP抗体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 G6PI浓度:RA患者为(3.49±2.11mg/L),非RA患者为(0.136±0.067mg/L),健康对照组为(0.113±0.043mg/L)。RA患者血清中G6PI浓度显著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RA患者中G6PI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和RF(P〈0.05),而特异性低于抗CCP抗体高于RF(P〈0.05)。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G6PI浓度与类风湿因子(R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与CCP抗体无相关性(r=0.203 P〉0.05)。结论 G6PI抗原是独立于抗CCP抗体之外的又一RA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和关节液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抗原和抗体含量变化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RA患者176例、其他免疫疾病患者35例、健康体检者100例的血清标本及RA患者33例、其他免疫疾病患者11例的关节液标本中G6PI抗原和抗体水平。结果 G6PI抗原在诊断RA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3.3%;176例RA患者血清G6PI含量为(4.37±8.65)μg/mL,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0.07±0.07)μg/mL(P0.01)和健康对照组(0.34±1.30)μg/mL(P0.01);在RA组中,活动期患者血清G6PI含量为(7.61±10.69)μg/mL,显著高于缓解组(0.47±0.47)μg/mL(P0.01);关节液G6PI表达量也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分别为(1.39±0.58)μg/mL和(0.16±0.17)μg/mL(P0.05)。以波长450 nm吸光度值(A_(450nm))表示抗体含量,G6PI抗体的含量在RA组、疾病对照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液中G6PI抗体含量RA患者与疾病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I抗原在RA患者中高表达,并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密切关系。因此G6PI抗原可以作为敏感度、特异性俱佳的RA辅助诊断指标,尤其对病情判断有重要作用。而G6PI抗体在RA的诊断中价值不大,与病情活动亦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0例RA患者、7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6PI抗原的浓度,同时检测RA患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关节疼痛和肿胀数以及X线分级等。结果 RA组血清G6PI抗原浓度为(3.13±2.62)μg/m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148±0.045)μg/mL和健康对照组(0.107±0.065)μg/mL。RA组G6PI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G6PI抗原浓度及阳性率高于RA非活动组(P<0.05)。G6PI抗原浓度和RA患者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及CRP呈正相关。结论 G6PI抗原在RA的发病及关节损伤中有一定的作用,有可能成为诊断RA、判断其疾病活动性及疗效监测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80例作为RA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清25-(OH)-D水平。计算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 28),分析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RA组的血清25-(OH)-D水平为(21.05±10.02)μg/L,84%存在维生素D缺乏。对照组的血清25-(OH)-D水平为(32.87±14.16)μg/L,34%存在维生素D缺乏。RA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疾病完全缓解组、低活动性组、中度疾病组和高疾病活动组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34.32±8.70)μg/L、(31.80±2.30)μg/L、(24.47±7.28)μg/L和(15.36±5.84)μg/L。血清25-(OH)-D水平与RA疾病活动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免疫复合物测定方法,初步探讨其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其对RA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的作用。方法建立C1q抗体捕获ELISA方法,并对311例血清标本(RA患者176例、其他免疫疾病患者35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和44例关节液标本(RA患者33例、非RA关节疾病患者11例)中的G6PI/G6PI抗体/C1q免疫复合物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以波长450 nm吸光度值(A_(450nm))表示复合物含量,176例RA患者血清中G6PI免疫复合物为0.918±0.507,显著高于其他免疫疾病对照组(0.746±0.399)和健康对照组(0.696±0.362),P0.01;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活动组为1.045±0.529,显著高于非活动组(0.764±0.436),P0.01。以健康对照组A_(450nm)值建立正常参考区间,结果G6PI免疫复合物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2%和67.4%,活动期RA的阳性率为74%,显著高于非活动期(43.7%)。33例RA患者、11例其他关节疾病患者关节液中G6PI免疫复合物A_(450nm)分别为0.835±0.497和0.596±0.132,RA患者组显著高于其他关节病组,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G6PI免疫复合物含量增高,且增高程度与RA病情活动相关;G6PI免疫复合物可能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RA)、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健康人群之间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RA中的致病机制。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并利用该法检测128例RA患者(RA组)、3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G6PI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GAPDH校正后G6PI基因表达水平在RA组为2.72±2.09,其中活动组和缓解组分别为3.12±2.40和2.13±1.34,疾病对照组为2.14±1.43,健康对照组为1.25±0.73。RA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P0.01),也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1)。结论 G6PI在RA患者中表达的显著增加表明G6PI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可作为RA的辅助性诊断指标及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与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跨跃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结合单管多重PCR以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技术对182例孕妇分别进行α地中海贫血(--SEA、-α3.7、-α4.2缺失型突变)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17种常见的点突变)检测,并将其分为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红细胞G6PD/6PGD。