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各类良性胃黏膜病变中Tiam1和nm23H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良性胃黏膜病变病理组织蜡块总共257例,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测定上述病例中Tiam1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典型增生中Hp阳性病例Ti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病例的阳性表达率(P〈0.05)。在胃良性病变组中,Hp阳性病例nm23 H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各组中Hp阴性病例(P〈0.05)。在不典型增生中Hp(+)病例根治前Ti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根治后(P〈0.05)。在胃黏膜良性病变中,Hp(+)病例根治前nm23H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根治后。结论:从预防胃癌的角度,在癌前病变形成之前实施根除Hp治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Livin和Ki-67在Hp(+/-)良性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所有胃黏膜病变组织均来自内镜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良性胃黏膜病变组织标本14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上述胃黏膜病变组织及胃癌组织中Livin、Ki-67的表达,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Hp。结果:Livin、Ki-67在Hp根治前后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其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萎缩伴肠化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癌前病变阶段根除Hp可使部分萎缩和肠化减轻,能有效治疗Hp相关性胃炎,也可预防Hp相关性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nm23-H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我们采用RT-PCR方法检测25例肾癌及癌周组织中nm23-H1mRNA的表达,并探讨nm23-H1mRNA的表达与肾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宫颈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对nm23-H1表达与临床因素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鳞癌与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4%(26/56)和56.2%(18/32);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宫颈腺癌中,无淋巴结转移者nm23-H1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称者(P〈0.01);而鳞癌中nm23 相似文献
5.
MTA1、nm23H1 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MAT1、nm23H1 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逆转录-PCR-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RT-PCR-SSCP)技术,对8例正常卵巢、20例卵巢癌及其相应的20例淋巴结组织,进行MTA1和nm23H1 mRNA表达及突变的检测。结果 转移卵巢癌原发灶MTA1 mRNA高表达率为100%(7/7),无转移为38.5%(5/13),P=0.0103;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87.5%(6/7),无癌转移为23%(3/13),P=0.0043;有癌转移淋巴结低表达率为100%(7/7),无癌转移为38.5%(5/13),P=0.0102。MTA1/nm23H1 mRNA表达的相对吸光度值(A值,曾称光密度OD值)的比值随转移而增加。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SSCP)未发现突变。结论 MTA1、nm23H1基因的转录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呈正负相关关系,起着下负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两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卵巢癌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6.
nm23-H1蛋白在鼻咽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王力红梁传余张尚福徐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成都市610041)肿瘤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和特征,对于肿瘤的预后有极重要的影响,也是肿瘤病人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发现了一类与肿瘤转移有关的... 相似文献
7.
nm23—H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nm23-H1蛋白在IBC中阳性率为69.76%(60/86),2.发生骨,肺,肝,脑等远处转移者原发灶nm23-H1蛋白表达率55.88%(19/34)低于随访五年以上未发现转移者的表达率87.5%(21/24),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nm23-H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8.
nm23—H2mRNA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North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其对应正常肾组织中nm23-H1mRNA表达。通过nm23-h1mRNA水平的比较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分析,发现肾母细胞瘤nm23-H1nRNA呈低表达,随着病程的演进和转移的出现,肿瘤细胞中nm23-H1n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性降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提示nm23-H1nRNA低表达可能是肾母细胞瘤演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nm23—H1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nm23-H1蛋白在72例有表达。研究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与ER、PR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PCNA指数及MDR1-Pgp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0.
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nm23-H1基因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状态进行定位观察。结果:结直肠癌nm23-H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5%;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及肿块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侵犯深度有相关差异(P<0.05);随着转移的发生,侵犯深度的增加以及疾病向晚期发展,nm23-H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直至完全失活。结论: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基因在调控癌细胞增殖,抑制癌细胞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nm23-H1蛋白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临床分期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nm23H1和E-Cadherin蛋白在39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H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转移、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9例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和23例正常子宫黏膜nm23H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m23H1和E-cadher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黏膜(P<0.05);nm23H1和E-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降低(P<0.05),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无关。[结论]nm23H1和E-cadherin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0年8月-199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肠恶性肿瘤。Dusk‘s分期为A期10例,B期25例,C期16例,D期9例。结果: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强阳性23例,中度阳性18例,阴性19例,表达阳性率随分期的进展逐渐下降,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结论:抑癌基因nm23H1表达,在大肠癌病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研究中可作为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癌基因CD44V9、CyLinD1和抑癌基因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52例胃癌中CD44V9、CyLinD1和nm23H1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CD44V971.65%、CyLinD151.3%、nm23H156.61%;在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41.03%)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2.30%)(P<0.01);在CyLinD1阳性胃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38.23%)也明显低于CyLinD1阴性胃癌(88.89%)(P<0.01);CD44V9和CyLinD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型有关(P<0.01);nm23H1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nm23H1与CyLinD1、C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系,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的转移与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睑板腺癌组织中nm23-H1及Ti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睑板腺癌标本34例及癌旁正常组织34例,应用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检测nm23-H1和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观察其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其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nm23-H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iam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 及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nm23-H1 及Tiam1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率具有相关性,在复发的睑板腺癌中nm23-H1及 Tiam1表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nm23-H1和Tiam1表达水平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Tiam1高表达提示睑板腺癌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1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采用SP法检测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巢式RT-PCR方法检测进入外周静脉血的大肠癌微转移灶(CK20mRNA),并与同一患者大肠癌组织标本中nm23-H1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nm23-H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7%(74/120),低分化腺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41.0%)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率(70.3%)(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H1阳性表达率为53.7%,无淋巴结转移者为7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0例大肠癌患者术后3年随访中,CK20mRNA阳性检出率为41.5%,nm23-H1阳性表达率与CK2OmRNA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1);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60.8%(45/74),阴性表达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21.7%(10/46),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nm23-H1与大肠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应用SABC法检测了56例卵巢上皮性癌(OEC)的nm23H1的蛋白表达,并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EC组织nm23H1的表达率为55.36%,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其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OR=0.27,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的5a生存率分别为52.98%和32.83%,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提示nm23H1表达是OEC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见nm23H1基因对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但作为判断预后指标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nm23H1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6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1%(33/6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浸润程度无关。食管癌旁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显著高于有转移组(11.1%,1/9)。此外与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有关,nm23H1阳性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nm23H1阴性表达组(P<0.01)。结果表明:nm23H1蛋白高表达对食管癌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胆管癌细胞中 nm2 3- H1和 LN- R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法对 5 2例人胆管癌细胞中 nm2 3- H1和 LN- R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nm2 3- H1低表达及 LN- R高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 (P<0 .0 5 ) ;并且其表达与胆管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亦存在明显相关 (P<0 .0 5 )。结论 nm2 3- H1低表达和 LN- R高表达 ,在胆管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