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均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出血46例,缺血32例。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61.6%,其中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71.7%,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46.9%,其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12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螺旋组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放射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螺旋CT与放射性核素检查急性肺栓塞结果,并统计其诊断价值状况。结果:经临床诊断结果确诊,螺旋组中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放射组中有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放射性核素检查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检查比较,放射性核素肺现象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66例肺栓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栓塞组检出右室扩大64例(97%);右房扩大55例(83%);室间隔运动异常42例(64%);肺动脉扩张29例(44%);右心房血栓5例(7.5%);右心室血栓1例(1.5%);肺动脉血栓6例(9%),肺动脉高压100%.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诊断肺栓塞的方法,早期应用可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心电图与心肌酶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K、CK-M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研究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周后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者入院时检出率较高,后者入院1周时检出率较高。心律失常入院15 d恢复40例(78%),1个月时检查仍有9例存在心律失常表现;ST—T改变变化较快,10 d内好转24例(83%),其中有9例在5 d内恢复,15 d时检出10例患者,较前检出率高,提示ST—T改变易反复。病理性Q波恢复较慢,只有1例在1个月时检查不存在病理性Q波。传导阻滞存在时间较长,15 d时只有2例患者恢复,1个月时好转7例(41%)。结论在病变早期,心肌酶谱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于心电图检查;在后期则低于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在疾病早期最敏感的指标为ST—T段的改变,其可以评价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梗组)、4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急性肺栓塞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诊断,并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在V4~V6导联T波倒置率、V4~V6导联T波倒置并ST段压低率方面,急性心梗组患者分别为58.54%、53.66%明显高于急性肺栓塞组患者的39.02%、36.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V1~V3导联T波倒置率、V1~V3导联ST段压低率方面,急性肺栓塞组患者分别为39.02%、31.71%明显高于急性心梗组患者的19.51%、17.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鉴别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中,心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SIQⅢTⅢ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螺旋CT确诊62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取SI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 62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显示SIQⅢTⅢ阳性17例,阳性率27%。SI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入院前不能明确诊断分别为53%和73%(P0.05);大面积肺栓塞分别为48%和24%(P0.05),病死率分别为24%和11%(P0.05);双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分别为82%和67%(P0.05);右侧肺动脉栓塞率分别为12%和31%(P0.05)。结论在急性肺栓塞中心,电图SIQⅢTⅢ波群阳性不能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但SIQⅢTⅢ阳性可降低肺动脉栓塞的误诊,SIQⅢTⅢ阳性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出现不典型心肌梗死时用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诊治疑似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第2天、第3天进行检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将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为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出12例正后壁心肌梗死,15例前臂心肌梗死,19例下壁心肌梗死,13例出现两处合并心肌梗死。检出率到达98.3%。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在患者入院检查心电图常规时,常表现出心电图不突出的异常改变,容易在诊断中被忽略,但仔细观察QRS向量变化及ST-T的动态变化,也能从中诊断出心肌梗死。对于疑似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心电图检查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但必须做到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点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32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出现的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正常心电图有2例(6.2%),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电图改变30例(93.8%),其中,伴ST段压低22例(73.3%),发生率最高;其次是T波改变,以T波倒置为主16例(53.3%),异常Q波有12例(40.0%)。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多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虽无特异性特征,但心电图在该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大大提升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12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SMI率为96.8%,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79.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中毒时,因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组织缺氧而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24h之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于2周内复查1~2次。结果:30例被检者中,28例心电图异常(93.3%)。结论:30例患者中,21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死亡。其中28例存活患者中,26例心电图异常(92.8%),2例心电图正常;2例死亡病例中心电图均异常(100.0%)。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后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4 h内行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110例(70.5%),心肌酶谱异常64例(41.0%),不同性质的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于基底节丘脑、侧脑室旁的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叶的卒中患者(P<0.01);发生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异常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卒中患者(P<0.01);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均异常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与卒中类型无关,而与卒中发生部位明显相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异常可以反映卒中的病情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另40例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心电图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出现TV1 ~ V3倒置、TV1 ~ V4倒置、TV1 ~ V6倒置、TⅢ或TaVF倒置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电图出现V1 ~ V3 ST段抬高、V1 ST 抬高、CRBBB、SIQⅢTⅢ、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指标三尖瓣返流速度(TR)、肺动脉收缩压(SP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易出现T波倒置,ST段抬高、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等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维吾尔医分型及其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在已确诊的患有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对其进行维医分型后,并检测静息心电图,记录心电图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为161例(57.5%),4种体液分别为黑胆质型88例(77.68%),血液质型69例(57.5%),胆液质型4例(10.53%),粘液质型1例(10%),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维医分型与心电图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数据和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针灸干预治疗。