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患者血清IgG亚型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仕强  陈云峰 《山东医药》2011,51(39):53-5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食物过敏患者IBS食物过敏血清IgG亚型变化,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4例IBS食物过敏患者(观察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及其亚型。结果观察组血清总IgG及IgG2明显高于对照组;IgG1、IgG4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IgG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BS食物过敏患者存在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参与食物过敏的IgG抗体可能为IgG1和IgG3。  相似文献   

3.
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探讨食物过敏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符合罗马Ⅱ标准的37例IBS患者、28例FD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同时测定血清总IgE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行症状评分,分析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组血清中螃蟹、鸡蛋、河虾、大豆和小麦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FD组血清中鸡蛋和大豆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血清总IgE水平和食物抗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和FD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BS和FD患者血清中部分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潜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剔除过敏食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剔除过敏食物能否改善IBS的疾病严重度。方法按照罗马标准Ⅲ诊断纳入2007年~2009年IBS患者共241例,正常对照52例,收集基本资料,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照测定结果剔除敏感食物,12周后重新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结果 241例IBS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前三位为鸡蛋21.16%,牛奶和西红柿5.81%,虾4.56%,52例正常对照组前三位为鸡蛋44.23%,牛奶11.53%,牛肉及鳕鱼1.92%。229例IBS患者剔除食物前疾病严重度评分分度,轻度占29.6%,中度占56.1%,重度占14.3%,剔除食物后,轻度占49.1%,中度占43.9%,重度占7.0%,剔除食物后与剔除食物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剔除过敏食物后可以减轻腹泻型、便秘型和未分型组患者疾病严重度(P〈0.01),而对混合型没有影响(P〉0.05)。结论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发病原因之一,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指导IBS患者剔除过敏食物,可以减轻患者疾病严重度,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
色甘酸钠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外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某些食物IgG抗体增高,由此来剔除阳性食物,可改善症状及直肠顺应性。本研究检测IBS患者外周血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剔除→色甘酸钠预防→再次食用IgG阳性食物的循环干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的改变,探讨食物过敏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探索新的IBS治疗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IBS的症状常由饮食诱发或加重,由此推测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和食物激发试验检测IBS患者的食物过敏情况,并观察食物剔除和脱敏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食物过敏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食物过敏可分为3类:(1)IgE介导,如口腔过敏综合征,荨麻疹,鼻结膜炎,哮喘,部分胃肠道过敏反应以及严重过敏反应;(2)非IgE介导,如过敏性结直肠炎,食物蛋白诱导性胃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诱导性肠病;(3)IgE与非IgE混合介导,如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  相似文献   

8.
食物不耐受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病因复杂。临床观察提示IBS的症状常由食物因素诱发或加重,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可能是IBS的病因之一。食物不耐受在IB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食物排除疗法对IBS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者76例为试验组,6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42.11%)明显高于对照组(8.69%)(P0.05),但不同年龄组患者存在不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且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程度存在一定联系,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指导预防。  相似文献   

