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外科术后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为26%,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达7%-45%。下肢DVT可影响下肢活动甚至使患者丧失劳动力,栓子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故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DVT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行妇科肿瘤手术约338例,发生下肢DVT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全球疾病。当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块或血栓堵塞血管时,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VTE是妇产科盆腔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根据临床表现形式,可将VTE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而DVT是导致PTE发生的重要原因。血栓形成后,如果脱落,可通过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6例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结果 46例患者经常规治疗、抗凝和溶栓药物治疗后下肢疼痛、轻度肿胀均消失,患肢活动自如,住院8~14 d,出院后随访2个月,未发现遗留症.结论 正确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根据患者的病情早期给予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可消除临床症状,同时防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为严重的肺栓塞(PTE),降低发病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老年妇女、手术时间长、术前脱水、术前输血及术后使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华法林、抬高患肢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加强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5.
王明 《工企医刊》2010,23(2):19-19,F000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07年27例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回顾及分析。结果:全部27例经药物治疗后症状都明显减轻。讨论: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手术后导致预防措施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妇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术后。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妇科术后并发DVT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多部位栓塞,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常限制病人的活动。我们采用术后6h被动肢体锻炼,效果确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回流障碍引起的病症,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VTE为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许多物质均参与其形成,同时许多因素影响其发生,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显著减少VTE的发生,以抗凝为基础的及时正确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新的治疗药物也将为患者带来福音.但在中国血栓发生的风险尚未被充分认识,妇科围手术期止血与抗凝管理更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眯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16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16例经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13例3个月后痊愈,2例好转,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妇科手术尤其是恶性肿瘤术后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及早诊断,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10.
莫智媛 《现代预防医学》2020,(14):2681-268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 - 2018年2月收治我院并行肿瘤切除术的恶性肿瘤妇女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气压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血流速度、下肢周径、DVT发生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 - 二聚体(D - Dimer,D - D)、纤维蛋白(Fibrin,FI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以及下肢周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血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状态,预防DVT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沿用传统预防DVT方法,研究组同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术后3d和术后7d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徐丽  徐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77-287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妇科肿瘤术后DVT患者和30例有DVT倾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静脉造影为最佳。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发丹参及速避凝等,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病因特点及预防,从而总结更有效的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150例经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收集患者资料,掌握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原因、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情况,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辅助诊断。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为中老年妇女,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5.95%,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患者左下肢血栓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原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左下肢深静脉是极易出现血栓的部位。要高度重视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结合各种预防措施,早期预防,减少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北京某大型综合医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管理术后VT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病案首页数据,查询2012 - 2017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出院诊断包含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血栓栓塞症(PE)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采用1∶2匹配方法选择出院诊断无DVT或PE的患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纳入试验组患者373例,对照组患者710例。高龄、麻醉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是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术前住院日长、术前采用血栓风险评估、术后采用物理抗凝措施是降低术后VTE风险的因素(P<0.05)。(3)术后卧床时间对不同性别患者的术后VTE的发生风险影响不同;体腔开放性手术的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VTE发生的OR值为1.24(95%CI:1.12~1.38),高于腔镜手术(1.14,95%CI:1.09~1.19)。结论 高龄、麻醉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发生术后VTE的风险较高,而术前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术后采取物理抗凝措施可以降低术后VT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embolism,PE) ,是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妇产科患者VTE重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并探讨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攀枝花某医院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相关资料并进行术前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别于术后24、48、72 h内各进行1次静脉血栓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研究1 370例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7.4%。其中,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85例(83.3%)、肺动脉栓塞17例(16.7%)。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左下肢多见(69.4%),常见症状为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肺动脉栓塞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气促、胸痛。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239)、合并基础疾病者(OR=1.351)、开放手术(OR=2.268)、手术时间≥60 min(OR=1.496)、术后D-二聚体水平≥500 μg/L(OR=2.869)、术后卧床时间≥24 h(OR=3.136)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OR=0.710)是发生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保护因素。结论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以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主,受到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D-二聚体水平、术后卧床时间、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等多因素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对于高危患者加强干预,减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接受了妇科盆腔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3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2例),单侧55例,双侧8例;左头臂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例;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岁.植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38枚,永久性腔静脉滤器26枚.术前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明确栓塞范围和腔静脉情况.手术在DSA室局麻下进行,经健侧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植入滤器于腔静脉,捕捉血栓和预防肺血栓栓塞症.其中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行术后监测并于4周时回收.随访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胸片检查.结果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滤器形态及位置佳.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捕捉血栓患者29例(76.3%).随访64例随访1~17个月无肺血栓栓塞症相关症状,无死亡病例. 结论 术前对DVT和PTE作出明确诊断和评估,严格掌握滤器手术适应证,术中明辨腔静脉情况并选择适宜滤器,选择正确合理的植入路径,术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监测是确保腔静脉滤器植入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1]。临床表现为低热,患肢肿痛,皮温增高,浅表静脉扩张等,甚至可因栓子脱落而致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死亡。有资料统计,妇科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达7%-45%[2]。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避免医疗纠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因此,对 DVT 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丹 《中国校医》2021,35(3):188-190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DVT患者45例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DVT患者45例为对照组.收集、统计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VT形成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