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从经脉循行等方面探讨了《素问》“咽为肝之使”的含义与依据,并列举了少阳病、梅核气等加以验证,最后论述了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某些咽病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肝为诸脏之“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的疏泄太过与不及,而致“干于它脏”的病理演变,阐述了肝为诸脏之“贼”的深刻道理,论证了“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郁证多由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滞所诱发,然郁证的病机演变所涉及的脏腑众多,从五脏分别论治郁证的研究亦十分详尽。而"肝为五脏之贼",若肝为病极易累及其他四脏,亦可致郁,鲜有研究从此角度论述郁证。该文以肝主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肝为五脏之贼"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全面讨论"肝为五脏之贼"与郁证的关系,其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郁的机理以及肝病和肝病累及他脏相兼致郁的病机证治。  相似文献   

4.
"肝着"一病首出自《金匮要略》,由于条文简洁,历代医家对其阐释各异。对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从条文本身出发,略有所感,并提出自己的浅薄观点,试从病位、病因、病机三方面做一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5.
病因与病邪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属于发病学范畴的概念,对应的是中医养生学和预防学的内容;病邪,则是在疾病过程中,存在于机体内,同人体的正气相抗争,从而引起疾病证候产生的一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势力的总称,属于病理学范围的概念,对应于“祛邪”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一书以治疗内伤杂病为重点,其治疗重视整体,以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而脏腑辨证以肝脾两脏为主,气血的病变是产生杂病的病理基础。"知肝传脾"既是知病防変的预防思想,也是预防肝脾导致的气血不足引发杂病的关键。治疗杂病要重视正气,即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肝脾同治"理论既是在气血方面的补充,又是鼓邪外出的治法。所以在临床上常补正气与祛邪气相兼而治。  相似文献   

7.
从中焦的生理功能、《素问》尺肤诊、《灵枢》全息记载、《难经》以肝并胃着脊之第九椎、王冰注《素问》、舌诊等方面阐述了肝胆的作用和部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肝胆与脾胃共处中焦。中气,当为中焦肝胆脾胃之气,非单指脾胃而言。  相似文献   

8.
试论体质和病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中医学中较为成熟的脏象、经络等理论相比,中医体质学说迄今还只能称为一个“雏型”,其中不少概念和观点尚待明确、完善、验证和统一。为此,现就中医体质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及其同病机的关系,试作一初步的探讨。体质学说的基本概念体质,就是人体的素质。从医学观点看,人体的素质包括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心理人格三方面,而这三者正分属于中医的“形”、“气”、  相似文献   

9.
从肝的生理病理、活血化瘀治疗原理、活血化瘀方剂的配伍、药物的归经以及历代对肝与瘀血关系的认识等五方个面,讨论了肝与瘀血的关系,并提出了瘀血形成的病机应主要归结于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论心肝病理关系:心肝血热,治宜平肝熄风,清心开窍;心肝血寒,治宜温经散寒,祛瘀通络;心肝血虚,治宜益气养血,心肝两补;心肝气虚,治宜益气振阳,补,养肝;心肝阴虚,治宜滋阴清火,宁心柔肝;心肝气乱,治宜泻肝宁心,清火涤痰;心肝气郁,治宜疏肝清热,宁心安神;心肝血瘀,治宜行气活血,通阳开结。  相似文献   

11.
“寒滞肝脉”,“阴黄”病机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13.
人类的生殖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医学认为,新生命的孕育主要以肾气旺盛,精血充沛,冲任通盛,男女媾精为基础.肾藏精而主生殖,素被称奉为“生殖之本”.然而,由于肝具有主疏泄、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肝气的调达,肝血的充足,不仅能滋生肾精,而且令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冲任协调,精气疏泄,宗筋荣养,女子以月经胎孕,男子以精泻生育,从而调节和维持着人的生殖机能,故肝与生殖的关系也尤为密切,其不愧为生殖系统的重要脏器,肝与生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对34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在出血期及血止后二周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生理指标综合观察(y值)、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及临床症状分类观察。同时,设立30例具有相同病理基础的非出血住院患者作对照,同样进行上述检测,并将它们的结果作组内及组间观察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出血时白细胞计数、y值比血止后增高(p=0.0001),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也较血止后增高(p<0.05),并超过正常平均值,临床症状分类观察,几乎集中于火热症状及血虚症状,脾虚症状在出血时少见。初步表明,在上消化道出血期间,主要是火热熏灼,迫血妄行,证属脾虚者甚少。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医病理病机与辨病辨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略论温病之“毒”杨钦河(广州中医药大学96级博士生,广东510407)主题词温病/中医病机“毒”在中医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含义,在温病学中,“毒”既是病因又是病机概念。随着对温热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毒”作为病因学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认为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38-141
病机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机的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续在《伤寒论》等经典中进一步丰富,奠定了中医的疾病观,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独特方法。现代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定义病机的概念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这与《黄帝内经》提出的病机即“病之机要”不同,本文作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病性”是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辨病性是中医诊疗的关键;概述了关于病性的各家见解;认为统一病性内容首先应确定病性的标准,不宜以笼统的病性概念作为独立的病性项目,根据求同存异原則逐项分析、确定,在分析研究中要注意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脾约证”病机的传统解释提出质疑,认为其病机应是脾阴亏,约束脾阴不能濡养胃阴而助胃司和降,以致大便难。  相似文献   

20.
多数医家认为HIV/AIDS常侵袭肾、脾、肺三脏,而对肝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重视不足。"肝为将军之官",肝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气血得畅,脏腑阴阳功能协调;相反,肝气虚衰,气血失和,变证迭起,诸病丛生,故"肝为五脏之贼"。本文通过辨析"肝为五脏之贼"的内涵,强调肝与其他四脏的生理、病理关系,从而为HIV/AIDS从肝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并总结相应方药供临床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