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325例(Ⅱ-Ⅲ)级高血压是、否并发脑卒中者分别设为观察组(165例)、对照组(160例)。行心电图检查并将异常者归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三大类,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观察组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不同预后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并采用针灸干预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⑴心电图异常率:观察组为80.61%,高于对照组的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出现率: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2类心电异常出现率:观察组为45.45%、29.70%,高于对照组的11.2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中,脑出血心电异常率93.88%,高于脑梗死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情恶化者心电异常率100.00%,高于病情好转的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针灸疗法可显著促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病情把握、预后判定,而针灸疗法可显著促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生期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以为围生期肺栓塞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9例孕产妇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孕产妇由于其生理特点,肺栓塞时心电图表现多样,无一定特异性。结论围生期肺栓塞患者心电图表现无特异性,但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与下肢深静脉超声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平舆县中医院的12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以肺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单一与联合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3.00%、92.50%、72.00%、97.89%,高于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的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对急性肺栓塞诊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汤泊 《亚太传统医药》2012,(12):209-2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诊断,并就结果与经胸心脏二维超声(TTE)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畸形累计共80处,其中37处为心脏部分畸形,占46.3%,64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6.5%,TTE诊断准确率为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处为心脏大血管部分畸形及连接部分畸形,64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7.7%,TTE诊断准确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扫描的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共有19处畸形,64层螺旋CT无漏诊,均正确诊断。未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检查的24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共有54处畸形,64层螺旋CT正确诊断50处,非心电门控组诊断准确率略低于心电门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为一项无创、迅速、安全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较好。对心内、外心脏大血管畸形可兼顾检查,肺部并存的异常也能较好显示,具有较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断的18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90例。甲组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乙组患者通过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甲组患者的检出率(96.67%)高于乙组患者(87.7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7,P=0.026)。结论: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确切,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分别应用于隐匿性冠心病诊断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为冠心病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冠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对入选的96例患者分别进行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冠状造影检出84例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7.50%;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出71例为心肌缺血,检出率73.96%;动态心电图检出59例为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1.46%。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P<0.05)。以冠状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单独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14%,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高达97.18%;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66.47%,特异性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94.92%;当两者联合检测时敏感性高达90.48%,特异性为83.33%,阳性预测值97.44%;三种方法之间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心电图检查中,SMI发作被检测到的次数为414次,在不同时间的发作频率中,时间段在6:00—12:00(51.93%)及16:00—21:00(29.71%)时发作频率显著增高;在SMI发作时共存在258次(62.32%)显著的心率异常,其中有18次(4.35%)心率减慢,239次(57.73%)心率增快。结论运动负荷心电图应用于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显著提高了检出率,降低了假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异常与左室假腱索的关联性。方法:在郑州市中医院心电图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心电图异常患者中选取41例作观察组,同期选取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就两组研究对象左室假腱索发生率、左室假腱索长宽比较分析,并评估其彩色血流表现。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是46.34%,高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其他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假腱索长度、宽度均大于对照组,但除了左室高电压患者的左室假腱索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左室假腱索对于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在粗大条索周围可见五彩镶嵌血流信号,比较明显,频谱多普勒时,可探查到加速血流信号。结论:心电图异常与左室假腱索存在一定关系,左室假腱索为健康人群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高血压是左室假腱索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尤其受左室假腱索宽度影响,可通过心电图检查诊断出左室假腱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