结果单纯α地中海贫血患者缺失型突变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SEA/αα(54.17%)、αα/-α4.2(20.83%)、αα/-α3.7(12.50%)、--SEA/-α4.2(8.33%)、--SEA/-α3.7(4.17%)。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分布情况依次为CD41-42-TTCT(33.33%)、CD17 A→T(20.51%)、IVS-Ⅱ-654C→T(20.51%)、-28A→G(12.82%)、CD27-28+C(5.13%)、βE GAG→AAG(5.13%)、CD43G→T(2.56%)。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红细胞G6PD/6PGD比值分别为1.69±0.39、1.66±0.32及1.70±0.27,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6±0.26,P〈0.05);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G6PD/6P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6PGD测定对地中海贫血初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对RA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RA患者、69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7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水平,常规检测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抗CCP抗体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GPI水平为(7.01±8.03)mg/L,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O.30士0.57)mg/L,健康体检者为(O.22±0.65)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01)。活动性RA患者和非活动性RA患者血清GP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332mg/L为临界值,GPI检测用于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6%和92.2%,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GPI水平与RF、ESR、CRP及抗CCP抗体水平呈正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5、0.480、0.389和0.623(均P〈0.05)。结论RA患者血清GPI水平显著升高,GPI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RA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B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mRNA及血清中GPI抗原表达与RA发病机制及活动性的关系,分析比较GPI与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E)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60例RA患者(活动期28例、缓解期32例)、3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PBMC中GPI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1(待测基因)-Ct2(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同时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GPI和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和RF水平.结果 RA患者GPI mRNA表达水平[△Ct=4.21(3.04~7.23)]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Ct=8.42(5.16~9.98),P<0.01]和健康对照组[△Ct=8.66(4.90~10.01),P<0.01],活动期组GPI mRNA表达水平[△Ct=3.78(1.28~6.09)]与缓解期组[△Ct=5.88(3.23~8.9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760,P<0.01);RA组血清GPI水平[3.02(2.02~8.39)mg/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20(0.11~0.32)mg/L]和健康对照组[0.18(0.08~0.30)mg/L],且RA活动期组血清GPI水平[4.84(2.81~10.38)mg/L]与缓解期组[2.12(1.26~4.34)m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9.830,P<0.01).同时检测GPI、抗MCV抗体和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分别为68%(41/60)、57%(34/60)、58%(35/60);特异度分别为95%(57/60)、92%(55/60)、93%(56/60).结论 GPI mRNA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血清中GPI对RA诊断有相对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化学修饰类型和含量,探讨其在RA早期诊断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9名RA患者[早期(〈1年)16例,中晚期(〉2年)23例]、20名骨性关节炎(OA)患者及2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TTR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血清TTR分子聚合体比例;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鉴定血清中TTR蛋白的化学修饰类型和比例。结果 RA早期患者血清TTR含量为(502.46±109.25)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4.98±118.52)mg/L](P〈0.05);RA中晚期患者[(440.67±94.15)mg/L]也有增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OA组TTR含量为(363.91±106.41)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血清TTR化学修饰有4种蛋白峰:质荷比(m/z)13 749.86±1.48、m/z 13 829.63±2.76、m/z 13 870.70±2.70、m/z 13 927±5.77,分别对应野生型TTR(native TTR)、磺化TTR(sul-TTR)、半胱氨酰化TTR(cys-TTR)和半胱氨酰甘氨酰化TTR(cysgly-TTR),且TTR修饰比例随病程发生变化。结论 RA患者血清TTR质谱分析发现4个TTR蛋白峰,且修饰比例随病程不同而发生改变;早期RA患者血清TTR含量增加,血清TTR水平有可能作为RA早期诊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把小于或等于1岁的患儿分为第1组,>1岁的患儿为第2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入院时血浆CRP及外周血WB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例中男孩18例,女孩11例,男∶女为1.8∶1.0.≤1岁患儿11例,占37.9%,>1岁患儿18例,占62.1%.第2组患儿血清CRP浓度[(21.666 7±15.695 6)mg/L]较第1组高[(10.090 9±10.329 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1).