10.
背景:累及胃肠道的过敏性疾病主要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些功能性胃肠病与过敏原亦存在关联。目前尚未明确肠息肉的发生是否与过敏因素有关。目的:探讨过敏因素与肠息肉和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4月住院肠息肉患者60例、IBS患者35例和同期健康志愿者95名,采集血清样本,以欧蒙印迹法检测20种常见吸入性和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肠息肉组、IBS组和两组总体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74.29%和63.16%对6.32%,P均0.05),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血清尘螨组合、蟑螂、蟹、海鱼组合、淡水鱼组合、虾、鸡蛋白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蟹、海鱼组合、尘螨组合为著。结论:过敏因素与肠息肉和IBS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不耐受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罗马标准Ⅱ的dIBS患者68例,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根据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 wk,观察其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结果:48例dIBS患者至少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70.6%,正常对照组2例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9例IgG阳性达 2以上的患者完成8 wk饮食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频率指数(3.62±1.41 vs 1.52±0.62)和严重程度指数(3.21±1.50 vs 1.39±0.66),均有显著降低.结论:食物不耐受确实参与dIBS的发病,根据食物IgG水平,剔除相应食物能有效改善dIBS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食物过敏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物过敏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机制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机体对食物过敏原发生不恰当的免疫变态反应,引起胃肠道和(或)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主要由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占多数、胃肠道肥大细胞是这一免疫过程的重要中间环节。其他免疫机制如细胞因子、补体、T细胞以及非免疫机制如神经、胃肠调节肽、间质细胞等也参与了发病、少数疾病部分由IgE机制介导或由非IgE机制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机制不明,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3.
Yang CM  Li YQ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8):641-643
目的探讨依据食物特异性抗体IgG(SIgG),剔除过敏食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进一步证实食物过敏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腹泻型IBS(D—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18例的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14种SIgG。对35例SIgG抗体升高的IBS患者,剔除过敏食物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频率和程度的变化以及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IBS QOL)积分的改变。结果D—IBS患者S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3.6%(35/55),C—IBS患者S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3.8%(14/32),二者均高于对照组。依据SIgG抗体剔除过敏食物治疗2个月,31.4%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4.3%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剔除过敏食物4周后,IBS患者的症状频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由(3.79±1.58)次/周降至(1.67±0.70)次/周,3.18±1.46降至1.52±0.67;8周后,分别由(3.79±1.58)次/周降至(1.53±0.69)次/周,3.18±1.46降至1.45±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 QOL 8个维度积分除挑食外其他积分和总体健康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结论IBS患者存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根据SIgG水平剔除过敏食物治疗IBS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此文就饮食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包括生冷、辛辣、油腻、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IB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诱发,以及依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的饮食剔除法,提出应该在保证IBS患者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  相似文献   

15.
陈勤安  凌力 《内科》2013,8(4):374-374,357
目的观察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解痉、通便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解痉、通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云  王建美  朱敬先 《山东医药》2008,48(18):103-104
采用ELISA法检测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为70.1%(68/98),正常人为24.0%(6/25),两者相比,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依次为鸡蛋41.2%、牛奶32.0%、虾30.9%、蟹19.6%、小麦15.5%、玉米11.3%、鸡肉11.3%、西红柿8.2%、大米6.2%、鳕鱼6.2%、蘑菇5.2%、牛肉5.2%、猪肉和大豆均为4.1%,其中少儿组(0~14岁)阳性率与其他年龄组相比,P<0.05.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升高,检测此种IgG在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者儿童期与成人期变态反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瑞典pharmacia UniCAP100变应原检测系统,对57例儿童和51例成人哮喘患者的血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过筛实验、食物过敏原过筛实验和总IgE(TigE)的检测。儿童患者对食物过敏19例(33.3%),对吸入物过敏31例(54.4%);成人患者分别为3例(5.9%)和18例(35.3%);对食物过敏者的比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成人患者TigE水平亦显著低于儿童患者(P〈0.01)。认为随年龄增长,过敏反应程度逐渐减轻,成人期很少对食物过敏原过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剔除不耐受食物后的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且中度以上不耐受食物的患者170例纳入临床观察,随机分两组,剔除不耐受食物为观察组,不剔除不耐受食物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辨证使用中药治疗4w,共随诊12w。结果 4w中药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有效率为84.88%,对照组有效率为72.62%;随诊12w结束时观察组有效率80.23%,对照组有效率59.5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剔除不耐受食物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应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观察组)和106例消化系统正常(对照组)患儿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以及出生后4 mo内喂养方式.结果:两组患儿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的均为鸡蛋(61.32%,18.87%)和牛奶(43.40%,11.32%);观察组患儿牛奶、鸡蛋和大豆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v11.32%)、(61.32%vs 18.87%)、(11.32%v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2种食物阳性、3种及以上食物阳性以及总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91%v13.21%)、(15.09%vs 4.72%)、(85.85%v4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4 mo内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40%vs 76.42%),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9%vs 1.89%)、(48.11%v s 2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能够发现由食物不良反应所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牛奶和鸡蛋为常见食物特异性IgG阳性食物,早期喂养方式是导致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腹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半定量法检测82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水平。结果慢性腹泻患者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gG抗体阳性率(48.8%)最高,其次为虾(41.5%)、蛋清/蛋黄(35.4%)和牛奶(23.2%),再次为鳕鱼(19.5%)和小麦(17.1%);≤50岁年龄组腹泻患者食物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P〈0.05);慢性腹泻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89.0%(73/82),其中1种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30.5%(25/82),2种以上者为58.5%(48/82)。结论食物不耐受是慢性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于了解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