而两组的外周血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 8).结论 男孩患手足口病比例较高,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容易患手足口病,且血清CRP浓度也较高,但两组患儿外周血WBC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来氟米特及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86例RA合并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1)和治疗组(n=105)。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及泼尼松,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常规剂量骨化三醇,两组治疗各进行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补体(C)及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肝肾功能等指标及骨密度(BMD),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gG水平下降[(2.56±3.04)g/L vs.(2.52±1.98)g/L, t=1.01,P<0.05],C3[(0.37±0.12)g/L vs.(0.29±0.29)g/L,t=2.04,P<0.05]、C4[(0.17±0.04)g/L vs.(0.1±0.06)g/L,t=3.54,P<0.05]水平升高;治疗组降低炎症指标的效果明显[PLT:(96±10)×109/L vs.(59±5)×109/L,t=2.52,P<0.05;ESR:(51.2±1.7)mm/1 h vs.(32.3±1.1)mm/1 h,t=2.35, P<0.05;CRP:(51.5±1.3)mg/L vs.(39.4±1.1)mg/L,t=1.78,P<0.05;RF:(102±16) IU/ml vs.(90±20)IU/ml,t=2.31,P<0.05];治疗组增加ALP[(-42±7)U/L vs.(-9±6)U/L,t=2.27,P<0.05],改善BMD[腰椎:(0.400±0.014)g/cm2 vs.(0.030±0.015)g/cm2,t=2.78,P<0.05;髋部:(0.386±0.025) g/cm2 vs.(0.017±0.015)g/cm2,t=3.45,P<0.05]。结论常规剂量骨化三醇联合抗风湿药治疗RA合并糖皮质激素性OP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498例。根据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共406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患者共92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等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单支病变组177例,双支病变组129例,多支病变组100例。又按年龄不同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254例,年龄60~69岁;B组112例,年龄70—79岁;C组40例,年龄≥80岁。分别比较不同年龄与BNP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BNP(387.5±132.3)ng,/L较对照组(58.6±22.1)ng/L明显升高(t=23.83,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BNP明显升高,单支病变组为(202.2±116.6)ng/L,双支病变组为(487.5±152.3)ng/L,多支病变组为(768.7±26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2,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BNP亦逐渐升高,A组为(182.6±93.1)ng/L,B组为(352.2±121.2)ng/L,C组为(491.2±158.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7.33,P〈0.01)。各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反映临床心肌缺血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红燕 《中国综合临床》2014,(10):1038-1040
目的 探讨相关炎性生物标志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为临床筛查高危病例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门诊和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1 500例,随访15~27个月,以15个月截止,根据患者生存与死亡情况分组:死亡组154例,生存组1 34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临床资料、肺功能水平、呼吸困难程度和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结果 死亡组病例平均年龄(65.3±12.2)岁,显著高于生存组(60.2±11.5)岁;体质量指数(BMI)(19.8±5.4) kg/m2,显著低于生存组(23.2±5.6) kg/m2(t值分别为5.180、7.373,P均<0.01),但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病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级分别为(1.1±0.4)L、(40.8±8.2)%、(2.8±1.3)级与(1.5±0.5)L、(46.3±11.2)%、(2.1±1.2)级,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生存组,MMRC评级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582、5.914、6.797,P均<0.01);死亡组病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分别为(4.8±1.2) mg/L、(154.4±28.6) ng/L、(398.8±86.3)ng/L、(942.6±212.8)ng/L、(6.0±2.8)×109/L,显著高于生存组(3.4±1.1) mg/L、(112.8 ±23.6) ng/L、(332.7±76.3)ng/L、(1 482.8 ±223.6)ng/L、(5.1±1.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18、20.242、10.041、29.684、6.299,P均<0.01).结论 包括CRP、IL-6、IL-8、TNF-α和中性粒细胞在内的炎性生物标志物是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患者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的监测,指导临床筛查高危病例,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手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来20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降糖药物选用方式、发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年龄分成两组:≥65岁组(13例)和<65岁组(7例),从中找到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常见原因,由此探讨预防的措施.结果 我院低血糖昏迷主要发生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磺脲类长效降糖药物和注射预混胰岛素有关;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昏迷发作时间以夜间为主,且与HbA1c较低有关;与<65岁组相比,≥65岁组患者有更低的HbA1 c(5.4±1.2)%vs(7.3±1.6)%(P<0.01),发作时更低血糖(1.58±0.59) mmol/L vs (2.39±0.67)mmol/L(P<0.05)和更长的病程(10.7±3.2)年vs (6.2±2.4)年(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血糖控制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